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是什么

  一、熏醋真的能防治感冒吗?

  流言:感冒是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对于如何治疗感冒,除了吃药打针之外,还有一些民间小偏方,在这其中,“熏醋”的流传度最广。很多人为了防治感冒,常把醋放到锅里烧开,或者倒进加湿器里挥发熏蒸房间。但近日有网友评论称,这种方法其实并不管用,不过是心理安慰而已。那么,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真相:

  医生认为,我国各地民间一直有用醋消毒、杀菌、预防感冒的说法,但这并没有科学依据。用食醋熏蒸法来预防感冒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理安慰,很多老百姓,尤其是中老年人,认为醋里含有醋酸,便觉得醋能消毒、杀菌。其实,醋酸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时才有消毒、杀菌的作用,且效果不是很好,并不主张使用。而我们平常生活中的食醋,所含醋酸本身浓度就很低,根本达不到消毒的效果,盲目大量使用,反而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有媒体就曾报道,一位妈妈想让患感冒的女儿早点恢复,在加湿器里面加醋杀菌,反而使女儿的感冒转成了支气管哮喘。

  预防感冒以及消毒最好的办法就是开窗通风,同时注意休息,加强身体锻炼。如果遇到雾霾天,应尽量减少外出,暂缓户外锻炼。老人、孩子和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更应注意防范。

  二、防晒霜的SPF值不宜超过30?

  流言:你买防晒霜时看SPF吗?多数人认为SPF后面跟的数字越大说明防护效果越好。也有一部分人认为SPF不能超过30,太高了反而对皮肤不好。事实是怎样的呢?防晒霜SPF值不能高过30?

  真相:

  事实上,简单点说,SPF就是涂完防晒霜后,在太阳下暴晒直至被晒伤的时间。比如,原本你什么也不涂,在阳光下暴露10分钟后晒伤,抹上SPF15的防晒霜后,晒伤时间被拉长,需要150分钟。注意,这里说的是晒伤,不是晒黑!因此寄希望于防晒霜帮自己逃过变黑命运的姑娘们要失望了!

  理论上说,不管防晒指数有多高,都无法100%阻挡紫外线。而且阻挡功能和数字的倍数并不成正比。比如,若SPF15能阻挡94%的紫外线,SPF30的防晒霜则能阻挡97%的紫外线,而不是2倍于SPF15的紫外线。而再夸张一点的SPF100防晒霜也只是有了2%增幅而已。当然,不管是哪一种防晒霜,都应该隔2~3小时重新涂抹一次。

  因此,衡量一下,SPF30的防晒霜已然够用,实在不放心,再来点其它防晒措施呗。带个帽子、打个遮阳伞,或是披件外套,都比防晒霜来得划算。

  可是偏偏有人会说,我就愿意用SPF值高的防晒霜。可是又难免有些担心——会不会存在或轻或重的副作用?其实,为了抵御紫外线,一般防晒霜中都包含着麦素宁滤光圈或亚佛苯酮、二氧化钛、氧化锌等物质,其具备的属性是吸收或反射紫外线,安全性高,缺点是容易造成皮肤干燥脱皮,SPF值越高越易导致皮肤干燥。

  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的确规定,防晒品的最高防晒系数不得超过SPF30。至于国家为什么要这么规定——我们亚洲人种和欧美人种肤质并不相同,白种人阳光暴晒下易长红斑,相对而言,我们不那么容易受灼伤,SPF30就够用了。

  三、隔夜饭会致癌?

  流言:现在许多上班族都有带饭的习惯,可有人说吃隔夜饭患胃癌的风险会增加3.6倍,这种说法是否靠谱呢?到底怎样的存储方法,才能让饭菜里的细菌不超标?

  真相:

  什么叫隔夜?从早上八点钟放到晚上八点钟,这是12个小时。但如果晚上11点睡觉,早上7点起来,这才隔了8个小时,到底哪个长呢?隔夜本身就是不科学的一个概念。另外,隔夜是怎么放的?冻起来、冷藏,还是在室温下放,都是不一样的。夏天30多度的室温下放一夜,细菌肯定超标了。

  隔夜不是问题,合理储存才是问题。合理存放是指菜在出锅时就放进一个干净的盒子里,趁热放。因为出锅的时候是烫的,细菌会被杀死,把盖子一扣,细菌就很难繁衍起来。盒子稍微凉到不烫手,赶紧搁到冰箱里,冷藏一夜拿出来,细菌仍然是非常少的。第二天放在一个保温袋里保持凉的状态,带到办公室,吃之前再放到微波炉里杀一次菌,这样的饭菜绝不会因为细菌超标而影响健康。

  四、驱蚊植物靠谱吗?

  流言:端午节一过,蚊虫又开始集结大队人马来骚扰我们了。虽然超市里的灭蚊产品从杀虫喷雾剂到电蚊香,从灭蚊灯到灭蚊拍也早摆好了阵势,不过,很多人总觉得这些“武器”要么跟农药沾亲带故,不让人安心,要么需要额外的体力劳动,让本来就冒汗的头顶再加点汗珠。这个节骨眼上,一种顺应需求的商品出现了,那就是驱蚊草。

  在商家的宣传信息中,貌似这些小草能解决所有的驱蚊问题,首先,它是纯天然绿色植物,让你不用担心人工合成化学制剂的危害;其次,它的清香味可以让蚊虫退避三舍,同时对人还有提神醒脑的作用。这些小草真有这么神奇吗?

  真相:

  目前,市面出售的驱蚊草主要是一种学名叫做香叶天竺葵的植物。网上盛传说是荷兰遗传学家迪克,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动用遗传工程技术,将香茅醛合成基因导入香叶天竺葵培育出的高效驱蚊植物。奇怪的是,没有一篇正式发表的学术文献说明,驱蚊草是何人用何种原始材料在何时培育成的。再查询这位培育驱蚊草的欧洲遗传学家迪克,会发现除了驱蚊草这一个条目之外没有其他一星半点的相关资料。实际上,香叶天竺葵本身就会散发出一些香气,比如柠檬味,根本不需要多此一举。所以你买到的驱蚊草可能就是一株普通的香叶天竺葵。

  就在不久前,有科研人员检测了驱蚊草、艾蒿等驱蚊植物的效果,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实验区域内的蚊虫对这些植物基本上无动于衷,除了不会落在驱蚊草上之外,在实验空间里还是自由自在。其实,这也很容易理解。这些植物体内的香叶醇、香茅醇、柠檬醛等物质确实都有一定的趋避昆虫的作用,它们本身就是植物的防御武器,但仅靠叶片散发出来的气味驱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些物质平常可不是随便就释放出来的,只有在受到啃食等物理损伤时才会大量释放,就像我们搓揉一把艾蒿,才能闻到浓浓的艾蒿味一样。当然如果加热以后,这些挥发性成分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在进化过程中,植物并不会对那些不啃花叶的蚊虫作出反应,植物主动释放驱蚊的气味,多半是人美好的愿景。

  至于同样被包装成驱蚊草的草本夜来香(萝藦科植物)的香味就更不靠谱了,这些香味的用途是吸引那些传粉者来给花朵授粉,而不是要跟蚊虫开战。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