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几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38-8636(2015)02-0027-02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担负着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任务,《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要求课堂教学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我参加教学工作十多年来的,从中体会到,要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探究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收集了有关课文的资料,其中包括了一张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首先出示了这张图片,问同学们:这个女孩漂亮吗?同学们都大声的回答说:“很漂亮!”当同学们刚回答完,我接过话题说:可惜就是这样一位漂亮的小女孩,却在人们都在尽情享受过年的幸福时光的时候被活活的饿死了。你们想知道她为什么会饿死吗?同学们又大声的回答说:“想!”接着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给学生介绍了有关《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就这样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讲授课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激发兴趣,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对课文的理解、体会,要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大胆的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很同情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要是有机会一定会帮助小女孩,决不让他饿死。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与众不同,他说他憎恨当时丹麦社会的黑暗与金钱的罪恶。要不是那黑暗的社会,小女孩就不会被饿死,还说自己今后会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立志要努力学习,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接着学生们又就课文的相关内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我这样做,既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又让他们的思维在课堂里得到了自由的飞翔,同时也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如果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就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口、动脑、动手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从而使语文课堂的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的描述,语言的运用,内容表达,见解阐述,都是引导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获得潜移默化的知识积累,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小女孩每次点燃火柴时的不同心情和愿望进行反复揣摩和对比,以悟出小女孩当时的心情和愿望。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对课文的理解。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让他们的兴趣活起来,动起来,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的思维真正的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虎良巧(云南省永善县伍寨乡中心校 657300)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