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稽查典型案例评析》
作者:陈筠主编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财税改革被提升到国家治理的高度。税收执法部门在依法为国聚敛财富、服务于公共支出的同时,更需要以感恩之心关注纳税人权益的保护。财税法是一门新兴的法律学科,我国的税收法治建设还在路上,不仅税法体系的内部协调和丰富尚待时日,各地税收执法实践亦出入颇大。税收执法需要理论上的指导,税法学的研究亦需要实践的反哺。
作为法律实施的重要领域,税务执法接触面广、专业性强、案件数多。税务执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广大纳税人对法律实施的体验,更关系社会公众对法治的信仰。但是,由于我国税收法治基础薄弱,又正处于经济社会制度的变革期,税务执法在实体、程序以及证据等方面,都面临不少法律上的难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直面一线税务执法案例,将之上升到法学理论层面加以探究,对提高执法质量、促进税收公正,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税务稽查典型案例评析》一书,叙事鲜活,析理严谨,与同类著作相比,别开生面,颇具特色,引人深思。
首先,多方合作、专业视角。本书的参与者有业务精湛的税务干部,也有专业精深的税务律师,还有来自高校的税法学者和研究者。大家既有共通的法学知识背景,又具有执法、执业或研究的不同视角,在研究过程中,各方观点碰撞并不罕见,而此后得到的往往也是颇有见地的启发。
其次,直面疑难、深入剖析。税务执法的难点在于,要将由无数细节构成的经营活动与复杂多变的税法体系实现精确“对接”,除了税收实体法的适用问题,还有许多税收程序法及证据法的问题。书中以主要争议焦点为依据,通过30余个案例评析,分别深入分析了实体、程序、证据及其他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可以说既全面又深入,对执法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再次,兼容并包、注重学理。客观地讲,许多案例之所以需要研究讨论,与缺乏清晰的法律规范指引有很大关系。也正因如此,如滞纳金、核定税额等一些案例如何处理,在理论层面也有不同认识。在本书的评析中,并没有简单回避这些问题,而是本着包容的态度,保留了不同参与者、不同观点之间的内在张力,不强求统一。
最后,着眼大局、延展思考。每一个税务执法案例的背后,都是鲜活的经济社会活动。本书虽定位于案例评析,但并不满足于就案说案,而是在法律分析后留下作者们的延展思考。比如,就专利技术等非货币性资产投资的所得税问题,书中就提出从依法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应考虑收益不确定性和支付能力,可递延确认实现时间,同时强化程序控制、防范税收风险。这些由案例分析拓展的思考,比抽象的谈论更接地气,也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江苏省地方税务局与武汉大学税法研究中心合作,并在常州地方税务局的大力协助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指导思想,侧重于税务稽查的视角,设立了“税法疑难案例研究”的合作课题,策划出版了本书。
书中案例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来自江苏省地方税务局的执法实践,另一部分则来源于司法判决。全书内容按照实体、程序、与司法衔接中的税法问题这三条线索,分为上篇税收实体案例研究、中篇税收程序案例研究、下篇税收诉讼案例研究,以便于读者结合自己的喜好选择阅读。
本书适合税务行政执法人员、税务法官、律师、会计师、税务师,以及在学术机构从事税法研究的人士阅读。
文 江建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