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O2O:看上去很美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社区O2O,赶集网,58同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21 13:31
社区O2O解决了社区商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现了线上商业和线下服务的互补,把消费送到居民家门口,但是当前的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人们对O2O已经不陌生。社区O2O,是以社区为中心展开的生活服务平台,涵盖众多门类,如快递、社区信息、生鲜、外卖、家政、家教等。
从2003年开始,以大众点评网、赶集网、58同城等为代表的一拨生活服务类网站启动了O2O生活服务市场。据艾瑞统计,2013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达4.7万亿元,预计到2017年,市场规模将达7.3万亿元。
作为本地生活服务的“连接器”,社区O2O对家庭生活方式的渗透,在信息获取、商品交易、服务实现、社交互动等方面,将家庭与商业服务之间做一个“连接”,其商业模式的本质是B2F(Business to Family),目前已成为众电商巨头角逐的新战场。
目前,参与社区O2O的企业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连锁便利店为中心、服务于消费生活的企业,如顺丰嘿店、猫屋、京东拍到家、苏宁云商。此外,由于零售市场开始缩水,传统零售商也开始试水社区便利店O2O,如沃尔玛、深圳天虹。此类企业以实物销售为核心,因此贴近社区的便利店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还有一类是以物业和周边生活信息服务为核心的企业,如万科的“住这儿”,获得天使投资1亿元人民币的叮咚小区,做大黄页的小区无忧,主打技术流的小区管家,迅速上市的彩生活,以及家政垂直类企业云家政、e家洁。对于此类企业来说,本地化服务在于将周边零散商业整合到线上和对服务的长期把控。地产、物业对于此类服务有天然优势,但需要完成传统管理方式到线上整合的转变,以及对周边商业的整合。而互联网公司专门做这个产品,则需要与物业公司、街道对接。
尽管社区O2O发展潜力巨大,但发展起来仍存在诸多问题:盈利模式不清晰。一般社区只有500户左右,用户数量少,单个社区的市场价值不够大。目前尚没有一种模式可以提供稳定的收入,整个社区O2O尚处在摸索期。社区环境不同,无法标准化。每个社区的周边环境都不同,居民属性也存在差异,所以无法形成标准化,复制推广难度较大、成本高。线上线下结合度不足。社区服务O2O还处在发展初期,目前还没有一种模式的线上线下结合度可以满足用户需求。居民认可度不够。如果企业规模小,知名度不高,则无法取得居民信任。在社区建设实体服务点时,经常遇到小区门难进、审批慢、多头监管烦等难题。
虽然问题众多,但不能否认社区O2O市场前景诱人。当有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入场之后,行业发展将会逐步迈入成长阶段。我们认为,O2O行业当前最重要的是做好服务落地。
社区O2O,不管以何种模式切入,最后都要落到“服务”上,也就是说,企业能否切实给用户带来应有的价值。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建立自己的线下服务店,但这还远远不够。服务店只是一种运营形式,最重要的还是要完善的运营体系和服务流程。企业能否给用户提供“实用、便捷,省心、信赖、安全”的服务,是衡量一个平台价值的重要指标。
文/叶玲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