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品牌

  • 来源:中国连锁
  • 关键字:探路者,名创优品,百雀羚,全聚德
  • 发布时间:2016-09-24 09:44

  探路者净利暴跌 旅行服务拖了后腿

  探路者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探路者”)日前公布2016年上半年业绩,该公司期内净利润同比暴跌超过两成,对利润影响较大的仍是旅行服务板块。

  受户外用品销售增速降低以及旅行服务仍亏损的双重压力,期内探路者营收虽然同比上年增加60.86%达10.87亿元,但净利润却比上年同期暴跌23.93%至9398万元。其中,旅行服务业务收入4.06亿元,亏损1600万元。

  探路者表示,旅行服务板块的易游天下对公司营业收入的贡献明显,但由于易游天下的经营业务仍处于转型期,绿野中国计划也处于大幅拓展阶段,所以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呈现为计划内的亏损。

  尽管旅行服务业务板块拖累业绩,但探路者向旅行服务板块砸钱的心思并未动摇。6月初,探路者宣布完成定增,募集12.7亿元将运用于探路者云项目、绿野户外旅行O2O项目、户外用品垂直电商项目等。

  作为国内户外用品上市第一股,探路者从2009年上市至今,营业收入从不足3亿元增长到超过38亿元。但去年净利润为2.63亿元,同比减少10.5%。

  点评:旅行服务板块由于处于业务开拓及转型期,只贡献收入而净利润呈亏损,体育板块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国内户外行业不断洗牌,未来探路者要恢复盈利的增长,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

  黄记煌收购香港甜品许留山

  日前,黄记煌董事长黄耕向记者透露,已经完成对香港甜品连锁品牌许留山的全资收购,但他不愿透露具体收购金额,只表示资金规模在亿元以上。

  黄耕告诉记者,黄记煌收购许留山是去年底完成的,从未对外界公布,仅有个别圈内好友知道。从有收购意向到最终完成收购,大概用了半年时间。“就是很普通的商业谈判,我们认为许留山是一家值得收购的公司,报表数据、收购价格看也都比较合适,管理团队也不错,就收购了。”

  黄耕表示,餐饮业已进入饱和甚至过剩阶段,必将迎来大洗牌。黄记煌已完成外资引入,未来将完成从餐饮运营公司向资本运作公司的转型。

  点评:对于黄记煌来说,收购许留山让它迈出了多品牌经营战略的第一步。

  “快闪店”成香港零售业新趋势

  香港零售业持续低迷,上半年零售业总销货值同比下跌10.5%。黯淡的市场氛围催生出很多闹市区的闲置铺位,使得“快闪店”在港悄然流行。

  所谓“快闪店”,就是业主将闲置店铺短租给品牌,开展“期间限定”的销售。出租时间少至几天,多则半个月,租金通常以天为单位计算。在香港的核心商业区以相对低廉的价格租到铺位,吸引不少独立品牌及初创品牌试水。

  “香港有很多本地品牌,但目前的市场氛围很难让我们这些初创品牌找到零售铺位。”一间私人手袋公司的首席设计师说,“小品牌之间一起合作很重要,也是我们展示设计的好机会。”近日她连同其他5家独立的设计师品牌,在位于兰桂坊的旺铺开设为期两周的“快闪店”,期盼顾客通过实体店对产品有更直观的认识与体验。

  除了所需资金少、灵活度高等优势以外,“快闪店”过期不候的特性也成为营销点。

  据悉,国际知名品牌如耐克、路易威登及宝格丽等均曾在港推出具有主题特色的“快闪店”。

  点评:快闪店相当于一个临时上线的广告,希望在最短时间内抓住消费者的眼球,带来更多新顾客。这类营销模式在时尚界备受推崇。

  名创优品商品与大牌“撞脸”

  MINISO名创优品(以下简称名创优品)是最近在国内很火的一家百货连锁店,它号称是来自日本东京的“时尚休闲生活优品消费”领域倡导者,主要销售10元~30元的各类小商品,并宣称平均每月开店80家~100家,预计2020年在全球开店6000家,营收突破600亿元。

  尽管创立不过3年,但名创优品可谓“遍地开花”,目前这家企业在全球已经开出了超过1400家店,其创始人叶国富也因此名声大噪。不过,在其快速扩张的同时,一些争议也随之而来。虚假宣传、产品高仿等标签也被贴在名创优品身上。

  这家连锁企业跟另一家饰品连锁企业“哎呀呀”颇有相似之处,两者同为叶国富旗下资产,且产品和供应商都多有重合。号称日本品牌的名创优品在logo设计和店铺风格也与某些日本品牌雷同,而店内售卖的产品绝大部分来自国内工厂,且有不少产品外观与知名品牌“撞脸”。

  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告诉记者,名创优品品牌依靠快速复制做大规模的快餐模式,能否长期发展有待观察。

  点评:外界对于名创优品的质疑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这家号称来自日本东京的快时尚品牌其实有更多的中国基因。

  百雀羚相宜本草过度包装登黑榜

  记者近日从上海质监局官网获悉,在该局近期开展的商品包装监督抽查中,百雀羚、相宜本草、韩束等品牌的产品因包装不合格登上黑榜。早在今年2月百雀羚和相宜本草的产品就曾因为包装空隙率不合格而被上海质监局点名。

  据上海质监局信息,本次抽查的37批次商品中,商标为“百雀羚”的一批次焕肤透亮美白霜、商标为“相宜本草”的一批次悦颜焕新礼盒、商标为“韩束”的一批次美白特润呵护套组存在包装空隙率项目不合格的问题。根据《上海市商品包装物减量若干规定》,企业不得生产、销售违反国家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强制性规定的商品。目前,上海质监局已将不合格商品移交受检企业所在地产品质量监管部门依法处理,生产企业由其所在地的产品质量监管部门依法责令改正,并将外省市企业生产的不合格商品,通报生产企业所在地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处理。

