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9年,法国人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的三轮汽车,117年之后,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第一台内燃机汽车,开启了人类的汽车史。短短百余年间,能源的携带已经从蒸汽机车后那巨大的煤车,缩小到一只60升左右的汽车油箱。
事实上,在第一台内燃机汽车被创造的同时,1881年世界上第一台电池电动车诞生,但受阻于石油的大规模开采和汽油机的普及,停滞了一个多世纪,直到20世纪末才重新进入全球各大汽车公司的实验室。
然而,要在传统汽车臃肿的母体内诞生出一流的电动汽车难上加难,人们再度回到能源携带的原始困局,蓄电池的续航里程依旧是主要瓶颈。
时至今日,立足于移动能源战略的汉能却开启了一场人类出行工具史上的新革命。
汽车靠太阳能驱动并非空想,只是离商业化量产还有距离,必须先攻克高成本、续航里程短的难关。此次汉能发布的4款全太阳能动力汽车——Hanergy Solar A、Hanergy Solar O、Hanergy Solar L和Hanergy Solar R,根据不同用户需求,设计定位和指标参数各不相同,号称能“不插电行驶”。
10千瓦时电跑80公里被质疑
太阳能汽车到底长啥样?汉能发布的Solar O、Solar L、Solar A及Solar R四款车,从造型来看和普通汽车差别很大,未来感十足。
Solar L红色的车身近6米,黑色车顶铺着6平方米左右的太阳能电池板,两侧车门向上打开,像一对大翅膀。挡风玻璃不是倾斜的,而像个垂直的罩子;后视镜很纤细,其实是个摄像头。据介绍,全车采用铝合金框架并结合碳纤维车身,整车质量仅700公斤。
太阳能汽车要想跑得远,一方面靠车身减重,另一方面就靠车身的薄膜发电组件。汉能控股集团副总裁、太阳能汽车事业部CEO高卫民介绍,此次发布的四款车型上铺设的砷化镓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面积分别在3.5至7.5平方米之间。以Solar A车型计算,车身表面铺设的发电组件面积最大为7.5平方米,阳光照射5至6个小时可发电8至10千瓦时,驱动汽车行驶80公里左右。
“即使是弱光环境下也可以发电,‘边开边充’有望使汽车中短途‘不插电无限行驶’。”高卫民说。之所以不惜重金进军太阳能汽车,汉能的底牌是拥有核心专利的高效砷化镓柔性薄膜电池。据了解,这种电池像纸一样轻薄柔软,能很方便地集成在汽车表面,能源转换效率号称高达31.6%。
但10千瓦时电真能跑80公里?汉能太阳能汽车的续航里程备受质疑。现有电动车中,特斯拉Model S百公里耗电约22千瓦时,北汽新能源EV200百公里耗电约15千瓦时……如此看来,10千瓦时电很难支撑汽车跑80公里。
看天开车有点难
“下雨、雾霾怎么办?这款车恐怕适合在沙漠里用。”网友们对太阳能汽车看天开车的可靠性并不看好。
据介绍,在无光照或长途出行需求下,汉能太阳能汽车配备了常规锂电储能电池,同样可以用充电桩充电,最大续航能力达350公里。但太阳能汽车碰撞安全性如何?薄膜损坏后如何更换?这一连串疑问,汉能在发布会上并未加以解答。
据了解,北京一位纯电动车主曾经打算给自己的车安装太阳能电池板,但向专业人士咨询后得知,整个车顶铺设电池板,一天的电量也就一二千瓦时,只得作罢。
不过,让汽车用上太阳能并非完全不靠谱。福特曾展出过一款C-Max太阳能混合动力概念车,纯电动模式下能够行驶33.8公里;预计今年秋天上市的丰田新一代普锐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日本版和欧洲版也将在车顶安装一块太阳能电池板;特斯拉则宣布,拟出资28亿美元收购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Solar City。
商业化之路仍遥远
新能源汽车行业火爆,吸引众多企业大佬跨界造车,“BAT”已经进军车界,格力董明珠收购银隆新能源,贾跃亭的乐视概念车也正式亮相……但汉能李河君的这次杀入,似乎招致了更多质疑。
业内人士认为,全太阳能动力的汽车目前仅停留在概念车阶段,受技术、成本等多因素的制约,要实现商业化至少需要10年以上。但汉能高层似乎比较乐观,称距离新车投入量产可能只需要2至3年的时间。
“增加了太阳能薄膜电池及发电系统,车身采用碳纤维,太阳能汽车的整车成本肯定会比现在的充电新能源汽车高很多,补贴后至少也得50多万元。”汽车专家贾新光认为,买车人很难为“天价”环保成本买单,而且后期高昂的维修养护费用,也不是一般家庭用车所能接受的。太阳能汽车商业化之路仍有待开拓。
■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