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战略 未来更多是青训

  • 来源:足球报
  • 关键字:巴西,青训,山东鲁能
  • 发布时间:2016-06-12 14:43

  随着梅内塞斯下课,马加特加盟,鲁能的巴西化战略要画上一个休止符了,也有可能会是一个永远的句号。自从开始巴西化战略以来,有关于这个战略的正确性就一直被争论不休,有关巴西教练不适合中国足球、不适合山东足球的说法也是此起彼伏。鲁能的巴西化战略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战略,记者经过长期的详细调查,终于可以为大家揭开这个战略的神秘面纱。

  大攻略的起因,是为了打场突围战

  尽管记者也不否认,这两年鲁能要请的教练和外援的确都来自巴西,但这实际上并不是巴西化战略的主要目的,更不是唯一目的。要想了解鲁能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就要对其真正产生的背景做出全盘的了解。

  翻开山东鲁能近几年的联赛战绩,会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在广州恒大进入中超联赛之前,山东鲁能在2006-2010的5个赛季中,有3个赛季拿到过联赛冠军。然而自从广州恒大升入中超之后,山东鲁能最好的成绩也只是联赛第二,与第一完全绝缘了。2012赛季艰难保级之后,暴怒的国网高层决定给管理层大换血。在这次换血的同时,国网高层也看到了在广州恒大进入中超联赛带给所有俱乐部冲击后,山东鲁能是如何的遍体鳞伤。尽管鲁能自身有很多问题,堕落不能都归结于恒大的出现,但不可否认的是,中超格局已经进入到了一种新的模式之中,不能再用过去的旧思维和旧方法思考新形势的竞争局面了,发展战略必须要重新调整。但是究竟要怎样去调整,国网高层当时并没有很清晰的目标路线,因此他们把整理发展战略思路的任务交给了2013年更换的鲁能俱乐部管理层,希望他们在新的竞争环境下,能够克服困难,寻找到困扰鲁能发展的症结,同时找到一条适合未来长期发展的道路,最好能够做出一个长期规划。比起以往上任的管理层只要把成绩抓好就可以,2013年开始的那届管理层,又多了一项任务,给鲁能找一个长期发展的出路。

  给企业找出路,就要看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想要在与对手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就要知道自己的分量。新管理层上任后,总结出了山东鲁能在过去的几大优势:资金足、待遇好、从不欠薪、无论别的俱乐部怎么不投入,鲁能都能够保证充足的引援投入、有优秀的梯队人员储备;但恒大出现之后,鲁能除了梯队人员储备丰富这一条之外,其余的风头全部被恒大盖过,不能说被恒大把优势完全清零,但是也所剩无几了。在争冠的道路上不仅以往的优势荡然无存了,还被反衬出一些劣势:资金运用不灵活、球队缺少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良好风气、躺在荣誉上睡大觉固步自封的思想横行、看不到自身不足却自我感觉良好的大有人在。那么新管理层面临的选择就有两个:第一,继续跟对手硬拼,不管怎样都要重新走上争冠的道路;第二,与对手差异化发展,走出一条能够发挥出自己优势,另辟一片舞台,与对手展开由自己主导的竞争。

  那么就两个选择鲁能开始了逐条分析,先说第一条:首先鲁能有钱归有钱,但是国企的钱注定不能像恒大那么砸,看看当时争冠形势,鲁能通过数据评估的方式,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至少得有两个千万级别以上的外援才能跟恒大抗衡,但实际情况是当时根本做不到;其次想争冠主力阵容得普遍是国脚,别看鲁能拥有一票在足球圈很出名的球员,但那些都是成名已久甚至有些名不副实的班底了,与恒大全国脚豪华阵容根本比不了;第三点就要看争冠雄心和决心,改变队里的风气,别小看这点,鲁能俱乐部作为一个拿过多次冠军的球队,与恒大这种刚刚进入中超不久,要不惜一切代价开创历史的球队相比,完全处于下风。鲁能就像是一个积累了数千年风俗的文明古国,与恒大这种类似于美国式的球队相比,想要改变风气谈何容易。因此,如果只把目标放在跟恒大争冠上,山东鲁能完败的可能性极大。因为不光是比起恒大鲁能没有绝对优势,其实比起国安这样的球队,鲁能也谈不上有多少绝对优势。

  那是不是说胜算小就放弃了?肯定不是,绝不能放弃。中国足球的发展,是不是只能从联赛成绩上去衡量,或者说国外俱乐部的发展,只有拿到联赛冠军的球队才算是合格的球队?通过对自身优劣势与恒大分析对比之后,鲁能管理层给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时也向国网高层提出了一种差异化发展路线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写道:既然鲁能是国企俱乐部身份,就要考虑到国企搞足球的真正目标和追求,在追求成绩的同时,还要敢于担当,勇于回馈,毕竟国企搞足球的首要目标不是为了给企业扩大广告宣传效应,而是要对整个中国足球的发展有贡献。在得到了国网高层肯定这种观点的批复后,鲁能俱乐部找到了自己的第二条发展道路:那就是不放弃在国内联赛争取好成绩的同时,又要把俱乐部的发展与自身优势相结合,走出一条别的俱乐部想走但是走不了也走不好的道路,这条路最终的目的是给鲁能俱乐部今后长期发展确定方向,同时通过积累来给中国足球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条路的重点落在:不跟其他对手简单地拼联赛成绩,而是拼谁给中国足球的未来能够做出更多贡献。

