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新鲜人的相处之道
- 来源:文苑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故事,情商,教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1-04 16:19
作为社会新鲜人,可能你需要展示学历、能力之类的硬件实力,其实,还需要展示一种软实力,那就是说话做事的相处之道。
“我觉得直爽、真性情,是指在自己的事情上直截了当,不在牵扯到自己的事中纠缠不休矫揉造作。绝对不是说你对别人直戳伤口或坦白粗鲁!说话直接且不顾别人心情,不是直爽豪迈,而是没教养,没情商,别自夸诚实坦荡了,你只是没礼貌没涵养罢了。”
这段话曾流传甚广,相信你已经知道,那么,辑一些故事,看看还有哪些你曾忽略的地方。
姑娘你那不是萌,是傻
文/阿童木
前几天,约了合作公司的负责人开会。一帮人初次见面,在会议室正襟危坐,讨论合作方案和一些细节。
当问到是否现在就拍板定案的时候,我表示这需要部门领导的批复,不过不巧,领导今天出差了。
我话音还未落,同公司一块参加会议的另外一个部门的妹子立刻干脆地打断我,然后一本正经地纠正,不是出差,是出去嗨去了,他昨天回老家和朋友喝酒,喝多了当晚没有回来。
我当时就石化了,然后尴尬地看着来客。对方也是面面相觑,然后似乎察觉到什么,为了缓和气氛,相继哈哈地笑了起来。
我赶紧掩饰,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他出差了呢。不过你们放心,明天领导回公司我一定转达,一有确切消息马上答复你们。
然后我无奈地扭头看了妹子一眼,她调皮地向我吐了一下舌头。
其实本来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作为同部门直系,我当然一开始就知道领导出去嗨,而非出差。我之所以这样回答,一则显示确实公务在身,而非对本次合作不重视;二则初次见面,性质为公非私,多说无益,还不如含糊地敷衍一下,没必要把这些家长里短的事情一五一十地提出来。
但是我真搞不懂,妹子你这样粗暴地打断然后又若无其事地卖萌到底是何缘由。
这让我想到两年前,我在咨询公司上班的时候,去甲方提案。当总监和对方董事长为策划方案讨论正酣的时候,公司新来的妹子突然转过身看总监。总监以为妹子作为一个新人,或许是有一些90后独有的奇思妙想,然后就示意她说话。没想到妹子托着下巴,张口说出一句满座皆惊的话:总监,我有点困想睡觉怎么办?
总监差点一口老血喷在她含羞带笑的脸上,回到公司第一件事就是要炒她的鱿鱼。
这种事情并不少见,往往发生在刚出校门看起来还萌萌哒的妹子身上。
记得在电视台的时候,我让一个妹子剪辑一段素材。我把资料打包给她,然后提了详细要求和执行标准。然后,她每隔几分钟就小窗口抖我一下,然后问我是不是这小段素材,是不是这样做,要不要那样做。在每个问题的后面,还不忘发一个萌萌的表情包。
在萌萌的表情后面,我看到的却是一个大大的“傻”字。
您难道不想一下,如果我一帧一帧教你剪辑完成,那我自己亲自动手制作不就好了,还省时省力省心,何必要交给你呢?我让你做的目的是,希望你用自己的想法,尝试完整制作。如果做错了,也无所谓,大不了重新来过,因为试错反而会让你快速成长。但是你这样完全不加思考,而是一步一问,难道要像黄发小儿一样一直扶着学步车慢慢走路?
