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伦理:呵护中国最大水口林

  • 来源:旅游纵览
  • 关键字:生态,植物,法律
  • 发布时间:2015-11-02 09:46

  鹤城,一个充满野性诗意,令人无限遐想的名字。孟秋一日,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城出发,沿碧波奔腾的横江逆流而上,一路上青山葱翠,松涛轻吟。历经一个多小时,笔者来到位于三江源(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六股尖北麓的鹤城乡新安源村。

  在古树群农民公园入口处,一尊重达10吨、刻有“新安源”3个红漆大字的巨石豁然矗立眼前,豆褐色巨石体态飘逸,形如六股尖山峰状,神似烈焰浑然天成。公园入口有两条小河水质清冽,铺满卵石的河中三五十尾石斑、红肚鱼活力无限,逆水嬉戏。近年来,休宁县推行新安江源头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当地政府倾力保护三江源大小河流,实行

  封河禁渔、生活垃圾集中焚烧、增殖放流等一系列措施,使不计其数的小河鱼自在地穿梭在新安江源头小溪中,再现了“青山绿水人家,小桥竹排鱼虾”,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醉美画卷。

  走进古木参天、绿色荫翳、凉风习习的古林,空气变得至纯,徜徉在绿色仙境与生态天堂中,饱受城市雾霾窒息荼毒的肺一下子得以自在清新地呼吸,大脑也骤然亢奋灵动起来。新安源古林公园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树种最多、树龄最长的水口林,面积达100亩,名贵树种有枫香、红豆杉、银杏、栾树、香榧等20种达192棵,其中受国家Ⅰ级保护、500年以上

  古树达100棵,占安徽全省的10%。公园里国家Ⅰ级保护植物红豆杉也多达56棵,平均树龄达600多年。园内有一对姊妹枫香已寿逾1500年,最大的一棵枫香树高35米、周长4米。这些古树根深枝繁,雄奇挺拨,华盖如云,直插云霄,在岁月的经久年轮中笑傲风霜雨雪。信步园内,只见在泉水潺潺的小溪旁,一棵巨大的国家Ⅰ级保护树种枫香树由于根基腐朽,破败倒塌,还砸断另外一棵香榧树,令人扼腕叹息。据村干部介绍,这棵1200多年的老枫香属“寿终正寝”,自然死亡,因为该树种越老树心越空,很难在风雨中支撑。如今,百年以上的保护树种自然死亡后依旧受法律保护,外运也要通过严格审批,须报安徽省林业厅同意,国家林业局备案后方可处置,即便是树干枝桠也不例外,山民和当地政府无权自行处置。由于新安源古林在华东地区绝无仅有,在全国也是不可复制的生态旅游资源,鹤城乡投资100多万元完善古林公园基础设施,修建了河道护岸、拦水坝、引水渠、思源亭和致远亭,对古树逐一登记造册进行挂牌保护,并安装24小时在线监控设备,让深藏大山的生态遗产成为众多山民游客的“快活林”。

  关于这片神奇古树水口林的来历,当地还流传着一个美丽传说。当地山民认为,安徽省茶叶发源地就在新安源村的一座大山上。相传多年以前,唐李世民后代为躲避战乱,辗转来到山清水秀的鹤城乡新安源村结庐而居。为防兵匪发现这个隐居世外桃源的村落,李氏后裔在小村入口处两条小溪交汇的三角地带栽种了一批水口林,以图起到隐蔽伪装作用。李氏后人自此就地繁衍,以砍伐木材下山入市换取生活物资为生,而水口林在阳光雨露滋润下也逐渐长大成林。某日,村中一妇女得怪病,身子每况愈下。家人请来郎中久治无果,取村前大山上野茶树叶煮来饮用后竟日渐康复。自此,茶叶的保健功效被流亡的村民发现,并引种驯养直至发展成皖南山区的主导产业。岁月消逝中,水口林的保护也一波三折,历经坎坷。上世纪50~70年代,有人大举进山要砍伐,被村民冒死竭力呵阻;改革开放后当地木材加工厂也看中这片古树想要开发,再度被村民保了下来,一切只因当地人已把古树林看作家庭和

  睦、广开财运、幸福安康的“庇护神”。而今,在当地还有一个更有趣的乡规民约:每年禁渔、禁笋期来临前,村里想办法筹资买来肥猪宰杀后割片,送至每户分享,此举便是昭示

  村规:保护生态,全村务必人人遵守。皖南大山里,村民公约的效力有时甚至比法律管用。同样,新安源村保护古树林也代代有严苛村规:凡擅自破坏砍伐古树者,族长将宰杀其家中年猪,让户户分享以儆效尤!一个人若一年到头,连辛苦饲养的家猪都被别人牵去打牙祭,那该是多么跌面子的事!因此,每年清明前,村里发的土猪肉一吃,村人折枝毁皮,破坏生态的事情也就几乎绝迹了,这就是朴素的生态文化与生态伦理的生动体现吧。

  撰文、摄影/阿友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