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科技并蒂莲开

  在进行科技教育时,教师要立足学生发展,始终把科学课堂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融为一体,把科学课的内涵延伸到课外科技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喜欢科学课,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学习并积极地参加科技活动。

  首先,在科学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对科学学习少了畏惧感,多了亲切感,自然就会爱上科学课。其次,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自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的神奇和快乐。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搭支架、造房子、种植无性繁殖植物等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倍增,就会彻底爱上科学课,主动进行更多探究。

  学生们有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再加以引导,让学生参加一些科技竞赛,学生会将这种兴趣延伸到课外,大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我校唐嘉程、吴烨同学迷上科学课后,参加江苏省“快乐科学”电视对抗赛,积极性特高。两人在苏南赛区“盛水容器”“做纸轮”两项比赛中,成绩遥遥领先,在江苏省总决赛中夺得了团体一等奖。

  拓展教学内容,提供素材

  学生通过科学学习,有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在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时,就不会出现面对知识层面上的难题手足无措的情况。

  因此,教师要立足科学课堂,拓展教学内容,充实学生们的知识,增强他们的研究兴趣。

  比如,在上完《养蚕》一课后,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养蚕活动,让他们通过养蚕和观察探究蚕一生的变化,体验自然界中动物的生命历程,感受生命的不易。有的学生在养蚕的过程中还发现了蚕结的茧有黄色的,也有白色的,收获颇丰。

  另外,教师可以在科学课上制订活动计划,选择研究方案,提供科技活动的素材,然后让学生实地研究,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碰撞火花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学生们提高了探究能力,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引导他们针对某一现象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展思维的广度。

  如在教授《摆》等课中,我就注重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用列表的方法分析数据,针对实验结果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有了科学课堂上的思维训练,学生在科技活动中,自然而然地会应用这些思维方法,用自己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问题,碰撞出创新火花。

  注重知识应用,解决问题

  科学课堂教学目标由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组成。教师在关注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取和积累。没有平时知识的积淀,创新谈何容易。

  学生们积累了知识还不够,教师还要指导他们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开展科技活动。

  例如,科学教材中的光、磁、电路、简单机械等知识,与生活密切关联,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们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这正是科技活动的突破口和不竭的源泉。

  立足学生发展,把握科学课堂,让科技活动成为科学课的延伸,学生会在活动中不断地认识科学、理解科学,并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如果真正认识到了这点,做到科学科技有机结合,让两者并蒂莲开,才会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足发展,这才是科技教育的真正目的。

  朱惠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