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艇如何驶出小众圈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游艇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1-12 09:56
——专访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船艇分会会长杨新发
中国的游艇产业发展与我们制造大国、人口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符,还有很大的空间。
虽然起步与西方相比较晚,但是近年来中国游艇行业发展引人注目。与其他工业产品不同,游艇行业的终端消费并非游艇本身,而是与之配套的整个产业链以及相关的水上旅游和服务。游艇经济早在数十年前就是国际上的热门产业,甚至被誉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巨大商机”。
2009年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培育发展游艇旅游大众消费市场”“大力发展大众消费游艇产品”等方针政策。
随着旅游市场的日益发展和成熟,邮轮、游艇产业已经成为中国部分沿海地区经济转型的新动力。
然而,与西方已经发展了数百年的游艇制造产业相比,中国的游艇产业尚且年轻,也正因此,其市场潜力非常可观。
在中国,游艇被视为“有钱人的游戏”。因而,游艇一直困在一个小众的圈子里。
“游艇产业发展与中国制造大国、人口大国的地位并不相符,还有很大的空间。”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船艇分会会长杨新发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随着政府及市场的双重推动,游艇在未来十年可望走向中国大众消费市场。
市场进入持币待购时代
《瞭望东方周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游艇产业目前整体现状怎样?
杨新发:目前中国游艇制造企业超过300家,其中近百家企业已经具备一定规模,掌握了较好的制造技术并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2013年为例,中国游艇产业整体规模达到41.5亿元人民币,其中游艇出口额为2.58亿美元。
中国目前每年都要出口300多万艘游艇。这跟20年前在上海举办第一届游艇展览会时,人们欣喜和猎奇的眼光已经完全不同,中国人已经跨进了持币选购游艇的年代。
中国游艇制造企业也在不断增加,如松辽、红双喜、华鹰、宝达、太阳鸟等,这些品牌经过各自的努力和耕耘,已经在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些品牌在国外市场上也有了很好的知名度。
制造基地也在不断地发展。在东部和南部沿海的海岸线上,目前已经规划或者完成的基地包括珠海平沙、福建漳浦、厦门、上海奉贤、舟山、江阴、青岛、大连松辽、浙江杭州富阳,江苏的连云港、昆山、南通及福州等。
随着产业发展,针对游艇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国内一些有实力的企业纷纷加入或正在准备加入游艇制造业,比如山东一家柴油发动机企业潍柴集团,就收购了一家欧洲的游艇企业。
《瞭望东方周刊》:都是哪些人在购买游艇?
杨新发:除了私人及公司消费外,政府公务艇市场正在成长,包括带有游艇特征的指挥艇、执法艇、巡视艇、观光艇、交通艇等。
随着政府对国家海权维护的重视以及海洋经济的发展,政府采购规模日益庞大,仅2015年国家海洋局的游艇型海监船的统一采购就达到21亿元人民币,且还有继续采购的计划。
给部委的199个问题
《瞭望东方周刊》:与其他产业相比,游艇产业有怎样不同的结构和特点?
杨新发:游艇产业包括设计、制造、消费和配套产业四大部分。其中,仅游艇消费就涵盖营销、俱乐部、驾驶及水上运动培训、艇体维护及管理、租赁、运输和水上运动器材供应等。而配套行业则包括会展、航道、专用码头、试航区和水上用品器材等,还包括更广泛的酒店旅游等。
可以看出,游艇具有非常强的产业延伸能力,是劳动力高度密集和资金高度集中的产业,同时又是具备高技术、高品质、高效益、高附加值的产业。
游艇的终端消费远非游艇本身,而是包括更长的为游艇提供配套的产业链和与此相关的衍生服务产业。可以说,游艇产业的每个环节都可以衍生出相当规模的企业集群。正是因此,游艇产业早已是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游艇产业的发展条件怎么样,前景如何?此外,在政策支持方面有过哪些经历?
