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智能生活
- 来源:澳门月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智慧,城市,智能,生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5-11 12:25
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生活方式被徹底取代時,現代人的一天從滑手機開始,在電腦劈劈啪啪的鍵盤聲中結束24小時的時間輪迴。打量全身,看看周圍:Iphone蘋果智慧型手機系列,Google的智能穿戴設備(Google Glass:谷歌眼鏡),還有隨身攜帶的Ipad平板電腦這些高科技物件包圍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對智能概念最直接的感知也恰是來自於這些裝備,其實智能生活、智能城市的風潮早已席捲全球,或多或少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從美國西部密西西比河畔的迪比克市到荷蘭的恩荷芬市,從位於歐洲中央的比利時科爾特賴克市到素有“通訊中心”之美譽的瑞典西南部城市赫爾辛堡,從歐美再延展到亞洲,日本時尚與科技並榮的首都城市東京以及享有“花園國家”美譽的新加坡,“智慧城市”不僅成為了它們的城市名片,智慧生活更融入當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旁人看似不可思議的舉動,於他們而言,只是輕鬆自如。在工業4.0、創新2.0時代裡,智慧城市的革命是新一輪城市升級轉型的重要機遇與必然途徑,那智慧城市是一幅什麼樣的藍圖,智慧生活又是怎樣的願景,本期我們邀請亞太區域內的專家學者暢談智慧城市的發展與未來趨勢,更為澳門打造智慧城市建言獻策,規劃美好未來。
第一版塊“前進現場,探索智慧典範”中,藉由對荷蘭恩荷芬市、日本高知縣、台灣台北市三地的探索,揭開智慧城市的神秘面紗;在第二板塊“直擊議題,生活更加智能”裡,德國西門子公司首席交通顧問梁月林先生藉由國際化大都市倫敦、新加坡的經驗,為澳門交通親身把脈;台灣資策會大數據所林蔚君所長以台灣行銷智能觀光的經驗,提倡樂活新體驗;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清華大學廖洪恩教授則以技術革新改變智慧醫療為基礎,提出醫護整合新平臺。進入第三板塊“立足本土,打造智慧澳門”,長期致力於科技研發的澳門大學科技學院陳俊龍院長在大數據時代來臨之際,以穩健的技術體系支撐來建言政府“智慧城市”的實踐需快馬加鞭,更要引領亞太風潮。
如果有一天你在澳門半島亞馬喇前地等車,只需輕輕滑動手機就可以知道幾分鐘後巴士能到;如果有一日家中的長者,不再需要苦苦等尋醫院大排長龍的候診隊伍,一臺電腦就可以輕鬆診療,那麼智慧生活就已經在我們身邊,更融入日常的點點滴滴。
都市發展的感動,存在於每一個努力的過程,見證城市蛻變,也許這一刻我們該行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