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拆分的逻辑

  全球的IT市场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趋势的冲击下正在面临巨大变革。惠普的拆分即是为了摆脱“大企业病”的困扰,也是为了迎接市场的变化。

  长期以来,“大”被美国视为好企业的象征,各种企业帝国在美国不断涌现,并在深入影响着全球对“好企业”的评价,进入世界500强便也成为诸多企业的奋斗目标。但是,市场正在重塑企业的愿景,有的大企业在重新思考“大”的价值,并在逐步调整业务结构,告别增长前景黯淡的业务,而集中精力发展更有前景的业务,企业帝国缔造者的光环也在逐渐褪去。

  惠普,这家由斯坦福大学学生比尔·惠利(Bill Hewlett)和维·普克(Dave Packard)1939年创建的全球IT业务的先驱,已成为硅谷年轻人的创业楷模。两位创始人当年创业的车库也因其代表了硅谷的创业精神,以及IT产业的创新源泉,而在1987年被列入硅谷诞生地的历史性建筑。即便如此,这位76岁高龄的IT业巨头也在一路快速迭代发展的IT产业中颠簸动荡,并在2015年11月2日正式宣布完成拆分,这家“巨无霸”变身为两家《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惠普和惠普企业。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往往会陷入“大企业病”。在管理机制和管理职能等诸方面,不知不觉地滋生出阻滞企业继续发展的种种危机,使企业逐步走向倒退甚至衰败。只有通过组织、产品或技术创新的驱动,才能重新找回企业创业能力,为客户创造价值。

  全球的IT市场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趋势的冲击下,正在面临巨大变革。惠普现任CEO惠特曼表示:“IT大公司如今都面临着企业在购买和使用技术方面发生的巨大改变,我们必须适应这种趋势。”惠普的拆分即是为了摆脱“大企业病”的困扰,也是为了迎接市场的变化,因为惠普传统的PC和打印机业务与企业硬件、软件和服务业务的界面越来越清晰,拆分可以使惠普和惠普企业专注于各自的核心市场,以更少的业务获得更好的增长。在惠普的发展历史中,通过拆分进行业务聚焦是其一直秉承的发展脉络,1999年,惠普将旗下的测试和测量部门分离出来,成立安捷伦科技公司。2014年,安捷伦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的第384名。

  也许拆分就是惠普的基因,但更多的还是市场的逻辑,那就是一家企业无论有过多么辉煌的过去和记忆,但永远也比不过创新。如果无法持续开发出价值获得客户认可的商品和服务,就难以实现持续增长。惠普如此,百事公司、杜邦、甚至是被奉为集团型企业楷模的通用电气公司均是如此。

  不明朗的是,此次拆分的决定是否为明智之举,在未来能否成为惠普企业转型成功的关键?资本市场给出了积极的回应。虽然分分合合的变化不断重复出现,一分为二后的惠普和惠普企业依然任重道远,但只要惠普之道不变,始终如一地尊重市场的逻辑,相信惠普能够再创新的历史。

  郭琼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