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向基层延伸的基本策略

  • 来源:廉政瞭望
  • 关键字:反腐,基层
  • 发布时间:2016-04-20 18:11

  习总书记指出,“广大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现象对我们党的伤害最大”。在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背景下,如何将反腐败落实到基层,取得百姓看得见的成效?

  反腐是为百姓谋利益的反腐

  反腐败锋芒向基层延伸,是贯彻党中央“以群众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客观要求。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群体利益诉求多元,民生建设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都决定了党和政府要用更多精力和更大努力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而解决好与群众息息相关的诸如医疗、养老、教育、就业、食药品安全等民生问题,是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最首要、最直接的关键所在。

  当下,在高压反腐、破立并行成为新常态的形势下,实现反腐败斗争向基层延伸,是巩固反腐败斗争成果,让人民群众不仅拥护党中央反腐败决策,而且有更多的反腐败获得感的必然选择,是对群众期盼、支持、关心反腐的最好回应。

  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基层乡镇干部拥有的对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权、处置权不断扩大,基层腐败问题也随之突出。

  特别是村民小组一级的腐败高发,有的目无法纪,滥用职权,如在预留地开发中秘密与开发商谈判开发事宜,暗箱操作,中饱私囊。有的欺上瞒下,群体受贿,贪贿涉及村社干部中的支部书记、议事小组成员、群众代表、妇女代表等。有的“前腐后继”,非法侵占,前任和继任分别采取虚假列支、虚开发票、与开发商同谋等手段大肆敛财。有的卖光分光,假公济私,以牺牲村社集体经济利益为代价,换得自己及相关人的一夜暴富。这些百姓身边的腐败,不仅直接侵害群众的利益,还严重削弱党和政府的威信,直接危及基层政权稳定。

  在群众眼里,反腐败打“老虎”天经地义,打“苍蝇”更是由衷高兴。把反腐败斗争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更能体现我们党执政为民反腐败本质特征。中国官场反腐虽源远流长,但历代王朝反腐大多沦为官场内的权力争斗,官场上反贪腐大张旗鼓、轰轰烈烈,民间仍是哀鸿遍野、水深火热。只有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实现反腐败和民生建设的有机结合,让群众深刻感受到反腐是为老百姓谋利益的反腐。

  向“最后一公里”延伸的基本策略

  突出纪在法前,强化执纪问责。纪检监察机关把纪律挺在前面,重点在五方面:一是加强对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严查不顾群众生命安全的失职渎职行为。二是加强资源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重点解决非法开采资源和官商勾结“收黑钱、干黑事、谋黑利”等问题。三是加强对党的支农惠农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重点解决克扣粮食直补款、农村医保等问题。四是纠正各种名目的不正当收费、集资、摊派。五是加大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力度,对执法不严、监管不力、推诿扯皮、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严肃追责,构成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查处。

  加强反腐执法,形成法律威慑。检察机关应依法履行职务犯罪侦查的法定职责,重点查办四类案件。一是乡村干部挪用、贪污、侵占专项资金及政府给予农民的扶贫、救灾资金等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二是建设工程招投标领域规避招标、以租代征土地和矿产资源、擅自变更规划获取利益的案件;三是司法办案人员索贿受贿、徇私舞弊以及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案件;四是资源领域的商业贿赂案件,等等。

  地市级检察院应充分发挥办案龙头作用,特别是针对当前职务犯罪群体化等新趋势,进一步加强组织指挥,运用多种办案措施,统筹办案力量,运用侦查谋略,以小案挖大案,以此案挖彼案,以个案挖群案,以串案挖类案,形成反腐败执法向基层延伸的高压态势,打好具有反腐败“最后一公里”特征的阵地战、分割战、攻坚战、整体战。

  加快制度建设,完善防范机制。反腐败向基层延伸的治本措施是以制度管人、管钱、管事,重点在三方面。

  完善党务、政务公开,强化财务公开,做到公开内容、形式、程序等按要求开展。

  完善财务管理和民主理财制度,首先加强对集体“三资”的有效管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其次建立健全领导班子议事规则,“三重一大”问题必须由群众集体讨论决定。要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健全土地承包、财产物资管理、财务公开等制度,加强对村民小组“三资”和财务的监管。

  充分发挥镇政府、村委会的作用,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基层干部任期内要由上级组织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审计经济工作目标完成情况,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情况,村社财务收支情况等,审计结果要向村民公开,发现问题限期整改。

  文_吴建雄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