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方法论助力中国原创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中国原创,上海电视节,中国模式
  • 发布时间:2016-07-01 17:23

  第二届上海电视节中国模式日回顾(下)

  从节目创意到提案,再到模式的系统开发;从真人秀角色塑造到综艺编剧的“挑战”和“法则”,从正当红的音乐节目、喜剧节目到潜力股剧本类模式,本届中国模式日上,国内外电视制作人还探讨了如何通过创意方法论助力中国原创。

  英国真人秀塑造角色的利器

  无论是名人还是素人,电视综艺节目都在塑造“超越生活”的角色。论坛上,英国《好声音》《达人秀》和《舞动奇迹》总制作人Andrea Hamilton从选角到后期,深度解析了英国真人秀塑造角色的利器。

  “选角之前,必须先弄清楚节目的定位、目标观众和品牌价值,以及频道需要吸引什么样的观众、怎样吸引新观众。”Andrea Hamilton表示,好的选角制作人不仅要对人很了解,还能从直觉上做出判断,做过真人秀或其他娱乐节目的制作人通常知道怎样让角色和节目融合。而找到合适角色的方式有很多种,社交媒体、电视台节目资源、出版社,甚至通过电话采访,到街上发广告都可以。

  Andrea Hamilton还分享了英国《好声音》的选角标准。在导师的选择上,不仅要确保节目中有每个年龄段的导师,还要有新视角,更要和巨星合作扩大节目影响力。为了协调导师之间的关系,节目组在试镜过程中了解导师,让导师之间可以更好地进行协作。

  在参赛选手的选择中,团队做了大量幕后工作。据Andrea Hamilton介绍,英国《好声音》有两个选角负责人、三个选角助理,另外还有参赛选手寻找团队,“我们要确保在不同场景下,都有足够资深的制作人能够在现场通过尖锐的眼光发现人才。”

  当然,也有专业的系统,帮助节目组找到合适的参赛选手。“我们有一个网格选角类型表,会把不同内容综合考虑进去。如所谓的三项全能,就是好嗓音,高颜值,有个性并且有好故事。另外选择的角色也要符合B B C人口学的要求,确保能够扩大节目吸引范围,吸引不同音乐风格的受众。”A n d r e aHamilton表示。

  不容忽视的是,后期剪辑师对于角色的塑造同样至关重要。Andrea Hamilton分享道,“我们会为剪辑师准备角色特征卡,让他们迅速了解人物特性,知道如何塑造角色,从而放大人物故事,把更多节目所要达到的预期展现到观众面前。”

  综艺节目本土化中,编剧干什么

  如今,编剧成为综艺节目中不可或缺的工种,论坛上,韩国综艺编剧界教父柳成赞、新一代剧情综艺代表编剧申明真、湖南卫视《我是歌手》总编剧、执行制片人孙莉共同探讨了综艺编剧的“挑战”与“法则”。

  《隐藏的歌手》《了不起的挑战》《我是歌手》三档韩国模式节目在引入中国后都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从编剧的角度出发,其中的差别如何体现?

  对此,柳成赞的解释是,中国版和韩国版的《隐藏的歌手》大框架是一样的,但每一轮淘汰的版本有所不同。韩国版的方式是:选出最不像原唱歌手的声音,中国版则是投给最像原唱歌手的人。韩国版模唱素人是主角,中国版更像是把原唱歌手放到了更主要的位置。

  “在策划和制作节目时,要先了解节目的播出环境。”作为节目编剧,柳成赞在个人自尊心层面不太允许有了模式就完全照搬。“韩国版《隐藏的歌手》是符合韩国电视观众形态的,大家通过节目谈论韩国文化、社会和国民喜好。中国团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了本土化改造,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同样,《无限挑战》中国版《了不起的挑战》也在韩版模式基础上,对节目播出周期、人物性格设置以及挑战项目的选择等方面做了本土化改造。申明真表示,韩国版《无限挑战》本就没有固定模式框架,节目围绕“挑战”这个大主题,不断变换素材、内容、挑战形式进行多种尝试。“在中国化改造过程中,制作组和编剧组必须了解中国国民衣食住行和社会文化,否则节目一定会失败。”

