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Joy还是ChinaVR
- 来源:读者新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ChinaJoy,VR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8-06 10:52
去年ChinaJoy每个展台都是纯游戏展示,玩得过瘾,今年却到处都是戴着VR眼镜的。有人趴在地上、有人骑在玩具上像骑在马上高潮、有人围着像被人钓着,更多的人则在小范围内横冲直撞,如果不小心经过他,都可能被撞。
这正是今年China Joy最大的变化,无论是W开头的专业馆还是E、N开头的粉丝馆,VR成为潮流,有人形象地比喻为VR眼镜比人多!
这些VR展商中大致可以分为VR硬件和VR内容两种,体验层次不齐,一些大的厂商如SONY等一体机体验较好,相较于半年前不管在游戏种类还是硬件舒适度上都有很大提高,而一些中小厂商提供的体验则不尽如人意,甚至还有用手柄体验VR游戏这种夹生的产物,但无疑它们都在努力用VR概念包装着自己。
在VR硬件或者软件还无法盈利的情况下,大规模的参展处于纯粹烧钱状态,象征意义大过实际作用,还不如去各种展交会结识深圳一带的代工厂。
相较于硬件近期的闷声发展,VR内容产业正在野蛮生长,而目前看起来最容易实现的也是和ChinaJoy联系最紧密的无疑是游戏和影视内容。
窗口期的红利机会让很多人“奋不顾身”的人跳入到VR游戏的研发中,从今年CJ展台行情管中窥豹,就可以想象现在VR游戏的创业热度和从业心理。
游戏行业顶层逻辑其实是相通的,现在做手游好的团队基本上都是原来端游或者页游好的团队,VR游戏可能他们入场的时候,现在这一批VR游戏团队基本上都是传统端游页游淘汰的那一批人。
说白了,几十人的团队干着传统流水线上的工作,却要享受高科技研发的高估值,这是典型的的行业乱象。
因此,在这个混沌期,有人认为市场上滥竽充数案例太多,主力团队还没入场,有人认为这样的红利期才有机会,这样的认知差异,其根本原因在于市场上还没有出现一款公认的VR爆款游戏,大家不知道真正的VR游戏应该是什么样。
与VR游戏行业大举进军China Joy相似,VR影视在开始崭露头角,VR影院、VR影视拍摄解决方案等相关业务都会摆在显眼的位置,大朋、暴风、诺亦腾等都会提供相关的体验。
这也暗合了VR影视内容创业的大趋势,对其中兴起的原因做了分析,通过本次ChinaJoy的趋势观察,观点得到进一步印证。
首先,TO B的线下体验场馆迅猛发展,对内容有一种饥渴的态度,像上海环球港的整个一层就被体验馆占据。此前已经完成天使轮投资的平塔动画预计今年底全国线下体验店会达到1.5亿元的收入,如果五五分成的话,内容方可以拿到7500万的收入;另外也有不少浸入式话剧、密室逃脱开始找VR解决方案,如果能吃下这一块蛋糕也是非常可观的盈利模式。
其次,即使自己的原创内容生产不出,内容团队同样可以通过接单来产生营收养活自己,现在房地产、旅游、宣传片、MV等VR小活不断,互动视界就有过帮奔驰、欧莱雅等做VR体验视频的经验。
此外版权分销的收入也颇为可观,爱奇艺、乐视、优酷等各大平台都极度缺乏内容,稍微像样一点内容都可以卖出几千到十几万元不等的价格。
这些都使得很多团队抱着一种最不济靠拿着承制费或者卖版权也可以生存下来的想法,纷纷涌进来寻找机会,进一步推高了这一波VR内容创业的浪声。
(来源:虎嗅,有删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