  业内人士表示,商品包装空隙率相对于包装层数更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消费者从外观更难判断。部分企业为吸引顾客购买,诱导非理性消费,故意将商品包装盒做大,从而造成包装空隙率指标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点评:过度包装不仅增加了产品的成本和消费者的购买负担,更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浪莎利润暴涨全靠销库存

  浪莎最新发布2016年上半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尽管该公司营业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略有增长,净利润与上年同期比较增长190%。但是今年上半年公司经营困难的局面仍未得到扭转,净利润暴增的原因则是报告期内4~6月公司降价销售此前积压部分库存商品所致。

  实际上,2013~2015年浪莎持续三年净利下滑,但曾在电子商务推动下有过业绩好转迹象。浪莎2010年入驻腾讯拍拍网,此后进驻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在2013年前三季度实现短暂的营业收入高增长,1~3季度增长率分别为19.85%、60.94%和34.44%。不过从2013年四季度起,营收增速放缓,直至2014年中报出现同比下滑。

  财报显示,至报告期末,浪莎仅库存商品的账面显示余额就高达1.12亿元。公司董事会曾经表示将会控制成本持续消化库存,扭转业绩持续下滑的局面。但是要将高价的库存改为低价的产品,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还是很难实现。

  点评:面对巨大的库存,浪莎很难推出大量新系列产品进入市场,而且经过袜业质检抽样,在质量上也并不受认可。

  阿里系加入投资百胜中国

  9月2日,百胜餐饮集团(以下简称百胜集团)宣布旗下中国业务被春华资本集团(下称“春华资本”)及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下称“蚂蚁金服”)共同出资4.6亿美元收购。其中,春华资本和蚂蚁金服将分别向百胜中国投资4.10亿美元和5000万美元。

  据记者了解,蚂蚁金服是阿里巴巴旗下的金融子公司。百胜餐饮集团与百胜中国的分拆将与此次收购同步进行,分拆后的百胜中国将于2016年11月1日使用单独代码“YUMC”在纽约交易所上市。

  根据协议,每股价格以分拆完成后31至60天期间百胜中国股票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为基准,给予8%的折让,最终股票数量(在设定的上下限范围内)则视乎该价格再做相应的调整。春华资本和蚂蚁金服还合共拥有两批可以在五年内行使的认股权,分别按120亿美元和150亿美元股本价值的行权价,每批收购百胜中国大约2%的普通股。

  正式分拆后,百胜集团将不再持有百胜中国股份,但百胜中国需要向百胜集团支付3%的版税。分拆后的百胜中国没有任何债务,此次获得的春华资本和蚂蚁金服的投资将被用于资助公司的未来增长计划。

  评论:餐饮市场需求萎缩严重,竞争激烈,百胜此举也实属是无奈之举。不过麦当劳目前也已经收到了至少6份竞标,竞标者包括来自中国的三胞集团。那么麦当劳中国业务将会花落谁家?相信将很快浮出水面。

  全聚德拓展海外市场

  全聚德日前发布半年报显示,除继续拓展国内市场外,公司还将在加拿大多伦多、温哥华各新开一家特许加盟店,并谋划赴台湾地区开店。

  半年报提到,上半年公司新开直营店4家和阜阳店、哈密店2家加盟店。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在全国共有成员企业110家门店,其中直营企业35家(全聚德品牌直营店31家,仿膳品牌直营店1家、丰泽园品牌直营店2家、四川饭店品牌直营店1家);特许加盟店65家。

  目前,公司已经完成加拿大多伦多、温哥华两地申请方的选址考察工作,已正式签订全聚德多伦多项目加盟合同。

  记者获悉,除了上述两家门店之外,全聚德方面还提到,公司正在谋划赴台湾地区开店,也就是说其海外特许加盟店将由现在的5家(日本两家,缅甸、澳大利亚、香港各一家)增至8家。

  半年报数据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8.7亿元,同比下降2.1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7066.69万元,同比上升3.20%。预计今年1~9月份净利润1.04亿至1.41亿元,同比下降15%至增长15%。

  点评:随着全聚德公司改变开设新店标准,店铺小型化、菜品精简化,加之布局电商增加商品销售,涉水餐饮业O2O,未来主业仍有上行空间。

  京东超市的“小目标”:欲做商超绝对第一

  8月31日,京东超市携百余品牌商喊话行业,要在三年内成为中国商超领域线上线下的绝对第一。并首次公布了从品牌、品质、体验三方面的升级战略,并欲联合手中资源打造新型快消品零售生态体系。

  京东超市把这个“绝对第一”进行了一个清晰描述:销售额第一、市场份额第一和消费者满意度第一。手里掌握的大量资源是京东超市敢于喊话行业的本钱。目前,京东已通过投资、战略合作等形式拉拢来1号店、沃尔玛、永辉、新达达等线上、线下战略合作伙伴。

  京东超市负责人、京东商城消费品事业部总裁冯轶表示,升级后的京东超市将与1号店、沃尔玛和永辉等战略合作伙伴一起打造联动线上、线下的快消品零售生态体系。

  在冯轶看来,线上超市和线下超市由于购物模式的不同导致品牌、商品、营销模式发生区隔,因此两者并不是取代,而是协同关系。

  点评:商超品类不仅是吸引女性消费者以及新生代消费者的利器,同时也是电商面临增长天花板后的一个新增长点,这也必将引起一番激烈厮杀。京东、阿里之间的口水仗正在演变成一场垂直领域的恶战。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