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韻 越窯秘色青瓷頌

  • 来源:中国怡居
  • 关键字:越窯,秘色青瓷
  • 发布时间:2015-10-08 10:30

  有人定義:人類的文明起源之一是以冶煉的興起為標誌,中華文明的標誌之一是青銅器的誕生;那麼,陶瓷製作是不是冶煉,陶瓷是不是世界文明的標誌?

  將礦石融化,製成銅器或鐵器和將礦石磨成粉末融合成漿,成形後將其以窯煉直接燒化成器。我認為它們沒有原則的區別,陶瓷製作就是世界文明的起源,中華瓷器發明對世界文明的貢獻有目共睹,她絕對享有對世界文明進步不可抹滅貢獻的榮譽。

  中華民族製作陶器和瓷器具有長達萬年的歷史,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我們的製陶可以追溯到一萬年之前。河北徐水南莊頭遺址,江西萬年縣仙人洞和廣東、廣西等等遺址的發現都足以證明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貢獻。

  早期的陶器採用就地取土,它們質地疏鬆,工藝也很粗糙,製成的器物鬆軟,密度稀疏。它們的化學成分含很高的(CaO,MgO或者SiO2,K2O)矽,氧,鈣元素以及氧化鎂,氧化鉀等礦物質。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地區的擴大,不同地區地質礦物質的變化開始出現印紋硬陶,那時已經進入新石器時代的晚期了。陶器的化學成分也開始變化,Fe2O3(三氧化二鐵)的含量開始降低,爐溫開始升高,器物的硬度和密度開始增強。豐富多姿的紋飾使粗獷的陶器開始表現出她的藝術才華。中華民族從製陶就已經開始將技術、工藝和美學天衣無縫的融合在一起了,至今依然為世人敬嘆。

  到了商代(公元前十六至十一世紀)中華大地出現了最早的瓷器,她開始了由陶向瓷的進步。東漢後期越窯青瓷終於問世,經歷了幾乎兩千年的歲月完成了由陶向瓷的變遷,一個新材料的問世一直傳承至今,今天的航天飛機也使用著陶瓷材料。您能不為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貢獻而感嘆和自豪嗎!我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

  東漢後期,中國最早的瓷器越窯青瓷在「龍窯」裡燒製成功,因此,越窯青瓷被譽為「母親瓷」。紹興、上虞、余姚、寧波、奉化、臨海、余杭、湖州等市縣都發現了瓷窯遺址。早在二千多年前,這裡有「龍窯」數百座,燒出的產品有釉陶和印紋陶,這便是「越窯」前身。越窯瓷器始於漢而盛於唐。特別在唐朝中後期,瓷器燒製的技術已經成熟與穩定。其瓷胎細膩致密,呈淺灰、灰或淡紫色。釉層勻淨,滋潤而不太透明,胎質細膩,釉微露黃色或帶綠或青中泛黃,其中尤以「秘色窯瓷器」(即越窯青瓷)最為著稱。

  唐和五代是越窯工藝最精湛時期,越窯瓷器釉色類玉似冰,越窯青瓷裝飾以光顯素靜為主,圖案生動活潑,刻、劃花用流暢的線條在胎上釉下刻畫出生動活潑的紋飾。有龍(源於青龍)、鳳鳥(朱雀)、祥獸(白虎)、牡丹、蓮花、寶相花、卷草紋等,佈局構思靈動。佛教則以「寶相」裝飾或荷花為母體,襯托佛像之莊嚴端正。線條以單刀斜切入刻,線條流暢、簡潔而果斷,纖細且生動。其造型高超精湛,畫面精美、器物生動和千姿百態,形成了其特殊格調和時代個性,具有其特定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表現在她對瓷器造型的審美追求上,既繼承前朝各種精華,又強烈和誇張的張揚著自己的個性。越窯青瓷佳品中除了執壺、罌、缸、洗、缽、爐以外,還有燈盞、熏爐等器皿,刻劃手法和畫意均呈新意,具有很強的觀賞性,使越窯瓷器的裝飾藝術更加璀璨奪目。

