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载生命承诺

  31年前,在祖国南方边疆战场的炮火中,战士黄锡文和虞保舟互相承诺:无论谁在战场上牺牲了,活着回去的那个,负责照顾对方的父母。在随后的一场七天七夜的惨烈战斗中,虞保舟壮烈牺牲。

  退伍后的黄锡文辗转找到虞保舟的家,把虞保舟的父母认作自己的父母!风霜雨雪,暑去秋来。通往虞保舟家的那条泥泞土路,黄锡文这一走就走过了31载……

  如果我牺牲了,你就照顾我爸妈

  1962年3月,黄锡文出生在安徽铜陵狮子山区西湖镇朝山村,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他在家里兄弟姐妹8人中排行老三。黄锡文有一位叔叔是抗美援朝的老兵,在当地十分受人尊重,黄锡文耳濡目染从小就敬佩军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参军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18岁那年,黄锡文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入伍后的黄锡文接受了艰苦的训练,由于身体素质过硬、能吃苦,他被选拔成为野战兵。在部队里,黄锡文遇到了来自铜陵山区的老乡虞保舟,每到节假日,两人不是你到我的宿舍来就是我去找你玩,相处的时间久了,感情日渐深厚。当兵3年后,战士们陆续退伍,黄锡文和虞保舟都是部队的战斗骨干、优秀班长,经过严格的筛选,两人都留在了部队,年年带新兵。

  1984年底,部队奔赴祖国南方边疆战场,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黄锡文和虞保舟并肩作战。两人约定:“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了,你要好好活着回去,帮我照顾父母。”1985年1月,在一场打了七天七夜的激烈战斗中,虞保舟壮烈牺牲,献血洒在了祖国的边疆。当排长将虞保舟牺牲的消息告诉黄锡文时,他忍不住失声痛哭……

  10个月后,黄锡文带着4枚沉甸甸的军功章退伍,回到铜陵老家,与女友徐冬梅举行了婚礼。婚后的黄锡文始终没有忘记牺牲的战友,他把自己与虞保舟在边疆烽火中的生死承诺告诉了妻子。徐冬梅听后被深深地感动了,她当即表示全力支持丈夫履行诺言。当时新年刚过,大年初二那天,结婚刚刚十几天的黄锡文便踏上了寻找虞保舟家人的行程。

  在部队时,黄锡文只知道虞保舟家在铜陵山区天门镇金塔村,并不知道具体的地址。通往虞保舟家只有一条泥泞的山路,隆冬天气里,黄锡文边走边问。步行20多里后,黄锡文来到村口,村民们一听说他是来找烈士虞保舟的家的,纷纷给他指路。走进虞保舟家,面对虞保舟的双亲,黄锡文颤抖着声音说:“爸妈,我是保舟生前的战友。他不在了,我就是你们的儿子。今天,儿子来看你们了!”虞保舟的父母看着眼前的黄锡文热泪盈眶,紧紧抓着他的手,却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虞保舟的家庭很贫困,家中还有一个弟弟,弟弟的经济情况也不好,黄锡文当即决定:这个家,我要扛起来。虞保舟牺牲后根据父母的意愿,他的骨灰没有安放在烈士陵园而是葬在了家乡的土地里。黄锡文来到昔日战友的墓前,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含泪道:“好兄弟,你放心吧。今后我一定会替你照顾好双亲的!”

  黄锡文说到做到,隔三差五就带着吃的和日常用品去虞保舟家。虞家父母一开始怕麻烦黄锡文,告诉他不用常常来,黄锡文笑呵呵地说:“儿子来看妈妈是应该的。”有时早上8点不到,黄锡文就带着从村口买来的鱼肉和新鲜蔬菜,赶到了“妈妈”家。他将菜提进厨房,二话不说挽起衣袖就干家务,洗好衣服,他又拿起扫帚将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干完活,黄锡文就陪着两位老人聊天,说笑话逗老人开心。时间长了,虞家父母的心被黄锡文暖热了。虞妈妈一看到他来,眉头就舒展开,赶紧去厨房做饭给他吃,脸上也漾起了久违的笑容。

  爸妈别心疼钱,有儿子在呢

  黄锡文退伍之后到乡办企业工作,吃苦耐劳的他同时还在外面多打一份工,家庭经济状况日渐好转后,他再去虞妈妈家就开始包红包,钱多的时候多包一点钱少的时候就少包一点,从不间断。

  黄锡文的腿受过伤,每次去虞妈妈家不能骑自行车,那条泥土路走一个来回有50里,要花费四五个小时,有时遇到突降雨雪,不仅全身淋得湿透,还常常滑到,摔得一身泥水。每当看到黄锡文满身狼狈地出现在门前,虞家父母都会心疼地说:“锡文啊,路这么远你平时又那么忙,天气不好的时候就不要总是大老远地来看我们了。”黄锡文则一边拧着湿衣服一边说:“天气不好我更要来看看你们,不然我不放心。”虞家的房子又老又旧,一到大雨天屋里就漏雨,黄锡文找到村支书,在民政部门的危房改造工程中将虞家的老房子改造一新,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再到雨季也没有问题了。

  黄锡文的妻子徐冬梅是村里的大队会计兼妇代会主任,善良能干的她省吃俭用,默默地支持着丈夫对虞家的帮助。每当黄锡文要去虞家时,她都会给丈夫收拾好一套干净衣服,准备好要带的礼物,如果有时间她还会跟着丈夫一起去看望另一个家里的“爸妈”。

