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磨牙,是肚子里有蛔虫吗?
流言:“夜里磨牙,肚里虫爬”的说法在民间一直广为流传,很多父母一发现孩子在睡梦中磨牙,第一反应就是孩子肚子里有蛔虫了,赶紧给孩子服用驱虫药。那么这种说法到底科不科学呢?
真相:
当然不科学,各种研究都显示,磨牙与不磨牙儿童的总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并无明显差异。
有数据显示,5%~30%的儿童患有磨牙症。对于6~13岁的儿童而言,这个时期属于换牙期,上下牙齿为适应新建立的咬合接触关系,常常会有磨牙现象。但是,过了换牙期的青少年和成人若常有磨牙的现象发生,那就是一种疾病。
目前,对磨牙的诱因依然存在争议。主流观点认为,诱发磨牙的因素可能有以下几种:
心理因素:压力和焦虑都可能会诱发磨牙。
牙颌因素:牙齿的咬合不佳,包括牙颌畸形、缺牙、牙齿过度萌出、单侧咀嚼等。
其他因素:睡眠障碍(如睡眠呼吸暂停)可能会诱发磨牙;部分疾病也可能诱发磨牙,如营养不良、过敏、内分泌紊乱、耳部感染等等;此外某些药物也可能会诱发磨牙。
对于学龄前儿童,一般无需特别干预,磨牙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消失。但如果孩子说自己晨起后头痛、耳朵痛、下颌痛或咀嚼食物时疼痛,家长就应该请医生检查,看是否存在咬合不佳或其他方面的疾病。
二、“饭后百步走”到底科学吗?
流言:“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是千年古训。可近些年有人反驳,说饭后走路不利于消化,又有了“要想活到九十九,请你饭后不要走”的说法。到底哪种说法才是正确的?
真相:
通常来说,“饭后百步走”能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这比较适合平时活动较少,特别是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也适合形体较胖或胃酸过多的人。这些人如果饭后散步20分钟,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但需注意的是,这个“饭后”是指进食完20~30分钟以后,而并非指饭后立即散步。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食饱不得急行”。饭后百步并不提倡饭后急行,而是缓行,不宜缓行者也可摆摆手足。
另外,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饭后散步。体质较差特别是患有胃下垂等病的人,非但饭后不宜散步,就连一般的走动也应减少,而要在饭后平卧10分钟。这是因为饭后胃内食物充盈,此时进行直立性活动,会加重胃的负担。患有冠心病、心绞痛、贫血、低血压的人建议饭后先按摩腹部,休息半小时再散步。
三、“0脂肪”饮料喝了不会胖?
流言:目前市场上“0脂肪”饮料悄然流行,厂家牢牢抓住消费者“脂肪少更健康”的心理,让很多担心长胖的人,心甘情愿买单。然而喝“0脂肪”饮料真的不会长胖吗?
真相:
事实上,“0脂肪”饮料只是几乎不含有脂肪,但它一般会含有糖或淀粉糊精之类的成分,有一些也可能含有蛋白质。任何食品和饮料,只要含有这三者之一,就会有热量。
仔细查看饮料的配料表就会发现,几乎所有打出“0脂肪”标识的饮料配料表里都能找到白砂糖、葡萄糖的身影。而饮料中的能量主要就来自于糖。每克糖含有4千卡能量。一瓶500毫升左右的饮料,如果含10%的糖就是50克,即含200千卡能量,相当于吃下去大半碗米饭。
所以,“0脂肪”只是表示饮料中脂肪含量的多少,并不能和健康画等号。饮料对健康的影响,还要看饮料中所含有的其他成分。
四、淘米营养会流失?
流言:做饭前我们习惯淘米,为的是洗掉灰尘或杂质,有时候甚至要反复淘洗很多遍,直到水变清。可是很多人都说淘米会使其中的营养成分流失,这是真的吗?
真相:
用米做饭,先要淘米,把夹杂在米粒中间的泥沙杂屑淘洗干净。但淘米不得其法,就容易使米粒表层的营养素在淘洗时随水流失。试验表明,米粒在水中经过一次搓揉淘洗,所含蛋白质会损失4%,脂肪会损失10%,无机盐会损失5%。
掌握正确的淘米方法,才可以让流失的营养成分降到最低。首先,淘米用冷水,不要用热水和流水淘洗。其次,适当控制淘洗的遍数,以能淘去泥沙杂屑为度。再次,淘米不能用力去搓。另外,淘米前不要把米在水中浸泡,以防止米粒表层可溶性营养大量随水流失。
五、红糖水真的能补血吗?
流言:俗语云“女子不可百日无红糖”,在人们的意识中,红糖含铁,可以补血,特别是女性在月经期以及产妇分娩后,都经常喝红糖水来补血。但这样真的有效吗?
真相:
红糖,是指没有经过高度精练的糖,它几乎保留了蔗汁中的全部成分。中国食物成分表显示,红糖中的铁含量为2.2mg/100g,而鸭血、猪肝的含铁量分别为30.5mg/100g和22.6mg/100g,是红糖含铁量的十倍之多。由此可见,红糖的含铁量并不高。
一般来说,一位成年女性对铁的需求量大约为16mg/天,经期、分娩后可能需要更多。人们摄入红糖时也并非吃纯红糖,而是饮用红糖水,并且,很少有人用半斤红糖煮水,还全部喝掉。因此,单纯靠喝红糖水很难起到理想的补铁作用。
而且红糖提纯不够,里面还可能含有杂质。产妇在坐月子时多喝红糖水可能会损坏牙齿,还会加速产妇出汗,不利于产妇身体的恢复,甚至还会有中暑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