  從東漢進入瓷製作以來,歷經三國、兩晉、南北朝、隋代、直至唐、宋而久盛不衰。唐、宋時期已形成一個龐大制瓷系統,越窯「秘色瓷」,以其青綠美麗的釉色、精緻的造型,奔放的線劃花紋,被稱為青瓷中的精品為世人珍為瑰寶,直至今日仍然為人們追捧和角逐。唐代的陸龜蒙有佳句「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就是為讚譽越窯青瓷釉層均勻,色如山巒之翠,潤具神秘之美,隱露青瓷以綠中呈翠,掩面綠中泛黃之光,其色如山巒翠色之誘惑使人陶醉。

  又越窯以「秘色窯瓷器」為名,一說為是因其釉面青碧,晶瑩潤澤而半掩半蓋;如寧靜的湖水一般,清澈碧綠卻不見底,生動而誘人。又傳為,因其專為唐和五代時宮廷所用,燒製技術配方工藝秘不傳人,而稱其為「秘色」。其傳世真品極少,也增添了一道珍稀和瑰貴的色彩。

  越窯之珍稀和文靜也引來許多文人騷客紛紛吟賦作詩為之讚嘆。如顧況的「舒鐵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甌」;孟郊的「蒙茗玉花盡,越甌荷葉空」;施肩吾的「越碗初盛蜀茗新」;許渾的「越甌秋水澄」;鄭谷的「茶新換越甌」,這都是對越窯瓷碧玉般晶瑩,嫩荷般透翠,層巒疊翠般舒目的形和態的褒獎。

  唐是中國歷史上的盛世。當時的繁華也引來吟詩品茗之風盛行,這盛行之風也為秘色瓷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完美的市場基礎和環境。陸羽在《茶經》中曰:「越州上」,因為它「類玉」、「類冰」,瓷中青色似茶色綠,綠中微微泛黃。這雖是從飲茶的角度來議論,卻反映了越瓷青色微淺,釉色透明又具誘惑感,是當時藝術和實際生活相結合的寫照。

  越窯瓷的胎體以「圓似月魂墜,輕如雲魂起」的胎骨襯托起它的千姿百態的造型,其作品無處不流露出江南水鄉的靈秀之氣.明顯的反映強烈的時代背景,將當時的經濟、生活、時尚和審美意趣完美的表現無遺。她將對前人的繼承和當代的特點融化於一體,將社會意識形態和人文觀念滲入到作品靈魂深處,充分而張揚的表現其特殊格調的時代個性。

  秘色瓷中具有代表性的陝西法門寺地宮出土的“秘色八棱淨水瓶”就是越窯青瓷的極品。此瓶以腹部突起的八條突棱為裝飾,與瓶頸三道弦紋呼應,造型簡潔典雅,釉色均勻如湖水般碧綠柔和,風格素雅。法門寺出土的秘色瓷碗,釉中含鐵,用還原焰燒成。釉色青綠光潤,細膩華美。

  根據已經發佈的信息和文獻記載,(二〇一三年)在世界各地的遺址和港口發現越窯的青瓷器如:在日本發現越窯青瓷很多,僅在鴻臚館遺址就有二千五百多片,在奈良法隆寺,保存著高越窯青瓷四系壺,平城京出土了越窯青瓷碗,於治市發現了雙耳執壺,其他如京都仁和寺,立明寺,久米留市山本等地發現了越窯青瓷和瓷片,東南亞的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印度尼西亞以及沙特等國,都大量出土和被收藏著越窯青瓷器和瓷片,這些都表現著對越窯孜孜不倦的探索。

  其它,如印度、泰國、伊朗等國近年來(二〇〇九年至二〇一三年)均出土和發現越窯青瓷器和瓷片。伊朗著名的古代海港西拉夫是出土中國陶瓷重要遺址。

  唐王室墓和法門寺出土的越窯青瓷,都證實了越窯瓷器包括了青綠釉和青黃釉,它們都是屬於越窯秘色瓷的範疇。

  出土的越窯瓷器和文物證實劃時代的世界文明幾乎都離不開越窯瓷器的問世,她不僅是對中華文明的貢獻,也為世界文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我們為我們民族對偉大文明的貢獻而自豪!

  附錄:

  瓷器的鑒定是一門科學,是古器物學的組成部分之一。對越窯和瓷器的研究可以從淺層次而逐步向深層次的深度、廣度拓展。也就是由表及裡,研究,用眼看表象,用科技檢測方法,獲取它的結構和組成成分是真正的嚴謹的鑑定態度。

  我們可以提供關於越窯的成分分析表供您參考和研究。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