对女孩子来说,卖萌确实是一把天生利器。适当卖萌,可以搞定很多男孩子难以搞定的问题。但是如果不分场合地卖萌,那就是卖傻。
如何在合适的场合恰如其分地卖萌,我觉得也是一个高情商的问题。真正的情商,不是把卖萌当作资本去省时省力地寻求帮助,也不是扮作公主狂刷存在感,而是在朋友赞赏时有技巧地自嘲,是陷入僵局之时机智地圆场,是谈判时不动声色地审时度势,然后把卖萌作为灵犀一指解决突发问题。
毕竟,无论是职场还是生活,大家喜欢的是一个高情商的萌妹子,而不是一个不分场合到处卖萌的傻姑娘。
情商,就是教养
文/休闲璐
前几天朋友约吃饭,吃完之后一个住在我家附近的女性好朋友顺路准备送我回家,几个月不见,她又换了一辆骨骼清奇的跑车。当我坐在副驾驶座时,发现椅子后背极度向后倾斜,但是我也没好意思说。她发现了,就跟我说你调一下椅子背,坐的能舒服点。
于是不会开车全车里只认识方向盘的我,默默研究怎么调整椅背,按了附近我能按到的所有按钮,还是没有成功。这个女孩就走下车,打开我这边的车门,蹲下身子给我调好椅背,还问这个角度舒服吗,如果不舒服再靠前面一点。我突然有点感动。
想起去年,我和公司的同事去和客户吃饭,吃完饭还没谈明白,大家说找个咖啡厅继续聊。大家分好几辆车走,我坐了一个客户的车,由于第一天认识,根本不熟,我上车之后发现椅子极度靠前,因为后座堆着一堆东西,于是我就把东西挪开,然后努力想把椅子向后推一点。弄了半天,都没有成功,也不是一辆很好的车,只怪我太笨了。
于是我就跟客户说:“能麻烦您帮我把椅子稍微往后调一下吗?谢谢啦。”结果这个客户一脸惊诧,接着哈哈大笑,反问我:“姑娘啊,你是不是今天刚进城的呀,我第一次听说还有人不会调椅子的。您是刚来打工不久第一次坐汽车吗?是不是从纺织厂跳槽过来的啊?您还会开车门真还学得挺快的。”
也许他是觉得自己很幽默,也许我是有点玻璃心,但是我可以确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一个人,对着一个第一次见面的人这样开玩笑,并不礼貌。
大家经常讨论人际关系方面的词有两个,一个是教养,一个是情商。有些人认为所谓教养就是懂得餐桌礼仪,喝红酒之前知道醒酒和晃杯子。
我认为这些也是一种教养,但是更深一个级别的教养,是从内心散发出来的一种东西,简单说来,一个有教养的人懂得尊重别人,体恤别人。面对一件自己熟悉而别人陌生的事物,能不炫耀,不嘲笑,不讥讽,不盛气凌人,不高人一等。
情商同样如此,我们和别人谈话,归根到底,最好的结果是,说话的人舒服,听你说话的人也舒服。有些人似乎把情商高和嘴皮子利落混淆了,觉得在说话中抖抖小机灵,言语上压倒别人,就能展示自己聪明过人的头脑和高级无限的智商。但是根据我的观察,这些锋芒毕露的人也许很聪明,脑子转得很快,但是,人缘说不上很好。
这世界上有种关系,叫作朋友,同义词有闺蜜,有铁哥们,再靠后一点,还有“熟人”。我觉得那种尖牙利齿的玩笑如果一定要发生,那么最好发生在朋友之间。跟陌生人,甚至第一次见面的人,开一些毫无分寸的玩笑,说真的,大部分时候,别人只会觉得你嘴贱,教养不好。
我喜欢和那些令人感觉温暖的人亲近,来往。因为这样会让我觉得很舒服,也放松。我想,你肯定也见过这样的人吧,温温和和,像太阳也像泉水。在一起聊聊家常也好,讨论讨论什么话题也好,你没有感觉到在争论,甚至没有说服,在一起闹哄哄的也开心,就算沉默,那也是一种让你不尴尬的放松的沉默。
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情商,就是教养。
门风与涵养
文/于丹
最近我刚从台湾回来。作为同根同源的中华民族的后裔,我感受很深的是他们的教养。
在台北一家小店,我看中了一套非常漂亮的茶具,合人民币两百多元。店主是一个胖胖的男孩,他骄傲地告诉我,这是他的团队自己设计的,获过台湾最高设计金奖。我请他给我包起来,他却认真地从里面抠出一个小茶杯说,这个杯子当摆设,设计感很强,但用来喝水会很烫,您考虑一下要不要。我遗憾地放弃了,又看中一个不到一百元的小茶海。他提醒我说,这不是台湾设计,我知道很多人来这里是要买台湾原创产品的。他让我很惶惑,我说你还要不要卖东西,他说正因为我要卖东西,才要说清楚,否则我卖的东西烫了人,人家会说我不诚信,生意也不会长久,我是要开百年老店的。最后,我买了一把非常好的柴烧壶,很贵,上千元。但我很高兴,因为我买到的是台湾最好的原产地的产品。他也很高兴,把东西包好送我出来。
站在外面的阳光下,我想,这个孩子吃亏吗?他因为说实话没有卖掉百十元的东西,但是我因为对他的尊敬和想要成全他做百年老店的意愿,最后买了一千多元的东西。诚信不吃亏,反而会有最好的长远未来!我很想调查一下,在内地,有多少妈妈不会觉得这样的孩子傻呢?
