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

  • 来源:方圆
  • 关键字:高能粒子,物理,槟榔
  • 发布时间:2015-12-23 09:38

  Q 吃槟榔可以“瘦嘴”?经常吃有坏处吗?

  A 我们常说的槟榔,是槟榔树上结的槟榔果。新鲜采摘的槟榔,椭圆,青绿色,也称为“青果”。将“青果”分成两半,去除果核,加上荖花(贩卖时称为榔叶)包裹的石灰,就制成了大家常吃的槟榔。

  别被新闻里的吃槟榔变樱桃小口骗了,早在2004年槟榔就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就已认定为1级致癌物质。在槟榔流行的国家和地区中,口腔癌的发病率名列前茅。印度是消耗槟榔最多的国家,也成为全球口腔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接近60%的居民咀嚼槟榔,该国口腔癌的发病率位居世界第二。口腔癌发病率为世界第三的所罗门岛,居民咀嚼槟榔比例亦较高。在嚼槟榔盛行的台湾,口腔癌发病率也很高,每10万男性居民中就有27.4例口腔癌患者。

  槟榔导致口腔癌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物理性损伤:咀嚼槟榔时,槟榔纤维的摩擦会造成口腔黏膜的局部外伤和黏膜损伤。长期咀嚼槟榔,会导致损伤迁延不愈,形成局部的慢性损伤,从而引起慢性炎症、氧化作用增强和细胞增殖。研究表明,咀嚼槟榔者口腔黏膜细胞脱落频率明显增加。

  生物毒性:槟榔含有大量的多酚和多种生物碱,其中槟榔碱是最主要的成分,约为干槟榔净重的1%。槟榔碱能明显促进上皮细胞的凋亡,并干扰细胞外基质大分子的沉淀和降解过程。此外,与槟榔一同咀嚼的荖花和石灰也有一定的基因毒性。主要是由于其中含有的亚硝胺、丁香性多酚、活性氧化剂共同作用所致。

  与烟草的共同促进癌症:单纯咀嚼槟榔即可明显促进口腔癌的发生,而同时吸烟的槟榔爱好者发生口腔癌的几率更高。吸烟本身也是口腔癌一个单独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咀嚼含烟草的槟榔,唾液中的毒性物质会显著升高,对细胞DNA合成等过程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在槟榔流行的印度,商业化生产的槟榔果已被要求贴上明显的警告标签。(解答人神棍:口腔博士)

  Q 被高能粒子穿过脑袋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A 有一位出生于1942年的物理学家,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有过这样遭遇的人,他的名字是阿纳托利·布戈尔斯基,而且一直活到了现在。他曾经就职于苏联国家高能物理研究所。这位科学家的工作负责对象,也是让他遭此暴击的罪魁祸首U-70质子加速器,直到现在仍旧是俄罗斯能量最强的粒子加速器,能量高达700亿电子伏。

  1978年7月13日,设备的安全系统出现了问题,布戈尔斯基前去检查,当他靠在设备上的时候,他的头部被质子束途径的通道给卡住了,尺寸刚刚好,就这样被加速器中飞驰的粒子爆了头。

  根据我们对辐射的了解,500-600拉德的辐射量就足以夺走一个普通人的性命,而布戈尔斯基被爆头时遭到的辐射量是二十万拉德。虽然他很幸运地没有死,但是辐射带来的巨大伤害也伴随了他一生。被质子束击中之后,布戈尔斯基半边脸立即肿得面目全非,几天之后,面部和头部后面的皮肤开始脱皮。接近光速穿过他头部的质子束烧伤了他的面部、头骨和部分脑组织。两年之内他左边的面部神经全部消失,导致了他左半部分面部瘫痪。但面瘫也带来了让人“羡慕”的副作用:他的左脸始终停留在了当时的状态,青春永驻,衰老的只有右脸。

  在前苏联,所有与“核能”相关的都是绝对机密,所以尽管布戈尔斯基受到了这样的伤害,却有近十年的时间被禁止谈论自己的遭遇。不过,后来他几乎成了苏联和俄罗斯放射事故治疗的代言人,并在事故发生后继续从事科学工作,任物理实验的协调员。(解答人恩铭张:物理学爱好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