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英国贸易投资总署委托经济学人智库撰写的报告《微妙关头:人民币作为全球性投资货币之前景》,此前在北京发布。
报告认为,2015年中国股市大跌、人民币突然贬值等事件,并未改变人民币的长远发展方向。根据对202位境内外金融服务公司高管的访问调查结果来看,63%的境内受访者以及78%的境外受访者认为,人民币将在约5年内不受限制地实现全面自由兑换及交易。多数受访者还认为,人民币成为全球性投资货币可能需要花费7年到10年时间。
报告认为,“许多需求动力已很明显”: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经济体和出口国;中国企业越来越多“走出去”的同时,也希望以人民币做交易;外国在华投资企业也希望通过使用人民币减低交易成本。中国政府目前正在通过一系列举措和倡议提高中国的全球经济影响力,亚投行建设、“一带一路”战略对于推动亚洲、中东及非洲贸易合作的前景都有重要意义。此外,中国还努力把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这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成为储蓄货币。
解读:随着中国在国际经济中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应该只是时间问题。目前,经常项目中国已经放开。如果资本项目实现可自由兑换,意味着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对于资本项目开放的条件,央行认为已经成熟。首先,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其次,国际收支稳定,经常项目持续顺差。第三,外汇储备充足。第四,银行资产质量稳定,不良率低,拨备率高。第五,我国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体量已经很大。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中国的“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加快推进人民币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而2015年是“十二五”的最后一年,打算通过各方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