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抚与骗子

  • 来源:视野
  • 关键字:故事,巡抚,骗子
  • 发布时间:2016-05-13 14:01

  说两个假冒官员招摇撞骗的故事。

  晚清,浙江吏治大坏,朝廷派蒋某为浙江巡抚。蒋巡抚到任,即明查暗访,到处做调研,发现某官吏贪墨渎职残民荒政,必重重惩处。一时浙江那些屁股不干净的官员人心惶惶。

  有一天,温州来了三个相貌气质不凡的外地人,住在温州太守衙门附近的一个高级旅馆里。三个人也没有别的事做,就是到处走走、看看,经常在太守公审案件的时候,也凑到人群中看热闹,听太守断案。回到旅馆,就喝茶聊天,和周围的人议论、打听太守的一些事儿。很快,这三个人被店主盯上了,店主就是太守和衙门的眼线,发现有外地人、可疑者,要向上面报告。店主将这三个人的行踪举动,上报给太守。有一回,太守趁三人不注意,就派人到这三个人的房间翻东西。一翻,吓坏了:行李中居然有刚刚到任的蒋巡抚的访牌,还有一个小册子,上面记录着太守最近审案的情况,以及听来的百姓对太守议论的实录,还有一个东西,是巡抚给温州下面永嘉县令的一封信,信还没封口,内容大致是巡抚奉朝廷的命令视察,要到永嘉调研等等,没有更具体的时间。温州太守一看,魂飞齿震,赶紧回去想对策。

  那三个人外出回来,见行李被翻动过,问店主,店主说是太守来探望他们了,想必是被太守的人翻过。三个人说:我们的行踪被暴露了,那就赶紧走吧。于是匆匆就走了。温州太守接到店主报信,说那三个人乘船走了。太守赶紧找到永嘉县令,从另外一个水路追赶,赶上了三个人的船。太守与县令一使眼色,送了他们几筐柑橘,说:这次没招待好各位,这是一点心意,土特产,请笑纳。

  送礼成功,两官安心回去了,心想:这一招从来都灵,屡试不爽,没见过官员不爱钱的——原来那几筐柑橘,上面是柑橘,下面全是银子!他们用这个方法,对付上面来的各种调查,不知道收买了多少官员。

  后来温州太守和永嘉县令,到省城专门拜访巡抚,结果得知,蒋巡抚根本就没去过温州和永嘉。两个人这才知道:那三个人是骗子!

  不过太守和县令挨了个肚子疼,没敢声张。但是,事情慢慢地还是被人知道了。

  这是假扮巡抚骗太守和县令的。还有巡抚被骗的。

  乾隆初年,苏州巡抚衙门附近的旅店,住进了两个身材高大的外地人,这两个人操着满口的京片子,说话办事有一种京城衙门里才有的干练和倨傲。这引起了店主的疑心,有一天晚上,店主从门缝里看那两个人住的房间。只见烛光高照,一个人端坐在炕上,另一个人回话的时候,身子还一边单跪打千,看样子很像是上下级的官员之间对话。店主觉得好像摊上大事儿了,赶紧报告官府。官府暗中派人趁两个人不在,查看两个人的行李,一看,有京官才穿的衣服、朝靴,还有珊瑚、孔雀花翎等贵重物品,不是一般人用的东西。

  官府赶紧汇报给巡抚大人,巡抚一听,紧张坏了:这是朝廷派人查我来了,这怎么办?多年的官场经验让他很快冷静下来:只要来人肯收钱,就不用怕了。要是来人不收钱,再想办法。巡抚赶紧准备了一千两黄金。就在那两个人发现东西被翻,正要起程走的时候,巡抚来了,送上一千两黄金。其中一个人坐在屋里不出来,说:您请回吧!东西收了,大人心里有数了。

  巡抚见黄金被收下了,心里踏实了,放心地回去了。巡抚回去后,还是派人去打听,这俩人到底是什么具体来历,到底是谁在朝中给他下了锥子,让朝廷派人来暗访调查他。结果发现:根本没这回事儿。

  巡抚又挨了肚里疼。

  这种骗术在过去几乎是雷同的,之所以是雷同的,问题就在于古代的官员都信这一套。见一对自己有威胁或可利用之人,宁信其有,不信其无。至于被骗了,也不愿意声张,声张出来,只有自己丢人。所以一模一样的骗术,可以骗了一遍又一遍。前人云:“龙有嗜可豢之,物先腐虫生之。凡受骗者,皆有隙可乘,故入其玄中而不觉也。”不是骗人的骗子太高明,而是被骗的身上有把柄。这个道理,古今一般。

  (吴易恒摘自《南都周刊》)

  ◎许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