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来的发明

  父母重视孩子的学习,遇到孩子贪玩时便严字当先,或斥责或打骂。孰不知,玩是孩子的天性,有些发明创造就是玩出来的。

  1816年,在法国巴黎,一群孩子围着一堆木头做这样一个游戏:一个大一点的孩子用大铁锤在木头的一端敲打,其余的在另一端把耳朵贴在木头上听。法国医生勒内·雷奈克刚好路过,也凑过去把耳朵贴在木头上,立即有清脆的敲击声传入他的耳朵。当耳朵离开木头时,声音立即变得微弱。

  勒内根据这一原理试着做了一根木管子给病人听诊。后来,他又做了一根喇叭型的象牙管,再在上面安装两根柔软的管子,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便由此诞生了。

  1821年,德国一个小女孩手拿木梳在家门口玩,无意中把两张纸片一上一下贴在木梳上,然后放在嘴边轻轻一吹,竟然发出“呜哩呜哩”的声音。这时一位音乐家正好路过,他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小女孩的“杰作”,并按小女孩的木梳和中国古代笙及罗马笛的发音吹奏原理,用象牙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支口琴。

  英国化学家威廉·梅尔道克小时候在山坡上挖到一块页岩。他突发奇想:“如果把它煮一煮,会怎样呢?”他把那块石头带回家,放进烧水壶里加热。“把它加热后,它还能被点着吗?”过了一会儿,壶嘴开始向外冒气。他打开壶盖,划了一根火柴,燃烧的火柴刚一伸到水壶上面,火焰就猛地往上蹿。把煤加热后能变成气体,小梅尔道克称它为煤气。

  1792年的一天,梅尔道克在研究煤矿物质时,忽然想起童年时代煮页岩的游戏。火焰突然蹿高,说明页岩释放的气体被烧着了。经过反复试验,梅尔道克证明了自己的想法,将煤转化成煤气,再作为能源加以利用,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1838年,一位名叫德尔文的法国军官看到孩子们玩陀螺的情景:上粗下细的陀螺一旦转动就不容易倒下,即使陀螺是偏心的,也会绕中心轴线前进运动,尖头运动非常稳定。细心的德尔文看着看着,突发奇想,如果让子弹头在出枪膛后的飞行过程中始终保持旋转,不就可以让它始终朝一个方向稳定飞行吗?

  于是他把枪管里的膛线改成陀螺线,也称来复线,这样子弹射出后一直高速旋转前进,不仅大大提高了射击精度,而且有效射程也增加了。1854年,英、法联军装备了这种新式步枪,在与俄军交战时派上了大用场。德尔文更是声名远扬,恩格斯还称他为“现代步枪之父”。

  以上这些例子告诉我们,很多发明都是在没有目的性的玩的过程中被制作出来的。作为父母,不应泯灭孩子好玩的天性。玩使孩子拥有一份好奇心,这是创造的驱动力。没有驱动力,一切创造发明都不可能成为现实。

  可我们却往往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从玩中发现孩子特殊的才能和天赋,如果能因势利导地培养、强化这种兴趣,就可以培养孩子特殊的才能,使孩子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

  英国伟大的数学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在数学方面的天赋就是他的父亲发现和培养出来的。麦克斯韦画画很特别,引起了他父亲的注意。儿子画了一个插菊花的花瓶,但所有菊花和叶片都是由几何图形组成的,它们的形状搭配得非常巧妙。父亲非常惊异地发现儿子对几何图形的控制能力,继而不断启发引导,使他很快对数学入迷,终于成为一代杰出的数学物理学家。

  玩是一种主动学习,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启发兴趣爱好,培养主动性,还可以从中发现问题。许多有特长的孩子,就是根据自己爱玩的东西,做出小发明、小创造。

  没有哪个孩子不爱玩,也没有一个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不全身心地投入,只要玩得适时、适度、适法,就应该让他们好好地玩,让他们玩得酣畅淋漓,玩得健康向上,玩得身心受益。

  陶行知的成功教育有一个重要观点,那就是解放孩子的眼睛、头脑、双手、嘴、时间和空间,把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孩子学得主动,并以同样的主动做人、学习。在知识全面化的今天,知识的多样性要求协调孩子的多种感觉器官,不只在课堂上,还在生活中、社会中体验和得到知识,让他们的学习更主动、更积极、更全面、更富有创造性。

  文 杨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