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喷越高的喷泉喷不动了

  • 来源:今日文摘
  • 关键字:喷泉,城市规划
  • 发布时间:2016-05-25 14:45

  10多年间,喷泉已经遍地开花,几乎“每个市都有一个”。不断刷新喷射高度记录的喷泉,屡屡成为新闻主角。如今,喷泉再次成为新闻主角。这一次,因为闲置或拆除。

  领导喜欢什么

  从2003年进入这个行当起,李艳环的生意就一直不错,总有一些人找上门,请他的团队去施工建设,也正是看到了这个行业的红火,他才进入这一行的。

  10多年中,他公司建设的喷泉遍布全国各地。如果在地图上用红点标出这些喷泉项目,“东部省份是密集一片红,浙江、广东等地一个县里都有好几个”。生意一红火,竞争自然也不少。据业内权威人士张存民介绍,全国性的行业协会喷泉水景委员会于2001年成立时,加入协会的企业只有7家,现在已经发展到300多家,其中不少是2008年前后加入的。不过,这并不妨碍李艳环每年接近两亿元的工程,其中大多是政府工程。

  一开始,这位老总就注意到,他每接一个工程,第一、最高、最大这样的字样,总会出现在项目方的要求中。多名喷泉水景建设公司的老总证实,领导喜欢什么?答案再简单不过:得高、得大、得第一。

  李艳环的公司成立后不久,连续在浙江某市做了3个喷泉项目。他记得,当该市一个区的喷泉项目完工后,另一个区的领导一看不错,就投更多的钱,要他做一个更大的矩阵喷泉出来。等这个矩阵喷泉做完,该市另一个区县的领导来参观,又提出要花两倍的钱,在自己的辖区做一个声控加旋转喷头的喷泉。

  2009年,李艳环接到河北某市的一单生意,6000多万元。该地政府的核心要求就是,喷泉能喷216米高的水柱。因为要迎接2016年的一个国际博览会,为取吉利纪念之意,政府要求必须能喷到“216米”。

  翻阅新闻,可发现“第一”的记录不断被刷新。

  1999年,广东河源新丰江音乐喷泉最高可喷169米,号称亚洲第一。2002年,这一称号被呼和浩特如意河喷泉夺走,喷射高度增加了3米。此后,喷射高度增加到186米、188米、191.25米。很快,“亚洲第一高喷”的桂冠又被江苏宿迁骆马湖喷泉以204.7米的高度摘走。宿迁市湖滨新区管委会与承建方还特意请来第三方测量公司测喷高,2012年经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总部认证,终于以204.7米获得“世界最高音乐喷泉”的称号。

  巨大的浪费

  喷泉水柱喷射高度的记录不断被刷新,李艳环等所接喷泉建设工程的造价也在不断刷新,从最初的几百万元,已经上升到几千万元。有的喷泉工程,造价甚至达上亿元。

  李艳环等靠喷泉工程吃饭的老总很清楚,水柱喷射上百米高的喷泉,看起来的确很壮观,但运行成本“很吓人”。

  业内人都知道一笔账:200多米高的一个喷头,从启动到喷出水需要1000千瓦电量。“顶10万个10瓦灯泡亮一个小时。”李艳环指着头顶上的照明灯打着比方。有专业人士换算,这个电量,可供普通家用1.5匹的空调24小时不停地运转41.5天。

  要是算上维护费用,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根据行业内惯例,一年维护费用大致为工程造价的10%,并随着使用年岁、器材老化程度上涨。比如1千万元的工程造价,年维护费用需要100万元。据知情人士透漏,江苏某大型喷泉一个月的维护费用就是五六十万元。有媒体报道,上个月,建于2005年的江苏南通濠河喷泉在闲置半年后被拆除。这个喷泉,“投资1千万元,维护、电费1千万元,建成10年共喷4500分钟,一分钟喷掉5000元”。另外,喷泉还需要配套设施建设,“要花钱的不止一个喷泉”。

  即便如此高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也未阻止这一“奢侈品”在各地规划主导者的版图上火热兴起,且规模越来越大。

  大形势变了

  生意曾一度红火的李艳环,这几年业务进入“冰期”。现在一年能有“一两个项目就不错了”。他将公司各个岗位的员工减至只保留1名。

  与此同时,不少地方的喷泉,也因闲置或拆除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有媒体报道,江苏常州2013年投资5800万元的常州高铁音乐喷泉已闲置近一年;浙江金华2004年耗资1600万元打造的“亚洲第一音乐喷泉”,如今处于半报废状态,沦为不会喷水的雕塑;浙江嘉兴2010年投资近4000万元打造的“七一广场”水景音乐喷泉,不到两年时间内,该音乐喷泉就曾停喷近半年,如今,再次处于长时间停喷状态。

  曾号称亚洲第一高喷的东部某喷泉管理处负责人告诉记者,跟上级领导数次提起改造维护事宜却无下文。“大形势变了,以前改造就能投1千万,现在能撑多久就多久吧。”他在电话里叹息道。

  张存民很早就对此发出警告。去年的一次发言中,他再次提及“建得起、养不起、用不起”的现象。“领导一拍桌子,决定要建,市政建设资金出一笔钱就建起来了。可后期的维护涉及多个部门,维护费也不再走市政建设专项资金。”这位多次在行业内直言不要建奢侈喷泉的老专家,掏出当年的发言提纲,“再说,主政领导一走,谁都不想管,谁管谁难受。”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院副院长周婕表示,大型喷泉,只是城市规划的一个缩影。“拆除说明他们还敢反对前任主政官的业绩,总比一堆铁泡在臭水里强。”不过在她的设想中,不管是曾火热一时的建设热潮,还是现在无人问津的闲置,“必须让当地老百姓知情,把成本一项项列出来,让他们参与是留还是拆”。

  喷泉建设火热时期,全国每年的喷泉建设,有“40亿元”的工程量,地图上的红点,一个个冒出来。可以想见,未来几年,拆除喷泉的行动,正如当初建设一样,会如火如荼。这些红点,将被轻松地从地图上抹掉。一点一抹之间,数百亿元的资金就消失了。

  (曾志英荐自《中国青年报》)

  责编:小侧

  □丁菲菲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