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杜甫《梦李白之二》
那些年,杜甫给李白写了很多“情诗”。没有连续三夜梦见一个人,不足以谈论爱情。
李白是很忙的,忙着吃喝玩乐,以及给别人写诗,但大多是些虚情假意。李白是这样一个人,他从来不介意虚情假意。偶尔他也没心没肺地回复杜甫:“怎么好久不见你又瘦了?是作诗作得太辛苦了吧。”
杜甫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李白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最好的诗都是关于自己,杜甫最好的诗都是关于别人。
每当杜甫思念远在南方的李白,思念他所在的滂沱暴烈的气候,他就驾起向北的驴车,扣好破棉袄上的每一颗钮扣。他要去寒冷的地方冷静头脑,而李白简直像一坨行走的荷尔蒙,闻一下给你熏一个跟头,他自己抠着脚丫子哈哈大笑。
李白不爱杜甫,是因为他苦。十碗水煎成一碗的苦,从舌头苦到骨头,再掏出一架显微镜,给你看血液里的苦。不知道是苦难吸引他,还是他吸引苦难,总之他和苦难纠缠不清,成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一个人吃饭的时候,为什么非得想千千万万吃不上饭的穷人?还让不让人好好吃饭了?还让不让人活了?李白喜欢“烹羊宰牛且为乐”,杜甫却兜头一盆冷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简直反人类。所以李白不怎么爱和杜甫吃饭,遑论探讨小酥肉的色泽和火候。
李白不爱杜甫,还因为他刻苦。天才不喜欢笨鸟,不是因为他笨,而是因为他认真,认真就输了。对于李白来说,诗歌是人生中多么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想写就写,写成什么样,就算什么样。葡萄的红、晨雾的苍蓝、美酒的甘冽、美人的香软,再活五百年都不够;而杜甫却呕心沥血地“语不惊人死不休”,在细枝末节的用词和音律上百般计较,还心心念念什么时候再和李白见面,好细细地讨论文学技巧。李白一听,头就大了,赶紧装没听见。“贪嗔痴”三样,杜甫至少占了一个“痴”。
杜甫爱李白——谁能不爱李白呢?但是谁也没有杜甫爱得深切,担心他生病,担心他酗酒伤身体,担心小人中伤他,因为世界待他不好,就与世界反目成仇,认为李白这样的人过不好是这个时代的耻辱。字字泣血,全是关于他,浑然忘记自己比他过得悲惨得多。
李白不爱杜甫——李白爱过谁呢,除了他自己?
当然这些只是我们的猜测,问李白,李白是不承认的:“谁说的?我也回复过老杜的——思君如汶水,浩然寄南征。”
你说:这明显是套路化的回复啊,毫无诚意,跟您写给谁谁谁和谁谁谁的诗也就改了几个字,都是把思念比喻成流水。这是否暗示着您作为一个浪子,感情就像流水一样不定——
李白还没回答,杜甫说:“要你多嘴!”
猫主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