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世不恭的马格南主席
- 来源:影像视觉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摄影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24 12:13
作为英国最负盛名的摄影师之一,Martin Parr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现在,他将与我们分享他辉煌的职业生涯。
★ Martin Parr,英国最著名的社会、纪实及艺术摄影师之一,现任马格南图片社主席。
★ Martin拍摄过的项目众多,曾出版包括《最后的胜地》(The Last Resort 1986),《常识》(Common Sense 1999),《英国回想》(Think of England 2000)及《黑区往事》(BlackCountry Stories 2014)在内的诸多作品集。
★ Martin的作品曾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展出:2008年,“Parr世界”个人展在慕尼黑开幕,随后两年在世界各地巡回展览。
★ Martin被列为2015伯明翰“ Photography Show”不容错过的演讲者之一,更多细节请见本文下一页。
在2015年3月,英国伯明翰举行的“Photography Show”(英国摄影界的盛事,期间有众多著名摄影师的讲座和摄影器材试用体验)的众多看点中,能够有幸聆听Martin Parr的演讲绝对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尽管Martin本人对奉承之词不屑一顾,但他确实堪称活跃在摄影界的英国国宝,敏锐的社会洞察和玩世不恭的独特趣味使他声名在外。同时,Martin还是一位著名的摄影史学家和收藏者,为促进纸质影集的销售量贡献巨大。
现年62岁的Martin蜚声海内外,收入可观,更大方承认自己已连续数年成为马格南图片社最赚钱的摄影师——这皆源于如今的他不仅没有削减项目,反而一直维持着相当可观的工作量。在担任马格南图片社主席的同时,Martin仍接受商业邀约,并继续着自己的拍摄项目。
拍大黄与吸大麻
“各种工作邀约让我应接不暇,”在位于Shoreditch简朴的公寓里,Martin如是说,这间公寓如今已成为他在伦敦的工作室,“昨天我为牛津大学出版社拍摄了一个项目;今天我在为一个巧克力节拍摄;下周的主题则是位于Pontefract、Wakefield和Leeds之间的‘大黄三角区’(世界闻名的食用大黄产地)。”
这份古怪的日程安排已经充分体现出Martin的与众不同。尽管他的拍摄对象包括不少成功人士(比如英国财政大臣George Osborne),但他对奇人趣事的兴趣从未消退。
无论是外表看起来,还是平时做事的风格,Martin都像是个外省会计和牛津精英的混合体,但他确实颇具反叛精神。
70年代初期,Martin在曼彻斯特理工学院学习摄影,期间的种种遭遇不断激发着他的反叛思想。“教授摄影课的是一位前英国皇家空军摄影师,他对创意摄影并无多少见解,”Martin回忆说,“我认识了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但那里的整体氛围仍旧非常商业化。对于我的结课作品,老师印象平平,一位校外顾问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评价。”
学习摄影期间,Martin结识了其他一些反叛分子,包括Brian Griffin(另一位来自英国Black County的重量级摄影师,我们今后也会在名家栏目中见到他)。“Brian和我会一边抽大麻,一边审视对方的作品。”
摄影的新动向
同时,Martin亦为另一群摄影师的作品所吸引,Robert Frank、Lee Friedlander、Garry Winogrand,以及Tony Ray Jones(欣赏Tony的作品成为Martin的“灵感时刻”)等等,他们专注于捕捉处于快速变动中的战后生活和消费主义浪潮下的种种冲突与颇具讽刺意味的社会现象。Martin对于海景明信片和其他体现工薪阶层文化的日常物品的痴迷同样就产生于这一时期。
