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可平:中央提倡能上能下,我带头响应

  • 来源:廉政瞭望
  • 关键字:俞可平,辞职
  • 发布时间:2015-11-11 15:37

  10月28日,已担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14年的俞可平宣布,他已获批辞去官职,调任北京大学,担任新组建的北大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作为在舆论界颇有影响的学者型官员,他如何看待自己多年宦海生涯,对自己的学术之路有何计划?

  记者:您请辞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争取多少年了?

  俞可平:起码有三四年了。我一直希望辞职,回到大学做教授。我是北大培养的,是建国后政治学最早的两个博士之一。从那以后,我有一种责任感,要推动中国的政治进步和政治学研究。

  记者:在中央编译局,您做了哪些努力?

  俞可平:我参与了很多中央的重大决策调研,和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我发起的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已有15年了,还发起了中国社会创新奖,推动中国的民间组织和社会组织创新。但我始终没有放弃学术这一块。前天我看到上海交大发布的一个成果,说过去10多年中,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我的文章的引用率也高居第一。

  记者:您为什么选择回到北大?

  俞可平:第一,我有一种推动学术进步的责任感。第二,我有强烈的学术兴趣。我不会跳舞唱歌,从不去卡拉OK,每天睡6个小时不到,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读书。第三,中央强调能上能下。我做了14年的副局长,刚上任的时候多年轻。我研究的是政治体制改革,了解一般一个干部在一个岗位上不得超过8年,我已超年限6年了,应带头能上能下。

  记者:于幼军最近也赴中山大学任教了。

  俞可平:我们是好朋友,有许多共同点。但这次与他不一样,他是退休,我是调动,我还有4年退休。我是真正地辞去所有行政职务。

  记者:之前您做过一些争取,各方面都有挽留?

  俞可平:我四五年前就下决心回学校做教授,但2010年中央编译局新局长刚来,我不能马上走,应当配合他工作。后来,中央派来一个新局长,我也不能马上走。每次民主测评,同事们都给我很高的评价。我对中央编译局有感情更有责任。

  记者:回到学术界,您是不是有更多的时间写文章了,研究方向定了吗?

  俞可平:我将把研究重心从现实政治转向政治学基础理论和中国政治史。(据《东方早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