  “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编剧需要多长时间?”《我是歌手》总编剧孙莉曾问过韩版节目总导演金英熙,他的回答是15年,“没有任何灵丹妙药、宝典或者编剧技巧可以让你立竿见影。”

  事实上,在欧美真人秀的导演框架中是没有编剧职位的,在韩国的制作团队中,延展出了以明星真人秀为样式的亚洲真人秀类型,明确出现了真人秀节目当中的编剧职务。

  那么,真人秀编剧和导演的区别是什么?孙莉认为,职业真人秀编剧需要塑造人,把这个工种单独提取出来并职业化、系统化,涵盖了节目前期准备、中期拍摄乃至剪辑剧本等一系列工程。

  当然,也有不少观众提出质疑,“节目中设计的内容、情节是真是假?”孙莉这样回答,“真人秀的重点是人,‘真’则需要辩证看待,所有高片比的节目都需要取舍。真人秀最大的不同是在假定时间、地点完成假定任务,而‘我’带着真实的身份,说出代表‘我’立场的话。”

  在浴室里进行的脱口秀

  《笑傲江湖》和《欢乐喜剧人》的火爆让中国电视人看到了喜剧节目的市场空间,而韩国《寻笑人》《搞笑音乐会》等喜剧节目长久以来都有很高关注度。在“喜剧就要这样做!当喜剧人遇上寻笑人”论坛上,中韩两国喜剧节目代表,把脉喜剧节目创作,探讨未来走向。

  谈到韩国喜剧节目创作的思路,《寻笑人》总编剧,韩国喜剧教父崔恒瑞表示,喜剧创造最重要的一点是逆向思维。如脱口秀为什么一定要在华丽、庄重的空间展开,是否可以在浴室里进行?“当时,《Happy Together》的第一版本就是在浴室里进行的,这档节目克服了种种难点,维持了十年之久。”

  “别把《笑傲江湖》当喜剧节目,中国无喜剧节目成功先例。”在《笑傲江湖》总导演施嘉宁看来,喜剧是节目的外衣,其核心是喜剧人才的达人秀。“在中国做纯粹的喜剧节目是没有活路的,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喜剧+明星真人秀’”。

  事实上,施嘉宁团队也曾购买了《寻笑人》《搞笑音乐会》的节目版权,试图开出中国的喜剧之花,但最终证明水土不服。崔恒瑞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两国文化的差异,“搞笑最重要的核心是来源于现实生活。”

  “《笑傲江湖》和《欢乐喜剧人》是中国人原创的模式,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混搭’、‘解构与重构’、‘喜剧加真人秀’。”但施嘉宁也坦言,节目第三季面临人才匮乏的问题。“这是中国喜剧的现状,中国喜剧确实在倒退,人才的倒退,创作人的倒退。”

  对于喜剧节目的创作方向,崔恒瑞和施嘉宁都强调,做节目要探讨人心。但说到喜剧节目的未来,施嘉宁则表示“当我们这个民族还处在一半人是农耕思维,一半人是现代思维这样一个转型期的时候,喜剧是有市场的。每个人都需要解压,这是喜剧特别好的一个时间段。”

  相比喜剧节目,音乐类节目在中国的发展较成熟,但如何将一档音乐节目做成文化盛事?论坛上,以色列资深音乐节目创意人Yoav Tsafir与《音乐大师课》总导演、晓映传媒总经理姚小莹展开对话。

  Yoav Tsafir给予节目高度评价,“《音乐大师课》去掉了其他音乐节目中普遍存在的淘汰制,的确存在风险,但观众却非常喜欢。因为孩子的教育是社会所关心的问题,节目通过音乐巧妙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更用真诚打动了观众。”

  《音乐大师课》的高收视和好口碑也让姚小莹倍感自豪,“在中国,所有的观众包括音乐人对节目的评价就是三个词:真诚、真实、感人。”《音乐大师课》第二季的播出获得了极大成功,网络视频点击量高达8亿。在她看来,与第一季相比,最精彩的内容变化是故事性更强。

