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之境:天台国清寺

  • 来源:照相机
  • 关键字:文化,佛教,寺庙
  • 发布时间:2015-05-22 07:34

  2014年9月中旬去了一趟天台,被国清寺深深地迷住,虽取名《佛之境》,但我对佛的文化确实不了解,只能够从风光、建筑和自己的视觉上得到些许感触。

  初到天台国清寺,似处于一个异度空间。茂盛繁密的密林,石头整齐拼接的山路,绿青苔爬满了石头之间的缝隙,一排石柱矗立在路旁,僧人偶尔结伴而行,时而一人慢慢地行走在林间。虔诚的人们幽幽静静的走过石阶,年轻的游客拿起相机专注地拍摄。绿绿葱葱的林荫道旁是一条清澈流淌的小溪水,游客们下到田埂间,坐在小溪沿岸的石头上戏水,一切像是世外桃源。

  沿着石子路向山里行进,便见到一处遗址,黄色房子的根基还隐约可见,爬满了青苔和植被墙,深褐色、浅青色的石头被整理过靠在墙角,一条小道往山上蜿蜒,这样幽静的画面似乎能够被时光定格,任谁都不肯匆匆离去。“木鱼山下,才窥塔身全貌。转过寒拾亭,只见‘隋代古刹’一照壁,古刹山门不知开于何处。”

  山中萦绕着佛音,时而响起某个时刻僧人敲的钟声,时而寺庙播放空灵静谧的佛曲。进入了这个秘境,便洗涤了烦躁的心灵,似穿越到了千年之前的古代,忘了凡尘的一切。国清寺是一座古老的寺庙,据史料记载,与济南灵岩寺、南京栖霞寺、当阳玉泉寺并称中国寺院四绝,是天台宗的发源地,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

  我们穿梭在庙宇之中,时而被高大雄壮的建筑物痴迷、停下、探讨。路遇一些热情的天台本地人,与我们交谈,告诉我们一些有关天台国清寺的古老故事。

  国清寺寺宇依山就势,层层递高,按四条南北轴线布列六百多间古建筑,分为五条纵轴线。古寺有弥勒殿、雨花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观音殿;还有放生池、钟鼓楼、聚贤堂、方丈楼、三圣殿、妙法堂(上为藏经楼)伽蓝殿、罗汉堂、文物室等。

  其中最令我们惊叹的实属罗汉堂,一百八十位罗汉塑造得生动形象,似真人表情丰富,仪容形态逼真有趣,有沉思状,也有凶悍状,有慈祥状,有喜笑颜开之态,这十八罗汉的精彩之处,其他寺庙是无法比拟的。

  11点赶到国清寺,我们向过往的僧人询问吃斋饭的时间。当被告知斋饭的时间已经开始的时候,兴奋的我们便向食堂奔去。这是一次快乐的旅程,每一个所见所闻都是一次奇遇。我们向账房购买两个人斋饭的饭票,僧人说:“施主你好,4元钱。”我们一刹那都认为是两个加起来8元钱,惊叹:好便宜哇!便递给僧人8元,僧人笑着还我们4元:“两位4元就够了。”我们都感叹,自从记事开始可没有吃过这么便宜的饭菜!

  来到饭堂,游客们自行排队盛饭。白色的大米饭,和三个菜:苦瓜、豆腐、大白菜。我们盛了两个人的份量,起初觉得有点难以下咽,但因为饿便忍不住,多吃了几口。神奇的是,这米饭越嚼越香,这苦瓜越吃越下饭,竟不觉得苦了。乃至过了许久,我们都忘不了这特殊的一顿饭。

  国清寺的僧人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一个词叫“苦行僧”,在国清寺,这样的长者僧人不在少数,他们常伴枯灯佛经之畔,伛偻着身子一步一步稳重地行进着。由于年岁渐长,他们已无法重现年轻僧人行走时的轻盈之态,他们走在路廊和墙角之间不妨碍游客,虔诚地默念着佛经。

  我想,他们确实遗忘了世俗的纷纷扰扰,在他们的心里,只有那西方净土和心灵的宁静。他们或许不求佛,他们只是奉献自己的虔诚。那干瘦的身躯,多看一眼,便让人多一分敬畏。

  游客们与我相似的有很多,只为了见识一个新的眼界,收获优美的风景。但也有很多佛教徒、信徒们虔诚地对佛进行膜拜,他们絮絮地低吟自己的期盼和愿望,或求子或求财或求安宁,总之,花了香火钱了。

  在欣赏国清寺的时候,无法放下手中的相机,我愿记录下所有所见的画面。对于摄影的角度,我想寺庙少不了僧人,缺少了僧人也就缺少了灵魂。所以我着重拍摄僧人和寺庙的关系。一处没有僧人的寺庙便没有了生气,庄重的黄色有了与之相符的僧人便能活起来。

  国清寺,它并非只是一座寺庙,而是一座文化古城!

  图 文/吴梦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