离开台湾前我去88岁的大姨家吃饭。她通知亲戚们:小丹来了,大家都来。大姐一句话,弟弟妹妹什么事情都能放下。小舅妈七十好几了,在大姐面前像小媳妇一样毕恭毕敬;四十多岁的孙子,事业极为成功,看见奶奶下巴上粘了饭粒,会赶紧站起来给她擦掉;老人爱说车轱辘话,讲当年跟我妈妈的分别,讲1948年离开大陆的时候还惦记着后窗台上的一串糖葫芦……这故事光我都听了七八遍了,孙子们听的次数总有上百遍,但他们一言不发地看着老人,一点都不打断,那专注的样子就像第一次听。
我们总希望孩子学习高精尖的东西,但损失的是家教和门风,是做人的常识与底线。
有一次聚餐,朋友带着孩子。孩子爬上桌,像飞轮一样拼命转动菜台,什么好吃就往自己嘴里抢,大人根本没办法伸筷子。我问朋友,你不管管孩子,他说,现代教育要解放天性,不能拿老一套束缚孩子。他没有想过,一个孩子最后是要成为公民的,是要进入社会的,如果漠视别人的存在,当别人的权利受到伤害的时候,他的天性能保证他一生的幸福吗?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被自己的爹妈管教,那他被社会修理的时候会付出怎样的代价?
所以说,好门风能教我们做人的涵养。好门风一代一代地传承,能让我们在这个迅疾变化的时代里,找到内心不变的温暖,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人生价值和秩序。
寻找“自慢”绝活
文/何飞鹏
在公司征选新人的时候,我经常会问:“你有什么特殊的本事或专长?”大多数应征者都说不上来。就算回答了,也经不起我再三的确认,因为我要的答案是非常在行,而且真正较诸一般人而言,更深入、更专业,为常人所不及的专业,那是个人拿手的绝活,只要绝活出手,四方臣服!
日文中形容自己最拿手、最有把握、最专长的事叫作“自慢”,餐厅中的招牌等,称为“味自慢”,“自慢”这两个字完全没有骄傲自大的意思,只在形容自己的拿手与在行,是不是比别人更好,其实不知道,但绝对是自己最自信、最有把握的事。拥有自己最有把握的自慢绝活,是每一个工作者都必须具备的条件。
我最没把握的人,就是那种“五育并重”,所有事都会,但所有事都不精的人。通常这种人影像最模糊,你不会留下任何印象,在组织中可有可无,就好像每一个人都如此,但少一个、多一个也无妨。
不幸的是,大多数的工作者都是这种影像模糊、缺乏自慢绝活的人。这种人是那些只创造20%贡献80%的人。创造、培养自己的自慢绝活,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
自慢绝活可以是一种态度:我对公司最忠诚;我工作态度最严谨、最稳当、最可靠、最积极;我可塑性最高、学习力最强;在组织中,我的人缘最好、合作性最佳……任何一种态度都是明显的优点,都可以变成在组织中胜出的关键,前提是特色要够明确,为人人所称道。
自慢绝活也可以是一种技术:财务的专长、营销的专长、企划的专长……也可以是一种能力:计算机、语言、沟通、公关、广告……甚至自慢绝活也可以是一种嗜好:高尔夫、网球、钓鱼、登山、围棋、美食、旅行……技术与能力是工作上明确有用的专长,嗜好则证明一个人多才多艺而有趣,是个性格鲜明、举止出众、特立独行的人。
每一个人都应该自我检讨一下:我有超乎常人,让自己自信、自豪,永远可依赖的自慢绝活吗?
辑/本刊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