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友相处有艺术,宽容忍让是良方

  • 来源:读者新周刊
  • 关键字:相处,室友
  • 发布时间:2016-08-24 13:56

  同窗情谊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最珍视的友谊之一。从五湖四海相聚到同一屋檐下,更是妙不可言的缘分。曾有一个段子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上下铺。”很多人深以为然。

  这些年,从“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到“睡在我上铺的敌人”,从亲密无间到同室操戈,一时间随处可见“感谢室友不杀之恩”的戏谑。同住一个屋檐下,矛盾与互助总是相伴相生。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室友间的矛盾,最主要的还是学生自身。宽容、忍让、勤沟通、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都是让同窗情谊浓厚稳固的良方。

  【相处的艺术】

  吉首大学的王鹏芝和她的室友来自不同的地方,王鹏芝是湖南的汉族女孩,而室友来自西藏和新疆,是藏族和维吾尔族女孩。她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惯,在一起生活快一年了。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有过不适应,但是最重要的是互相尊重。

  有一次,王鹏芝友好地拍了一个藏族室友的肩膀,没料到她却立刻回头用充满敌意地眼神看着我,当时我特别不解和委屈,后来才听另外一个藏族室友说,她们不允许别人随便拍肩膀。

  还有一次,王鹏芝高中同学从家里带了很多腊肉,足够吃一个星期,但是想到来自新疆的室友小木是个虔诚的伊斯兰教徒,没法把腊肉带回寝室,只得“忍痛割爱”送给其他同学吃了。

  和不同文化的室友住在一起,虽有不适,但更多的是欢乐。王鹏芝很感激能够相识并住在同一间寝室,这不仅让她对各民族的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更加深刻地懂得了如何尊重他人,求同存异。

  【心灵要宽容】

  作为一名大学生,河南大学的张皖凌确实感觉到大学寝室室友之间相处的困难。

  室友来自五湖四海,家庭环境、脾气秉性各有不同,这些造成了很多时候会产生分歧,有时相处并不那么愉快。很多人都说,大学不像高中,找不到那么单纯的友谊,不抱很大希望就不会失望。其实,张皖凌认为这是没有学会宽容他人。

  很多时候,学习累一天了,回到宿舍室友之间很少交流。有的玩手机,有的上网,总之在各做各的事,不可能大开“卧谈会”。有时候有人遇到惊喜的事情,难掩兴奋在宿舍里讲起,却得不到期待的反应。要么没人理,要么慢半拍。久而久之,在宿舍大家都变得越来越沉默。

  大学生活也没有想象中的美好。缺少交流容易产生误会和矛盾,校园惨案的发生很多都源于此。有些人可以通过电话、电脑对着远方的好友诉说衷肠,却不愿正眼看一眼身边的人,不愿给予室友一些正能量。要知道,学会与人相处,是一门大学问,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和平与人相处,让身边人每一天都过得舒心,让室友成为心中最柔软的角落。

  【室友不和的原因】

  室友之间不和,华东政法大学的裴汕汕觉得原因有三:

  一,沟通较少。平时虽然一个屋檐下,相互进行的互动却很少,交集和圈子不重复。

  二,个别同学一直以来没有形成正确的与人相处的能力,独生子女那种自我为中心,往往在上了大学之后没有收敛,在碰壁之后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三,大学班级集体感普遍不强。由于大学选课比较自由,辅导员也只是指点一些生活方面的问题,较少有直接进行动员的活动。

  裴灿灿认为,大学本该就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地方。大部分人经过学习,具备了为人处世的能力;而极少数人,仍处在封闭的自我空间里。其实大家都本性善良,只是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而被同学们隔绝或列为“不受欢迎的人”。

  而被封闭太久的人,往往不堪于自己的缺点暴露于阳光之下。于是一些同学无心的调侃,就成了他犯错的导火索。这种环境并不是在大学多组织几次集体活动就能够缓解的。我们需要的是宽松的教育体制,开明的家庭环境和适当的心理治疗。

  【有问题立即沟通】

  室友之间引发误会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但是这些琐事如果不及时处理,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华南理工大学经贸学院的高进进入大学已经三年了,寝室关系一直处得很好,但这并不是说就没出现过矛盾。大一刚入学时,高进依旧习惯高中的作息,晚上11点准时关灯睡觉,第二天7点前起床晨读,但是一位广州的同学一直都是打游戏到凌晨三四点。自然相互有影响。他们通过交流之后改变了原来的状况:晚上室友游戏戴耳机且两点前睡觉,高进早晨起床动作轻并去室外晨读。像这种小事情只要及时沟通,相互理解,其实很好解决。

  高进的寝室四个同学,来自不同地域,在生活习惯等方面各不相同,相互之间影响不可避免,但是一直秉承有问题立即交流的原则,防微杜渐,相互理解,自然和睦相处。

  【协商规定】

  上海大学的石敏杰所在宿舍,以往中午休息时段,常有人忙于业余活动很晚回宿舍,有人则是喜欢早早上床睡午觉,因此不免有些摩擦。后来,他们经过开诚布公地讨论决定,中午12:40之后回宿舍必须保持安静,不得影响他人休息。这样,大家做出了一点牺牲,却收获了更多方便。关于宿舍卫生方面,他们也是制定了详细的值班表,分工清楚合理,大家都十分赞同,宿舍也保持得十分整洁。

  因此,石敏杰认为在宿舍成员之间制定一些合理、清楚的规章制度对于维系室友间的感情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捷径”,可以让宿舍关系更和谐。

  【室友情深】

  江南大学的王玲大学生活中,宿舍生活部分不是太成功。她和室友们初次见面受某些根植于内心的偏见所影响,觉得1号床长得像某个我以前讨厌的人,2号床看起来不太好相处,3号床就是个没内涵的人。性格的差异加之随后生活中的某些误会,使得一开始的不太亲近演变成后续的“零交流”氛围。四个人各成一派,分别与其他宿舍的同学走得很近。

  年少轻狂让王玲一直以“话不投机半句多”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来为自己辩解。尴尬的宿舍氛围持续了两年,引发她无数思考,最后终于得出结论:并非她们做错了什么,恰恰是什么都没有做,像陌生人一样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没有珍惜这份缘。

  于是一个月之前,他她决定从自己开始做出改变。开始对每个人微笑,对以前嗤之以鼻的行为抱以容忍的态度。慢慢地,她们聊的话题多了,都是和她们学习生活有关的话题,大家各抒己见,变得开始有了共同的话语。互相之间缺乏沟通所带来的误解都烟消云散,宿舍氛围开始变得越来越温暖。

  王玲希望这样的觉悟不算太晚,敞开心扉,世界就会变得更加明媚。

  来源:新华网,有删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