  一个人要工作又要照顾两个家,黄锡文每天都很忙碌,一对子女的教育他根本无暇顾及。好在一双儿女都很争气,学习从来不用父母操心,到了中学就开始住校。2005年,黄锡文的女儿考上铜陵卫生学校,第二年,儿子考上北京外国语学院。两个孩子都在上大学,一年的学费加生活费就要好几万元,家里的经济一下子紧张起来。当时的黄锡文在村办企业看管机件,工作时间是三班倒,于是他就利用休息时间四处打零工。谈好价钱他什么活儿都干,搬货件,筛沙子,抬楼板……晚上一回到家,头挨着枕头就能睡着。

  然而,在最困难的那几年里,黄锡文仍然没有中断对虞家父母的资助,每次去依然包红包,依然乐呵呵地只讲好消息从不讲困难。因为他知道,一旦他说出难处,虞家父母一定不会再要他的钱,他要带给二位老人的永远是轻松、温暖和欢乐。跟虞妈妈聊天时,黄锡文最常说的就是:“爸妈,你们每天都要高高兴兴的,不要吃剩饭,健康最重要。你们别心疼钱,有儿子在呢。”虞妈妈也不忘关心黄锡文:“儿啊,你在外面要少喝点酒,烟也要少抽。”黄锡文总是顺从地点头答应。

  2009年春天,虞爸爸的身体越来越衰弱。一天,黄锡文刚进虞家大门,就看到虞爸爸正在吐血,旁边的虞妈妈看着一地的鲜血已经吓得不知所措。黄锡文快步跨进屋,赶紧将虞爸爸扶到床上,一边安慰虞妈妈一边抓紧出门去找医生。医生赶来对虞爸爸进行救治,打上吊瓶后,虞爸爸的病情得到了暂时的缓解。此后,黄锡文来虞家更加频繁。

  1年后,78岁的虞爸爸卧病在床,老人去世前,黄锡文在床前不眠不休守了三天三夜。虞爸爸握着黄锡文的手说:“孩子,这么多年,谢谢你的照顾。”黄锡文流着泪说:“爸,您别这么说,这是我该做的。”虞爸爸离世后,黄锡文和虞家弟弟一起为老人操办了后事。事后,虞家的小儿子说:“父亲虽然去世了,但锡文这个亲哥哥我们认!黄家、虞家就是一个家,不会变。”

  黄锡文的父亲在他退伍不久后就去世了,如今两家的妈妈已是亲如姐妹。黄锡文的母亲比虞妈妈大1岁,虞妈妈就喊她“大姐”,两位妈妈还会一起吃饭,拉家常。黄锡文的孙子出生时,他早早地就去接虞妈妈来吃饭,把两位母亲一同安排在长辈桌。虞妈妈露出由衷的幸福笑容,她早已把黄锡文的孙子看做了自己的亲曾孙。

  用我微小的力量,影响更多人

  2010年,黄锡文当选“铜陵好人”。在颁奖现场,黄锡文的话异常朴实:“这些都是我该做的,我没想过荣誉更没想过回报。自己能做就多做一点,这样很好。”黄锡文的事迹越传越广,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安徽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面对着镜头,黄锡文总是说:“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更有我爱人的一半。这么多年来,因为有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我才能把这条路走到今天……”

  每年清明节,铜陵籍的战友们都会组织一次聚会,拜祭牺牲的战友。在一次100多人的战友聚会上,一位战友无意间说起了黄锡文多年坚持照顾牺牲战友父母的事情。大家纷纷表示,“坚持这么多年,确实不容易。”有人问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些年你有没有想过放弃?”黄锡文真诚地回答:“从来没有。这么久了,最困难的时候都挺过来,现在就更不会放弃了。”黄锡文的事迹感动了在场的所有战友,有的人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大家纷纷解囊,都要为帮助牺牲战友的家人尽一份力,有的人还要求跟黄锡文一起去虞家看望。看到自己的行为感染了这么多人,黄锡文有些激动,也感到很欣慰。

  2015年,国家提高了烈士家属抚恤金金额,虞家的日子越过越好。虞妈妈的身体也越来越健康,还自己下地种了一片小菜园。黄锡文忍不住叮嘱:“妈,你少种一点锻炼身体,别累着。”

  黄锡文数十年如一日对虞家的照顾,也为他赢得了当地村民的敬佩和尊重。每次黄锡文来到虞家所在的村子,村民们都主动和他打招呼,周围的邻居更是热情地说:“锡文,又来看妈妈了!”

  2016年7月,江淮流域爆发了特大洪涝灾害。黄锡文第一时间去了虞家,确认虞妈妈安全后,他转身就上了抗洪大坝。在大坝抗洪又累又热,不但全身湿透,还会被蚊子咬得一身包,常常累得饭都吃不下去。村里给大家发放一定的补贴,黄锡文不但不要钱,还在大家都疲惫的时候喊口号,鼓励大家:“洪水来了,大坝保住,咱们的家才能保住!”村民们被黄锡文鼓动起来,现场气氛变得热情高涨,大家又积极投入抗洪抢险中去。黄锡文一直都是这样,用自己的真诚和行动,带动周围的人变得越来越好。

  黄锡文以身作则不仅影响了别人,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一双儿女不但事业有成而且充满爱心。儿子大学毕业后现在上海一家银行工作,女儿成为一名白衣天使奋战在救死扶伤第一线,他们常说:“爸妈一辈子不容易,以后他们老了,不能动了,我们一定会把他们做过的事接着做下去,把他们走过的路一直走下去。用心、用爱、用情,温暖我们这个共同的家。”

  2016年,黄锡文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谈到未来的愿望,黄锡文说:“希望我自己微小的力量,影响更多人。社会更和谐,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生死之约,一诺千金。漫漫三十一载,黄锡文走过了艰难坎坷,履行了信义诺言,更走出了亲情无限。

  文/方堃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