  为何要拼贡献呢?鲁能总结到:中国足球之所以内援这么贵,外援必须要靠重金才能砸来,究其原因一是我们内援缺少整体后备力量、二是联赛整体水平偏低缺乏对外援的吸引力,眼下各俱乐部虽然争相投入,但是太多的钱都砸在表面,并没有太多为中国足球未来思考,如果鲁能可以在这方面多做一些贡献,那么投资足球的意义并不会因为少拿了几个联赛冠军而逊色。想做贡献也要有能力,虽然在一线队实力方面鲁能不占绝对优势,但是青训方面鲁能却优势明显,不仅拥有目前国内历史最优秀条件也可算最出色的足校,同时,在对于青训投入方面,也一直在国内各俱乐部当中处于领先地位。更为关键的是,鲁能有很多“海外关系”是其他俱乐部所不具备的,无论是恒大这种私企还是上港国安这种国企,都不像鲁能在巴西和葡萄牙拥有国家电网丰富的关系资源那样,能够直接跟该国政府层级的人直接对话,这两个国家,恰恰又是拥有极为丰富足球资源的地区,因此,把国网海外资源与鲁能足球资源相结合,一个海外足球发展战略的思考便初步形成了。

  一线队请巴西教练只是战略一小部分

  一个大战略的开始,是需要一段时间去思考和论证的,而2013年就是山东鲁能俱乐部思考和论证的一年。如果仅仅从执教成绩上来说,安蒂奇具备留任的条件,其实让他留任下来,对于管理层来说是一个少担责任的选择,但是如果前文提到的,鲁能想要在未来人才培养大战略,尤其是海外战略上有所发展,那么安蒂奇能够带给球队的,似乎就有足够的局限性了,虽然他说西班牙语,但打法和思维还是前南教练的套路,尽管鲁能从来都不否认前南教练给山东鲁能做出的贡献和成绩,但是要想走一个长远发展的道路,鲁能看似已经不太可能再把青少年足球发展的重点放在跟前南地区合作上了,加上安蒂奇拿到联赛第二的成绩是以足协杯首轮开始就放弃为代价的,二转引援时的不快,所以双方分道扬镳了。鲁能接下来考虑的就是,要把海外大战略的发展与一线队结合成体系,未来选帅的目标,也要放在整个体系框架内考虑。

  那么鲁能想要的海外大战略具体来说是什么呢?大体可分为两方面:即送出去和请进来。送出去是鲁能希望把自己的青年队能够送到海外去培养,这个当然不新鲜,如果仅仅送到海外训练,那就跟当年健力宝的培养模式没有区别,鲁能希望突破这种模式,想让送出去的球员更有价值,那么就需要让球员能够参加当地的联赛,参与跟当地球员的竞争,进入当地球员的选拔体系,那么这就需要在当地有自己有话语权的俱乐部,哪怕是能够参加低一些级别联赛的俱乐部也可以,这样能够让送出去的球员有真正的锻炼价值;请进来,买外援很贵,内援可以培养,外援又何尝不可以培养,一旦收购俱乐部成功,就意味着可以寻找一批当地外援的苗子联合培养,好的外援或者可以送去欧洲,或者可以拿到联赛中自己用。不光是在外援市场上砸钱,鲁能也希望能够在足球市场上搞一些投资,这种投资初期不会太大,但是至少要敢于尝试,既然国内缺少可回收利润的市场,那么就把目光放到海外,总之,送人出去的同时,也要考虑作为国企的俱乐部,不是只花钱,还要考虑用某种方式回收成本了。这就是鲁能初步的培养人才、回收成本的海外战略思考。接下来就要确定在哪里去实施这种战略,是一地?还是多地?

