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导们的资本大戏能否继续叫好又叫座

  • 来源:世纪人物
  • 关键字:名导,资本,电影
  • 发布时间:2016-08-27 15:31

  当一个个演艺明星在资本市场上风生水起,忙着将“姿本”变成资本之时,一手捧红这些艺人的诸位名导们自然不甘落后。从最早的冯小刚、徐峥,到后来的王家卫、陈可辛,再到最新的路阳,随着影视资产证券化的新浪潮汹涌澎湃,这群昔日习惯于隐身银幕之后指点江山的名导们,新晋成为股市里的明星。然而,不得不警醒的是,在影视资产重组“双高”的监管压力日增之下,他们所导演的这出资本大戏能否像其以往拍出的电影那样叫好又叫座,那就不一定了。

  名导吸金故事多

  资本一掷千金投资导演,看中的正是他们讲故事的能力。在如今的投资人眼中,人气明星、知名导演、当红IP无一不是“金”光闪烁,充满了话题性与吸引力。

  暴风集团“拥抱”稻草熊上会遭否、唐德影视“示爱”爱美神宣告终止,丝毫没有影响新锐导演路阳的资本戏开拍。

  日前,华策影视宣布拟以4000万投资北京自由酷鲸影业有限公司(简称“自由酷鲸”),后者为国内新锐导演、编剧路阳所创办的公司。增资后,华策影视将持有自由酷鲸20%股权。同时,路阳及其合伙人张宁承诺,未来8年内自由酷鲸将制作不少于16部涵盖电影、全网剧在内的影视作品,其中由路阳担任导演的电影不少于3部。华策影视方面拥有上述作品的优先投资权。

  公开资料显示,自由酷鲸前身为北京东星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6年7月,以影视剧制作、发行为主要业务,兼营演出组织策划和教育培训业务,其曾出品了《盲人电影院》等作品。目前,自由酷鲸正在运作的项目包括电影《绣春刀:修罗战场》,以及电视剧《解忧公主》、《绣春刀·帝国之影》等。

  据悉,路阳是自由酷鲸的创始人,2010年凭借导演的电影处女作《盲人电影院》,获得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单元KNN奖、俄罗斯喀山电影节最佳影片奖、中国金鸡电影节最佳导演处女作奖;2014年,路阳又凭借电影作品《绣春刀》,拿下第16届华鼎奖最佳新锐导演奖。

  除了《绣春刀》系列外,根据华策影视的最新计划,公司还将与路阳合作推出“都市、魔幻”电影 《刺杀小说家》。如此看来,通过资本绑定路阳之后,其背后所代表的优质影片资源随之基本被华策影视所预定,由此而生的“钱景”可想而知。

  事实上,早在路阳之前,已有不少内地和香港的老牌实力导演被各路资本锁定。6月初,港股上市公司欢喜传媒宣布,已与知名导演陈可辛、王家卫签订了合作协议,拟分别向后两者(或其相关公司)配发及发行股份1.45亿股、 1亿股,发行股份比例分别为6.26%、4.33%;同时,欢喜传媒还分别出资1亿港元、2000万元至2500万元投入其作品的开发基金。由此,欢喜传媒得以优先获取陈可辛、王家卫二人的电影作品制作投资权、全球独家新媒体发行权等,而陈、王二人也预期将成为公司艺术指导委员会成员,为公司提供顾问服务。

  有人说王家卫是香港电影的三大标志之一,其在影坛的江湖地位不言而喻;从金马奖、金像奖到金鸡奖,将最佳导演奖悉数收入囊中的陈可辛,凭借现实主义题材影片跻身超一流导演行列。对于与这两位著名导演的合作,欢喜传媒表示,将有助于公司获取电影投资机遇。而在业界看来,从某种程度上说,欢喜传媒此次锁定的其实是两位名导身后潜在的上亿票房。

  新人摇身成大鳄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徐峥。他从新人导演,到成为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从电影人到资本大鳄的华丽转型,也让市场意识到影视人才所蕴含的巨大商机。

  一个不得不提的背景是,去年,中国内地票房实现440亿元;今年前5个月累计票房也已经超过206亿元。在高票房的催化下,一时间影视行业热钱涌现,大批资本纷纷涌入。

  前不久,有研报指出,随着国内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最上游的影视人才培养已成为产业链上最薄弱的一环。导演作为其中的核心群体,在影视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自然成为各家公司竞相争夺的焦点,这是由市场价值规律决定的。从商业化视角看,作为电影创作过程中的灵魂人物,创造了巨大经济价值的导演们同样渴求分享更多的利益。

  一方面,在企业看来,在人人都想做电影的今天,人才、IP变得格外重要,稀有人才和好的故事更是被直接视作票房的保证;另一方面,对导演们来说,追求市场化的定价,将自己“明码标价”也可为其日后的发展奠定经济基础。在此双重诉求下,企业与导演之间一拍即合,资本大戏由此开演。

  谈及导演的资本之路,徐峥无疑是其中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当年,由徐峥执导的《泰囧》一度雄踞中国内地华语票房首位,该部影片的大卖不仅让电影主创、发行公司大赚一笔,也助徐峥本人由演员成功转型导演,并由此成为首位进入“10亿俱乐部”的中国内地导演。

