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非洲大陆很容易被描绘为欠发达地区,缺少塑造良好生活环境的关键要素,例如粮食不安全、社会经济基础设施薄弱、就业机会缺乏、教育和卫生服务落后等。此外,许多非洲国家还饱受暴力犯罪和冲突的困扰。唯一“蓬勃发展”的是政治性产业,其显著特征都是管理不善(如腐败、享有免责权)、领导职位固定以及终身雇佣制等。这些因素使非洲大陆持续发展的前景日渐渺茫。
这种困境的产生既有内因,也有外因。从前的殖民者及其在当地的附庸所采取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政策,导致持续的不平等交换,并从中获利,扼杀了非洲的发展前景。非洲大部分地区现在仍然依赖于西方而存活。非洲国家(在很大程度上不包括南非)在独立之初,并没有找到技术腾飞的立足点来引领亟须的发展进程。因而,对非洲国家而言建立替代性伙伴关系显得十分必要。
鉴于中国曾与非洲国家遭受同样的命运,并最终获得成功,这激励着非洲国家与中国建立联系。中国领导人的官方表态则支撑着这一进程,即中国不会剥削任何国家,而是在互惠互利的条件下构建伙伴关系。随后,这也促成了中国政府和私人企业与非洲国家的双边协议,以推进伙伴国家的快速发展。
然而,在与中国建立发展伙伴关系数十年之后,非洲经济并没能跨越到经济起飞阶段,实现更高一层级的发展。因此,对于中国替代性伙伴关系是否有效的忧虑和怀疑逐渐产生。这些忧虑包括声称非洲国家主要是被当作原材料产地、低水平消费市场和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中非伙伴关系和西方采取同样的战略,最终还是会导致非洲陷入贫困。这些问题都对中非关系的健康发展和互利共赢产生消极影响。
考虑到非洲大陆亟须可持续的、自力更生的发展,而不是仅仅作为倾销廉价商品和剥削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前哨,如果中国希望成为一个渐进发展的伙伴,就需要通过建立机制来推动非洲经济向自力更生的方向发展。这可以通过真正的技术发展合作来实现,包括提供教育和人力资源支持、建立职业培训中心、成立联合研发机构等。换句话说,为了促进中非关系繁荣发展,中国应采取与西方不同的战略模式,“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技术就是力量,获取技术的便利化将是中国支持非洲发展的事实证据。这对驱散中国在非“新殖民主义论”会有很大的帮助。
恩库波·哈如纳/文 余凯茜/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