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简单的器材拍出好照片

  • 来源:照相机
  • 关键字:美术,教育,摄影
  • 发布时间:2015-11-24 16:58

  我虽然从事过多年的美术教育工作,也搞了多年的摄影器材与技术研究,但本文并不想用讲大道理的方式阐述如何拍出好照片来,而是想通过一些图文说明:简单的摄影器材、简单的拍摄方法也能拍出好照片……

  其实想拍出耐看的照片并非是多么困难的事情,作为摄影人手边不缺乏拍摄器材,最次还有照相手机呢;发现了美的东西随时随地都可以选取个合适的角度把它拍下来,就如图1所示的,初夏季节樱桃上市了,买些回家洗干净了吃;当你面对着这碗洗净的红樱桃会没有发现它也是幅很美的静物画吗?随手拿起照相机选择一下照明光线拍之,拍完之后再开吃;此时你就可以一边品尝着樱桃,一边欣赏着相机LCD屏上的画面,做到了美味与视觉的共享。你看摄影人吃个樱桃都比普通的吃货们多出一份视觉享受来,好惬意啊!

  当然,好的摄影作品也不一定都是随手拈来的,有时候也需要动动脑筋,玩弄一些小技巧的,如图2所示的这幅《秋荷》,这是我在1979年秋天用胶片单反相机拍的残荷叶,当时用的是珠江S-201型照相机,为其58mm F2镜头加装了一枚2×增距镜,使用富士100彩色负片胶卷。那时在荷塘边上若对着这荷叶直接拍摄就是一幅很普通的画面,因此想在画面的表现上来点创新的形式;于是就找了块长方形反光镜,给摄影镜头前又加装了块半身镜(就是半块近摄镜)。

  在荷塘边准备拍摄前先把长方形的小反光镜放平,向其中心位置高高的滴下一滴水珠,这滴水珠落在镜面上形成了四溅的水滴痕迹,用药棉签把小镜子表面溅落的形状不好看的水滴和珠粒较大的水滴吸干,因为较大的水珠在镜面倾斜时会流淌的。

  竖端着照相机,让半近摄镜的镜片处于镜头的下半部分,镜头对准荷叶聚焦,把带着溅落水珠的方形小镜子小心翼翼地拿到摄影镜头的前下方,通过单反照相机的取景器观察调整反射镜面的倾斜角度,使荷叶的茎杆处于四溅开水滴的中心位置,选取好画面的整个构图并拍摄就获得了这样的一幅残荷叶画面,画面上水面倒映的远景虚化的如同水墨画般,这种虚实相映的画面效果在当年是很新奇的,这幅摄影小品还被一家杂志用作封面了呢。现在数字影像时代PS-幅这样效果的照片毫不费力气,但是在胶片时代拍出这样一幅作品可是需要动动脑筋的。

  到了初冬季节,荷塘开始结上一层薄薄的冰了,露出冰面的干枯荷之枝叶组成了不同的几何图形,此时随手拍下都能入画(图4)。

  平时走在路上,路边的花花草草我们只要注意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一些可拍的花儿(图5、图6)和花间飞舞的蝴蝶;还有小蜗牛,带块小黑卡纸作背景,用一小块白纸或铝箔纸作小反光板就能拍出不错的微距小品;如图7所示,这是雨后的早晨,发现路边的小草叶上有只蜗牛,当时阳光从左侧照射在蜗牛和草叶上,蜗牛像玉一般呈半透明状,草叶透射出的绿色极其鲜艳,用黑卡纸挡住后面杂乱的草从,在右侧用小反光板打了点反射补光,结果就拍出了这幅《憨态可鞠》照片,类似手法拍的还有《蜗牛母子图》(图8)等。

  有时候我们必须承认摄影器材的重要性,如图9这种背景极度虚化的外景人像照片,就是靠200mm F2这种被称作空气切割机的摄影镜头拍出来的;抓拍图10这种飞行中的蜻蜓也要有应手的长焦镜头才好使。但是极廉价的摄影器材也是可以拍出好照片来的,如图11中的这种黑色塑料壳东方S4型35mm平视旁轴取景测距的照相机,现在成色新、功能完好的二手机也就在45元人民币,还带个指数GN=18的东方牌小闪光灯。这种照相机是原国营天津照相机厂生产的S系列35mm平视旁轴取景测距照相机‘的最后一款机型。

  天津照相机厂也是建国后最早成立的相机生产企业之一,前后也制造过多种类型的照相机,但都不温不火的。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期,国内市场上的进口照相机品种日渐丰富,国内一些厂商也纷纷引进了国外的一些中低端的照相机生产线;而国营的天津照相机厂不思进取,还在制做着没有电子测光功能的纯机械东方S4型照相机,最初的东方S4型照相机的上下盖还是用金属材料制作的,后来就改成了强度较差的塑料上下盖了。纵观东方S系列旁轴照相机的发展,给人的感觉是黄鼠狼生耗子,一代不如一代喽。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之时,这样的国营照相机企业最终只能是宣告破产。

  上世纪80年代末,天津照相机厂就无力给职工们发工资了,只好把大量库存的塑料壳的东方S4型照相机和东方EF-35小傻瓜型照相机(图12)作个成本价抵工资发给厂内的职工们,一时间天津市的大街小巷路边上到处都能见到卖这两种照相机的天津照相机厂的职工们。没办法呀,这些照相机就是工资,只有卖掉它们才有换饭吃的钱啊!