  鲁能首先考虑的肯定是足球发达国家,比如说德国与荷兰。德国这几年的国际大赛成绩最好,而荷兰的足球理念奠定了现代足球理念的基础。但是经过了解,德国足球虽然不错,但是他有自己的局限性,他最好的那些教练,几乎不在欧洲之外的地区执教,而且想要在德国建立一个足球训练基地,收购当地的球队,让年轻球员参与到与本土球员的竞争中,在这方面国家电网在德国没有足够的人脉和资源可以提供给鲁能俱乐部,一切都要靠他们自己去拼去闯,这个耗时可能会很长,但是不死心的鲁能曾经邀请过克林斯曼,结果是遭拒;然后是荷兰,鲁能最想要请的主教练是里杰卡尔德,其实在决定不跟安蒂奇续约的下半年,鲁能高层便向里杰卡尔德发出了邀请,而且是多渠道的数次邀请,结果都遭到了拒绝,如果要是硬请的话,可能会花费超过恒大聘请里皮的代价,这对于山东鲁能这样的国企来说,花1000万欧元以上聘请一个主教练,根本不可能,像这种西方发达国家的足球市场如果想要打开,请一个靠谱的一线队教练,肯定是最好的敲门砖,利用对方的影响和人脉,同时战术打法一线队与梯队结合是很好的策略,但是欧洲大牌教练,纷纷都跟山东鲁能说不:第一,城市没有任何吸引力;第二,工资报价缺少足够的吸引力。虽说鲁能已经不把在一线队上的成绩竞争作为首要发展目标了,但是一线队的成绩肯定也要重视,所邀请的教练也不能太随意,还要兼顾整个海外战略,因此范围并不大,也不是那么好邀请。

  或许很多人还说,欧洲那么多足球发达国家,法国呢?英国呢?西班牙呢?意大利呢?总有你们能够请来的教练吧?这里面其实有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就是国网在海外能够给鲁能整个海外战略提供的援助,这些发达国家并不是说国网在每个地区都有足够的人脉资源的,想去发达国家学习足球的多了,如何才能做到花钱但是又能学到真东西,对方与你合作的姿态非常平等和真诚,不给未来留太多麻烦和隐患。举个例子,据说鲁能曾经想在一个欧洲某个足球发达国家建立青训基地,结果对方开口就让鲁能花1个亿欧元买他们现成的基地,然后才能开始谈合作,这种我就是看重你有钱,我就想宰你,鲁能是没有办法跟他们继续谈下去的。所以说,鲁能的海外战略虽然是首选欧洲,但是在各种碰壁之后,他们才意识到,在中国足球表面繁荣的今天,在欧洲看我们人傻钱多的目光下,想要跟对方公平地展开合作,并不那么容易,但这是一个长期合作的计划,所以必须要寻找到愿意与我们平等合作,让我们有足够话语权的地区才行。

  于是鲁能才把目光转向了巴西和葡萄牙。这两个国家电网有充分人脉资源的地区,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巴西足球界因为近几年和中国足球频密贸易,对中国资本和中国足球并不排斥,虽然自己足球资源发达一些,但是从经济实力来说,还是中国更有优势,这样双方就在基本合作条件上没有像跟欧洲人合作时话语权那么悬殊;其次,很多日本球员,都去巴西进行学习,而且日本足球这些年的进步大家也都看到了,这充分说明巴西足球理念是能够被亚洲人所接受并且改良的,你可以说巴西足球没有欧洲那么典型的风格和标签,但是正因为如此,巴西足球才有被学习者发展和创造的空间。于是鲁能很快在巴西当地收购了一家俱乐部,然后他们也锁定了一家葡萄牙俱乐部,计划形成以“潍坊鲁能足校-巴西基地-葡萄牙-顶级联赛”为一条龙的海外发展路径,对球员培养和梯队建设实施全周期无缝隙管理,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出属于中国自己的、能够真正立足于欧洲五大联赛的球员,实现球员个体价值最大化。

  鲁能最初的计划是:依托鲁能巴西体育中心的青少年培养实训平台,与从巴西当地选拔出的适龄优秀球员实行混合培养,重点进行技术学习和战术素养养成,参加巴西当地健全的梯队联赛。走足球技术精英培养路线。鲁能收购的巴西体育俱乐部是参加梯队联赛的青年俱乐部,而计划在葡萄牙收购的是成年俱乐部,这样就能够很好的衔接上。但是后来因为人事变动,葡萄牙收购计划被搁浅了。整个巴西战略的精髓,在于鲁能想把年轻球员的培养计划与巴西和葡萄牙结合起来,这样就等于横跨了南美洲和欧洲,葡萄牙联赛在欧洲属于二流联赛,我们的球员还可以去拼一拼尝试一下,五大联赛球队我们的球员想要直接上去打拼,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还想成批量的推新人上去就更不可能了。其实鲁能选择巴西化战略,与他们考虑如何让中国球员登陆到欧洲、更好地适应葡萄牙足球也是有一定关联的,因为足球最发达地区肯定是离不开欧洲,显然如果说到最佳组合肯定离不开巴西和葡萄牙了。

  所以,巴西战略并不是因为先决定邀请了巴西教练,才决定走巴西战略;而是因为要跟巴西有长期的足球人才培养合作战略,所以才邀请了巴西教练。这绝对不是说,鲁能不能请巴西以外的教练执教,其实在库卡走后,国网高层也考虑过邀请欧洲的教练执教,包括葡萄牙名帅赫苏斯在内,都曾经是鲁能的备选。未来鲁能的巴西战略不会因为改请德国教练而戛然而止,但更多的发展,应该是青训层面,而且这应该也不再是鲁能俱乐部的主打战略了。

  记者程善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