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人蔘(下)

  • 来源:中国怡居
  • 关键字:人蔘
  • 发布时间:2016-01-09 11:45

  憶昔半個世紀前,筆者大學畢業不久,從黃浦江畔來到海南白沙縣人民醫院內兒科工作。雖然當時還是一位青年醫生,但卻是當地唯一專攻兒科醫學專業的醫生。所以當時方圓百里,凡是小兒疑難雜症都找我治療。在這期間,筆者接診過一例新生兒因家長喂服紅蔘液,引起急性毒性反應的罕見病例。

  紅蔘中毒的新生兒

  那年夏天的一個午後,筆者正在門診部應診。一位年輕的母親,滿頭大汗,愴惶而至。指著懷抱中啼哭不止的新生兒,急促地訴說病史:原來懷抱中男嬰為第一胎第一產,足月順產。產後情況良好。除餵奶時間外,新生兒整天安睡,甚至啼哭。

  據說,按她老家的風俗,認為新生兒喂服一次少量人蔘湯,有增強體質;日後不易生病的保健功效。那天早上,自取家藏紅蔘,切三小片,燉汁喂服。豈料服後不久,患兒啼哭不止,拒奶,不肯入睡,並多時未解小便,乃急來就診。

  筆者見到幼兒面紅耳赤,哭聲嘶啞。解開繈褓後,患兒四肢舞動,煩躁不安。檢查體溫三十七點五度(肛錶),呼吸每分鐘四十六次,心率每分鐘一百六十四次。生命體征基本正常。(正常新生兒呼吸每分鐘四十二至四十五次。心率每分鐘一百二十至一百六十次)。唯心音較一般新生兒響亮。膚色偏紅。腹部柔軟平坦,捫診:未捫及增大的膀胱。叩診:未叩及增大的膀胱濁音區。

  根據病史及體征,診斷紅蔘過量之毒性反應。對於一個出生不久的新生兒來說,其煩躁與尿少的情況不容忽視。

  診斷依據:(1)患兒有明確的服用紅蔘史。(2)文獻記載人蔘具有興奮大腦皮層,減少疲勞及具有強心、抗利尿作用。因此,患兒哭吵煩躁,心音增強,尿少,膀胱充盈不足等症狀體征,都符合紅蔘過量之反應。

  診斷明確后,該如何處理呢?筆者在大學時,教科書並未提及人蔘中毒的救治方案。以往亦未見文獻有關報導。所以沒有現成的相關資料可供借鑒。自己也是第一次遇到人蔘毒性反應的病例。況且還是一位出生不久的新生兒。怎麼辦?當然最簡便的處理就是轉院。自己就沒有任何風險。

  但是,白沙縣離海南首府海口市甚遠,車程至少需六小時,途中還得翻山越嶺。轉院是否會耽擱救治時機?再者,山路顛簸,患兒能否承受?考慮再三,只有就地治療,對患兒最有利。於是筆者就毅然承擔起救治的重任。

  那麼又該如何施治呢?喂服的時間已過去好幾個小時,常規的催吐、導瀉的解毒措施已失去意義了。筆者給年輕的母親說明情況,建議住院補液及觀察。誰知其母又不願,堅決要求帶藥回家治療,而且要求使用中藥。望著年輕母親期盼的眼光,筆者實在不忍心讓其失望。無奈,沉思片刻,擬就一中藥方:

  萊菔子五分(即一點五克)、生甘草三分(一克)、鮮茅根一錢(三克)、川連三分(一克)。

  囑其速煎藥汁,頻頻喂服。若有變化,隨時來醫院,並囑明晨務必來複診。

  當天,筆者整日掛念著患兒的安危。當時又無手機,患兒家中亦無電話,無法及時溝通信息。

  翌日早上,遙見其母笑吟吟而來,已知患兒平安無事。見面後,其母云,服藥后,患兒漸漸安靜,夜來熟睡,且已多次排尿,晨起已恢復如常,特來道謝。至此,聞知小兒脫險,筆者心中一塊大石頭也終於落地了。此亦所謂「醫者父母心也」。