  剧本类模式全球售卖数量增长了70%

  如今,剧本类模式的全球交流正在悄然兴起,那么,剧本类模式在跨国合作中的障碍、磨合与创新是什么?论坛上,中外嘉宾一一解答。

  The WIT公司在关于剧本类模式的调研中发现,从2010年到2015年,剧本类模式的全球售卖数量增长了70%,而引入剧本类模式最多的国家并非缺乏创意的国家,相反,最具创造力的美国市场是剧本类模式的全球最大买入商。而在所有全球交易的剧本类模式中,授权最多的类型是喜剧。

  浙江卫视总编室主任陶燕认为,喜剧包含的欢笑元素是最容易打动世界各国人民情感共鸣的,也更容易进行跨文化移植;而相比综艺节目,电视剧的复制难度更高,而喜剧更容易模式化和操作,当然,喜剧的传播性也更强。

  那么,什么样的海外剧本类模式更容易销售或本土改造?华策克顿辛迪加总经理钮继新表示,“首先是它的成功基因,如果它能在其他市场同样具有适应性,这是一个重要背书;其次要看题材、故事和内容在中国是否具有普适性和当下性;第三是配套支持,除了原始创意,还能提供多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站在电视台的角度,陶燕在选择海外剧本模式时首先考虑的是模式的文化敏感性,其次也非常强调模式的可执行化。“当然,有多大的市场为你买单,这也是非常现实的问题,还要考虑市场需求。”

  一旦选中了好的剧本模式,下一步就要进行本土化改造和制作。在这一点上,购买大国美国的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

  据Nordic World 总裁Espen S. Huseby介绍,原来美国市场只购买理念,并不需要原作家和编剧参与制作,现在美国人也越来越希望原剧作者和制作者参与到美国本土改造中。同样,2015年,中国联合索尼一起将《新婚公寓》带到中国,并联合海外团队进行本土化制作。

  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是全世界第二大剧本模式输出国,但市场上很少看到希伯来语的成片,这是否意味着剧本模式比剧的成片更容易做国际发行?

  对此,陶燕和钮继新都认为,文化差异和生产方式的不同是剧本模式输出的最大障碍,“当然这不代表我们对模式输出就此丧失信心,事实上,输出的绝对值和占比都在上扬,我认为今年会成为剧本模式输出的拐点年。”陶燕表示。

  提案包装是模式市场中缺失的一环

  如何将一个复杂的模式清晰解构?如何将一个酷炫的模式点精彩呈现?如何一语道破模式的核心立意?论坛上,Missing Link Media总裁,FRAPA联合主席Jan Salling就模式如何好包装、巧提案进行了解析。

  30年的从业经历,让他意识到良好的包装和提案能让模式更好地销售出去,而提案包装就是模式创意和国际市场中所“缺失的那一环”。

  Jan Salling总结的规律是,要明确模式的定义,了解项目特点;确定销售对象,了解买家情况;明确模式和客户的关联性;介绍模式时要充满热情;合理的提供销售工具;精准有效地包装预告片,最好在30秒之内吸引对方。

  Jan Salling对如今的模式市场持乐观态度,“市场愿意付钱去买模式,因为模式包含了所有的制作诀窍,极大地降低了制作成本和失败风险。”但他也强调,销售给制作商还是广播公司?小公司还是大公司?他们的市场定位和需求是什么?这几个关键点都需要明确。

  在明确模式与客户的关联性上,Jan Salling举例,自己曾在戛纳电影节上介绍过一个关于粮食问题的北欧模式,它和当时叙利亚的难民潮有关联性,容易和客户、市场的需求息息相关。

  具体到介绍模式环节,Jan Salling的建议是一定要充满热情。对于什么是合理的销售工具?他则认为,“看模式的人,不是最后的决策者,往往是制作者,因此,除了给他们预告片,再给他们一个PPT,并且进行要点的归类总结,帮助他们说服老板。而包装预告片要绕过所有细节,在最短时间内让对方看到模式主题,迅速打动人心。”

  然而,模式创意不仅仅是一个点子,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本届中国模式日上,The WIT联合创始人Bertrand Villegas用十个步骤勾画出模式创意的系统工程:降低风险、制作宝典、将模式正规化、制作独一无二的模式、将模式销售出去、保护人才、模式越简单越好、让模式趋向本土化、不断加入新元素、将模式销往多个国家。

  薛少林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