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就要看供应链的磨合程度了。二十年前,成本竞争是主要的,因为当时创新性的产品非常少,产品是非常标准化的。然而从单纯的比价格到比质量,一直到现在的交货、质量、成本、柔性服务、速度、创新、整个竞争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在这样的环境下,整个供应链管理的方式、方法也发生了很多的演进,所以,对供应链的理解就要从内部到外部,从一个厂家变成一个协作共同体来看。
【阿里携283亿元与苏宁“闪婚”】
2015年8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和苏宁云商(002024)宣布互相入股,根据协议,阿里巴巴拟以283.43亿元参与苏宁云商的非公开发行,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9.99%,成为后者的第二大股东,同时,苏宁云商将以140亿元认购阿里巴巴新发行股份。这一消息完全超乎意料之外,阿里与苏宁的“闪婚”连许多苏宁中层员工都不敢相信。
【强强联手是在相互找补】
如果不是O2O潮流的到来,阿里和苏宁是没有太大动力走到一起的。
在线上与线下多年争夺战之后,双方越来越明白,谁也无法消灭谁,互相融合才能获取最大商业利益。在腾讯入股京东商城、阿里入股银泰商城、京东入股永辉超市之后。阿里与苏宁的此番结盟貌似意外,实则并不难理解,水到渠成。按照马云和张近东的说法,双方团队谈了两个月,其中马云和张近东只见了两面。张近东说,他跟马云同处江浙一带,长期以来惺惺相惜。对于合作,心有灵犀,所见略同。马云则说感谢张近东的气魄、胸怀和对未来的远见。这次合作,按照张近东在发布会上的说法,是“苏宁最大的一次开放主权”。而阿里和苏宁的合作表明,两家公司都在找“补”,阿里需要补自营电商的短板,苏宁要补互联网能力。
【媒人是“柳传志?”敌人是“刘强东!”】
尽管双方均称合作是因共同的商业理想,“心有灵犀”,但对他们在一起最合理的猜测是,两人共同的朋友柳传志,是张近东和马云之间的“媒人”。2011年6月,联想旗下弘毅投资与苏宁电器签署定向增发认购协议,以每股12.15元的价格认购9876.54万股,共投资12亿元。但这一投资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直到今年股市大涨时弘毅才终于解套。弘毅持有的股票于今年7月5日解禁,但伴随股市大跌,苏宁8月3日停牌前收盘于13.79元,弘毅四年投资所获甚少,此番阿里适时进入,等于马云正好抄底。
还有一种说法,张近东和马云之所以走在一起,是因为他们共同的敌人——京东商城。“这是要搞死京东的节奏啊!”、“刘强东还能好好度蜜月吗?”消息传出,媒体圈里一片戏言。
除此之外,阿里也在努力通过国际化业务突围,但这条道很长远。眼下O2O之火热,在概念和趋势上都不能错过,而选择零售O2O突围与电商基础业务关联度最高,需要线下同盟军。
【阿里与苏宁联手直击京东老巢】
做中国的亚马逊和沃尔玛,这是苏宁给自己的定位,但这个梦想的实现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储备。
近年来阿里巴巴一直想要遏制京东的发展,但两家公司定位不同,阿里是平台电商模式,京东是自营电商模式。阿里要对京东施加影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自营电商这块下功夫。所以这次阿里和苏宁宣布,双方合作后的第一步就是苏宁易购入驻天猫,并且主打3C数码和百货等品类,这些品类是京东的“老巢”。除了直逼京东“老巢”外,阿里和苏宁的合作还能遏制京东的渠道下沉战略。
对于阿里和苏宁来说,两家结盟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对京东的合围,有赖于两家公司的深度整合。正如马云在发布会上所说的,两家公司有着不同的独特文化,各自庞大的组织机构以及受过不同训练的员工。
此前,阿里在成为银泰商业第二大股东之后,通过增持已经成为银泰第一大股东。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接任了银泰商业董事会主席。而苏宁的管理层是否会发生变动,仍未可知。这两家都有着强势管理层的公司,未来能否真正取长补短,外界仍需等待。
(本文摘自“南方周末”,原文标题《苏宁向阿里巴巴开门》有删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