  如果说仅凭一部《泰囧》,徐峥还只能在张艺谋、冯小刚等知名导演面前以新人自居的话,那么《港囧》的成功及其与欢喜传媒后续的一系列合作,则足以让上述前辈们对这位新晋导演刮目相看。或许是从《泰囧》的高票房中嗅到了商机,在对《港囧》的资本运作中,徐峥不再局限于收取电影制作的导演费和投资方出让的小部分红利,而是摇身一变成为影片的第一出品人(即北京真乐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简称“真乐道”),真乐道是徐峥、陶虹夫妇全资持有的公司。这意味着,徐峥将享有绝对的票房分成。据悉,其以知识产权及个人服务(主要为剧本写作、导演及演出工作)的非现金形式进行投资,从而享有《港囧》47.5%的票房净收入收益权。

  此后,港股上市公司21控股(“欢喜传媒”前身)宣布,与真乐道签订协议,将以1.5亿元的价格向后者购买即将上映的《港囧》47.5%的票房净收入(扣除发行成本)。如此,《港囧》尚未上映,徐峥已提前将1.5亿元收益装入囊中。接着,徐峥以此入股21控股,凭借19%股权上位二股东。随着《港囧》上映后的票房日日攀升,在最终超过16亿元的票房成绩刺激下,21控股(即欢喜传媒)的股价一路走高,徐峥的身价由此一涨再涨。

  可以说,从演员,到导演,到坐享票房分成,再到成为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徐峥完成了从电影人到资本大鳄的华丽转型,也再次让市场意识到影视资产证券化中人才资源所蕴含的巨大商机。

  繁华之中泡沫现

  2015年11月,华谊兄弟公告将收购冯小刚持股99%的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70%股权,交易作价10.5亿元,而市场的第一反应是:太贵了!

  冯小刚的电影《天下无贼》里有这样一句台词,“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也就在资本市场慷慨地为包括名导在内的影视人才签出一张张入场券的时候,泡沫悄然而生,逐渐聚积。

  冯小刚正是那个最早让资本市场不堪其“贵”的人才之一。2015年11月,华谊兄弟公告将收购冯小刚持股99%的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70%股权,交易作价10.5亿元。公开资料显示,东阳美拉的成立时间为同年9月2日,注册资本500万元,资产总额1.36万元,负债总额1.91万元,所有者权益-0.55万元。

  对于这起溢价如此离谱的交易,华谊兄弟给出的解释是,交易价格是依据老股东承诺标的公司2016年度经审计税后净利润的15倍(15亿元)为公司估值。据披露,冯小刚的业绩承诺期限为5年(2016年至2020年底),其中2016年业绩目标为当年经审计的税后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自2017年起每个年度的业绩目标为在上一个年度承诺的净利润目标基础上增长15%。

  而市场的第一反应是:太贵了!

  在各路资本争相并购影视资产的过程中,面对一个个仅由或是IP或是明星或是短期热点支撑起来的影视标的,资本市场爆发巨大热情的同时,也催生了泡沫,尤其体现为当前影视重组标的高估值、高溢价问题。而颇受舆论关注的两大影视类重组案——暴风集团并购稻草熊、唐德影视收购爱美神相继搁浅,无疑向市场传递了监管的基调。这从一定意义上说,有利于当前升温过快的影视资产证券化的稍事冷却。

  大佬热议去泡沫

  虽然其本身是当前影视资产证券化热潮的获益者,但名导们并非无视泡沫化可能给行业带来的弊处,并纷纷出谋划策,以避免港台影视业曾经历的泡沫化和明星化陷阱。

  泡沫不去,产业不稳。在不久前刚结束的2016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徐峥针对当前影视资产泡沫化现象表达了担忧:当前电影圈分为两种人,一种是在电影作品中讲故事,一种是在资本市场上讲故事。在他看来,目前热衷于参与影视资产证券化的人中,大多数属于后者。导演李安更是呼吁,内地电影业应该慢下来,要避免港台影视业曾经历的泡沫化和明星化陷阱。

  博纳影业掌门人于冬持有类似的看法,其表述则更为直接:“当制作一部电影时,我会就影片的项目和题材与导演、制作人进行大量的沟通,而不会为了实现当年盈利计划,单方面强制要求导演开工,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无法找到所谓的好导演。”在于冬看来,当前的影视圈充斥着“资本市场”、“融资”、“IP”等字眼,大量的导演、演员被资本垄断,以此种形式实现的资产证券化对电影行业的发展实则无益。

  的确,近一段时间,“票房造假”、“明星一夜造富”、“跨界投电影”等事件不绝于耳。在部分投资人眼中,其追逐的“大电影”、“高票房”、“明星IP”等,不过是推动影视产业不断高烧的标签;但对行业而言,不合理的急剧膨胀则终将产生一地泡沫。由此,究竟该如何引导资本推动影视产业健康发展,避免过程中的泡沫化,则值得深思。

  责任编辑/林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