  我认识天津照相机厂的几位职工,当时我的经济条件比较好,于是常去他们家中编各种理由买发给他们的东方S4型照相机,前后我从他们手里买了50多台这种照相机,虽然这点钱也帮不上什么大忙,可我能做的也只能是这些了。

  买了这么多东方S4型照相机放在家里也太占地方了,每当听朋友们说想买台照相机时,我就赶紧给人家白送一台东方S4型照相机去,以便给家里多腾出点地方来啊。就这样我白送出了40多台东方S4型照相机,最后还剩了10来台东方S4型照相机实在是送不出去了。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时候,彩照盛行,对摄影一窍不通的人不会操作这东方S4型照相机,人家宁愿花钱去买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傻瓜型照相机,而懂点摄影的人想买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所以这东方S4型照相机白送往往都没人要啊。也许有读者会问:你是土豪么?买这么多相机到处去白送人?答日:我不是土豪,我只是想用这种方式来帮助一下发不出工资的这些熟人们,不然,你以为我愿意花好几千元钱去买那堆破相机?!

  虽然东方S4型照相机的命运很悲惨,但是这种相机如能恰当的使用也能拍出不错的照片来,如图13所示的这张黑白风景照片就是用图14上的这堆器材拍摄的。这是在夏季给东方S4型照相机内装上乐凯牌SHD100黑白胶卷,在照相机的镜头前面加装上一枚海鸥牌绿色的滤色镜拍摄的;绿色的滤色镜使得黑白画面上绿色的树叶显得明亮,天空和水面以及凉亭的红色柱子表现的影调较暗,画面整体效果还不错。

  很多摄影爱好者把照相机用于家庭摄影时,面对的拍摄对象是人;如何拍好人像照片是许多影友关注的内容。过去家里有台照相机主要就是拍纪念照用,人们总想着要把人拍的美一些,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大陆很多居民家庭拥有的是国产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因为使用的是120型胶卷,故被广泛的称作“120照相机”,当年你若说“中画幅照相机”,会有很多人一脸茫然地看着你,不知你说的是个什么物件。

  尽管国产的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大多采用3组3片简易的柯克型光学结构,且制造镜片的光学玻璃材料质量也达不到德国光学玻璃的水平,但这类照相机运用好了的话也能够拍出很不错的照片来,如图16就是用国产的牡丹牌MD-1型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图15)装上柯达PPN160型彩色负片胶卷,光圈设定在F11,快门速度1/30秒,使用了三只闪光灯在室内用白色衬景纸拍摄的全身人像,大面积的白背景透着纯洁高雅的气息,方形的画面构图显得很稳定。

  其实这类国产双镜头反光照相机的最佳表现力在于拍摄半身人像,拍摄距离在1.7m左右,如图17这幅高调半身人像照片是用珠江4S型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图18)内装柯达PPN160型彩色负片胶卷在室内,光圈设定为F8、快门速度1/25秒闪光拍摄的,闪光灯上加装了较大的柔光罩。

  上世纪80年代浙江省余姚光学仪器厂为国产MD卡口的摄影镜头设计生产了佳蓓牌2×增距镜,主要是为海鸥58mm F2镜头设计匹配的,与海鸥标准镜头组合后成像质量还可以,其增距镜的光学镜组的镜芯设计为可拆装件,这样就可以既当增距镜也能作近摄接圈用。我用凤凰牌DC901型MD卡口的单反机身装上带佳蓓增距镜的海鸥58mm F2镜头,用柯达Pro Foto×L100彩色负片胶卷(图19)在室内利用闪光灯拍摄人像,图20就是用这些器材拍摄的人像特写,闪光灯上加装了大柔光罩;柔和的光线再加上柯达Pro Foto×L100彩色胶卷的颗粒也比较细,所拍的人像画面细腻,质感表现较好。

  现在有些影友很想尝试自己拍摄婚纱照片,其实婚纱照不一定要模仿沿袭影楼的照片模式;可以根据自己手里的摄影器材条件及拍摄环境,拥有的服装道具因地置宜的来构思拍摄画面;如,在我国关于爱情、婚姻的传说中总与月亮有关,那么我们在拍摄画面的表现内容上就不妨让月亮来见证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图21)。

  我简单的说了这么多图例的拍摄,没有一幅谈及拍摄画面的构图等理论依据,为什么呢?以我几十年来搞绘画和摄影创作的感受来说,关于画面的构图、色彩、美学理论等可以学习了解一些,但不能成为束缚我们创作的教条,美术创作靠的是灵感、摄影拍摄凭的是直觉,拍摄时你只需跟着感觉走就行,没必要用什么理论法则先思考一番的。我拍照从来是凭着直觉按动快门的,至于说拍摄时的布光我也没有什么条条框框之类的说道,感觉光线投射的光影效果好、画面表现的美就行了,就可以按下快门了。故初学摄影的人也别把摄影想得多么高深莫测,拍出好照片多么不容易的;摄影实际是挺简单的事,拍出好照片也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你躲在镜头后面的那颗“头”(脑袋)好使,那颗头有敏锐的观察力、有审美观念就足够了,就完全具备拍出好照片的条件了;所以想拍出好照片除了掌握一定的拍照技术之外,更多的是修炼摄影者那颗躲在摄影镜头后面的人头。

  当然了,有时候运用一些非常规的摄影器材创造出视觉效果新颖独特的画面来也是不错的,如图22就是一幅用改制的红外线数码照相机拍摄的外景人像照片,画面上的背景在红外光线下表现出不寻常的效果,给人以新奇之感。

  本文所附的这些照片均不属于“摄影作品”,仅是用照相机拍出一些好看的照片而已,其实摄影初学者和家庭摄影需要的就是能拍出好看的照片来;“好看”或者说“美”是最符合大众审美标准的。如今摄影已非常普及了,那么主流的审美观念一定是大众化的;另类的小众群体搞出来的“摄影作品”也只能在其所属群里面孤芳自赏了。

  图文 寻梦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