杨新发:从自然条件来说,中国拥有很长的海岸线,众多的淡水湖泊;从市场来说,中国正在出现越来越多的高消费能力人群;同时,中国也有很好的制造业基础。加上政府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地,我相信未来1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游艇市场上最大的消费增长国和越来越重要的游艇制造大国。
中国南北区域都具有游艇消费的便利条件,目前国外普遍认为中国游艇消费的主要区域在南方,实际上北方的大连、青岛等地也非常适宜游艇消费。
从政策方面来讲,国家从对游艇行业的“不鼓励、不支持”,逐渐演变成支持、引导和赞许,这为游艇行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保证。特别是2013年,国务院颁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滨水旅游的形式和内容,大力开发滨水旅游的器械和装备。
2015年4月,在上海市第二十届游艇展览会期间,包括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交通部和国家旅游局在内的四个部委的相关负责人,共同召开了一个座谈会,目的就是推动游艇产业的发展。
会上,来自全国各省市相关管理部门、游艇协会、百余家游艇制造厂,以及游艇俱乐部、代理商等,在参与此次座谈会时,一共提出了199个问题,希望游艇产业可以得到国家更多的支持。大家认为游艇产业和滨水休闲完全可以成为新的消费经济增长点。
可开放内陆湖泊和岛群
《瞭望东方周刊》:阻碍中国游艇产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有哪些?
杨新发:首先是观念的阻力。目前很多人仍然认为海外游艇的构成以高端游艇为主,而在实际上却不是这样。
美国游艇制造商协会主席泰姆·达姆里奇曾经介绍说,美国有1850万条游艇,约占世界游艇常年保有量的65%,其中8米(游艇长度)以下的小型游艇占到94%,8~13米的中型游艇有4%,超过13米的大型游艇占比只有2%。
其次,美国玩船的群体也不仅局限于有钱人,大多数是中产阶级和普通民众,特别是青少年。
再比如法国,其游艇消费者大致可以分为17类用户,其中占比最大的群体只有13%,其他都是7%~8%左右,人群分布广泛而均匀。
在中国,对游艇征收10%的奢侈品税,再加上码头停泊费、游艇管理费、消耗费用等这些税费对消费形成了一定的阻力。此外,在认证手续方面,在国内销售游艇,需要取得国内船级社认证,申请该认证的手续繁杂、费用昂贵、且审批时间较长,给消费者造成了时间和成本的增加。
在公共设施方面,国内的公共码头、游艇基础设施比较缺乏。设施的缺乏与规划密切相关,公共码头应该由政府投资修建,最好的资源应该开放出来为民众服务。
现在,随着众多媒体的关注,特别是经过大量专业游艇媒体和网站的宣传,人们对游艇观念上的错觉正在逐步走向理性。
《瞭望东方周刊》:对于中国游艇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哪些建议?
杨新发:游艇产业的健康发展,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念。比如通过举办各种赛事,将游艇活动发展为民众经常性参与的日常活动。
更重要的一点是,必须认识到,游艇休闲活动并不一定要在海上进行,在中国的内陆湖泊里也可以开展滨水休闲活动,比如洞庭湖、鄱阳湖、青海湖,等等。
我们现在还没有开放这些湖泊进行滨水休闲,其中一个原因是很多人认为游艇活动不利于环境保护。但事实上,在美国与加拿大交接的五大湖区,那里是世界上饮用水标准最高的区域,岸边就停靠着上万条船。只要游艇的发动机完全符合欧洲标准,排放就不会造成水质污染。
在税收方面,游艇产业应该分类征税,比如只对高端游艇征收奢侈品税,中低端游艇则免收此税。美国在1957年前后开始对游艇征收奢侈品税,结果导致游艇消费大幅度下滑,于是便停止对游艇征收奢侈品税,之后在短时间内便发展到了1850万条游艇。这值得我们借鉴。
另外要扩大消费市场,国家可以进一步开发、开放有条件的岛群地区。比如珠海附近就有124个岛屿,很多岛屿都具备游艇活动的条件,但现在都基本还是原生态岛。如果开放这些地区,以珠海为中心,可以把海南岛、广西联接起来,甚至进一步与新加坡、马来西亚合作,在中国南方形成一个较大规模的滨水休闲区。这必将会吸引国内外的一大批旅游消费者。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葛江涛 特约撰稿廖垠雪/上海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