  處方的依據

  處方雖簡潔,僅四味藥。卻是筆者經過一番縝密思考而擬就的。

  中醫開方,根據各味藥在方中的作用,講究將其分為君、臣、佐、使。此方的「君藥」是萊菔子。傳統中醫理論,認為人蔘不能與蘿蔔同服,否則蘿蔔會降低人蔘的藥效。今為解紅蔘之毒,則反其道而行之。重用萊菔子(萊菔子為蘿蔔的種子,藥性強於蘿蔔)。故選為「君藥」。

  「臣」藥選用甘草。因其藥性甘緩和中。傳統中醫認為甘草可解藥毒。近代藥學研究,發現甘草的解毒作用有兩個方面。其一,主要系所含之甘草甜素及其鈣鹽,通過蘿蔔糖醛酸的結合而解毒。其二,甘草甜素的吸附作用,與甘草次酸的類似腎上腺皮質激素的作用,也強化了它的解毒作用。

  但甘草又有一些副反應。上面提到甘草的類似腎上腺皮質激素作用,雖有解毒效果,但它同時又有促進水和鈉離子在體內潴留的副作用,結果會進一步增強了人蔘的抗利尿作用。(附帶說一下,人蔘是因促進醛固酮的分泌,而產生抗利尿作用的)。

  如何解決這個矛盾?筆者投茅根作為「佐」藥。茅根味甘性寒,利尿又不傷陰。現代醫學發現茅根是因含多量的鉀鹽而產生顯著的利尿作用。筆者此方中應用茅根之利尿作用,其意義還不僅是抵消人蔘和甘草產生的抗利尿作用。更重要的是通過茅根利尿,促進有害藥物(即本例中過量之紅蔘)從體內迅速排出。

  此外,針對紅蔘藥性偏溫,筆者選用苦寒之黃連解之。這是因為黃連有瀉火解毒、清心除煩的功效。故本方中啟用黃連為「使藥」。四味藥相輔相成,收到了預期療效。

  治後感言

  兒童原為純陽之體。健康的嬰兒本就不該隨意用藥物去干預他正常的生理活動。何況既是炎熱的夏天,喂服的又是人蔘中最溫熱的紅蔘,不啻是火中送炭,出生數日的新生兒如何經得起如此折騰。慈母愛子之心,雖令人同情,但此舉無疑是畫蛇添足。幸好及時解毒,轉危為安,可謂不幸中之大幸也。

  這是筆者在海南工作期間遇到的第一例人蔘中毒病例。也是從醫五十年來遇到的唯一的人蔘中毒病例。人蔘價格高昂,過量服用,引起中毒反應,實屬罕見。不過,既然有些地區民間有此風俗,則不能不引起警惕。所以,加強科普宣教,提高群眾合理使用人蔘的知識固然重要。另一方面,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瞭解人蔘中毒的應急措施,也絕非杞人憂天之舉。因此,筆者將處理醫案錄之,供諸君參考。

  服用人蔘須知

  人蔘雖為良藥,具有抗衰老,抗腫瘤,抗休克,振奮精神,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功效。但也並非人人可以服用。古今醫家積累了不少正確使用人蔘的寶貴經驗。

  一、陰陽火旺、熱盛體實、肝陽上亢、濕熱蘊結者,不宜服用人蔘。否則反而加重病情。

  二、服用人蔘期間,忌食蘿蔔與飲茶。因為蘿蔔與茶會降低人蔘藥效。

  三、醫生處方時,要注意人蔘的配伍禁忌。古人云:「人蔘反藜蘆、忌五靈脂、惡皂莢」。若人蔘與這些藥物同用,可能會引起不良的藥物反應。

  四、現代醫家發現:小劑量人蔘有提高心肌收縮力的作用。大劑量人蔘反而抑制心肌收縮力。醫者在應用人蔘治療心血管疾病時,在劑量上需仔細斟酌。

  最後,筆者應用柏正平、劉俊二位先生一段話,作為本文結尾。

  近些年來,有人把人蔘當作滋補佳品,甚至認為「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益壽延年」殊不知用之不當,其過匪淺,也有長期或過量服用人蔘,而出現頭暈、心悸、煩躁、失眠等症狀。古人云「人蔘殺人無過」,應引以為戒。可見藥善用則益,盲用則害。(引自《中藥應用講記》)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