从学校毕业后,Brian Griffin搬去伦敦,而Martin则留在北方。“我在曼彻斯特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去了约克郡的Hebden Bridge,我特别喜欢在那一带拍照片。”而正是早期在约克郡的作品使Martin的名字逐渐为人所知。在那之后,Martin曾移居爱尔兰,但在1982年又回到英国,开始尝试彩色摄影。“我们发现英国开始出现彩色摄影的上乘之作,William Egglestone的作品在美国引发热烈反响。尽管Egglestone的拍摄对象都是寻常事物,但他的作品却很有趣。”
有人被惹怒是件好事
有限的版面使我们无法一一列举Martin所取得的诸多成就,但有一个项目却不得不提,正是它确立了Martin在摄影界的地位,那便是——《最后的胜地》,它主要展现了利物浦附近一个逐渐萧条的景点——New Brighton。照片中破败的沙滩、被日光灼伤的肌肤、过度好动的孩子,帮助Martin形成了标志性的风格。“我自己对那些作品非常满意,而且它们为我赢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声誉,让我的事业更进一步,”Martin说,“如今对那些照片的需求仍旧非常稳定。”
然而,《最后的胜地》同样引发了一些争议,Martin的批评者们认为其将工薪阶层作为主要拍摄对象显示出一种势利和轻蔑。在Martin的朋友Grayson Perry看来,用“可爱而有趣”来形容那些作品可能更为合适,但Martin似乎从不为外界的争论所困扰。“我喜欢人们针对我的作品畅所欲言——但这不会对我产生什么实际的影响,”他耸耸肩,“我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而且很久之前我就已经明白受到争议并不是一件坏事。”
“我并不认为自己的拍摄主题有多大的争议性,但如果别人这样认为,我有什么办法?我坚持自己的风格,然后我发现这逐渐成为我的优势,惹怒一些人总比被完全无视要好。”
痴迷与执着
Martin不会事无巨细地讲述一张照片的拍摄过程,但其关于构图方法的阐释却颇具启示意义。我们好奇他是如何拍到如此多坦诚而直白的影像,尤其当闪光灯和环形闪光灯的频繁使用使拍摄对象几乎不可能无视他的存在。“
因为你们只看到了最终的成片,而看不到拍照片时我被其他人围观的情景。像所有人一样,我也会拍烂片,而且可能比其他人拍得更多,因为我真的拍了许许多多的照片。大多数情况下,当人们盯着你看的时候,完全不可能拍出什么好照片——但偶尔也会有好事发生。我也会用身体语言来协助拍摄,但我不会靠穿不起眼的衣服或者故意使用更小的相机来混入人群之中,我保持着自己本来的样子,选择自己真正需要的相机。”
那些指望获得Martin的“好照片构图秘籍”的人可能要失望了。在Martin看似不经意的拍摄中,避免杂乱和令人分神的背景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但Martin对于这一问题的答案仍旧是——勤奋和运气。“你只能尽可能地利用当时的环境,有时候你能拍出好照片,有时候则不能。我不会对照片的背景做过多的后期处理。然而,我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人,如果想成为一名像我一样的摄影师,你就必须孜孜不倦,别无他法。”
有一些主题贯穿着Martin的作品:高速的社会变化、英国阶层体系的适应性与特殊性、旅游业的极速扩张、摄影的无处不在,当然,还有食物。在2014年出版的《黑区往事》中,食物一如既往地成为主题之一。“1995年,在我入手了近摄相机之后,食物便成为我颇为钟爱的一个主题。在那之前我也拍过食物,但近摄相机给了我像拍摄风光那样探索食物的机会,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食物摄影风格。”
几乎是个名人了
Martin是否会为盛名所累,落入窠臼呢?“人们雇用我的时候,已经抱有某种预期,而我试图实现这种预期。但我并没有多么出名,在Black Country没有人认识我。你不过是摄影师Martin,我喜欢那种感觉,一切本该如此。”
个人网站地址:www.martinparr.com
Martin的摄影小贴士
来自英国摄影大师的实用建议
1 靠得更近
“我发现许多照片的拍摄者都站离被拍摄者太远了。”
2 直接大胆,相信自己
“拍好人像很难,没有捷径可走,但这正是它有趣的地方。”
3 抛去歉疚
“现在,去海边拍儿童很容易出现问题,所以你一定要小心。但只要你不制造麻烦,在公共场合进行摄影就不会出问题。必要的时候,向周围的人解释一下就可以了。”
4 力争原创,远离窠臼
“认真对待你的拍摄主题,不要落入窠臼。”(更多相关内容,请见Martin的文章,地址:www.bit.ly/dc161cliche. )
翻译:沈思齐 编辑:李硕 美编:刘丽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