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钢债务连锁风险发酵 9.5亿元兑付危机的国民信托进退两难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渤钢债务,兑付危机,信托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9-27 13:46
拒绝加入债务委员会的国民信托,面对是否刚兑难题,陷入了投资者和融资方的双重压力
自年初发酵的天津渤钢危机最终还是蔓延到了信托公司,受伤最严重的国民信托由于连续发行多款渤钢旗下公司产品,因而深陷其中。据统计,国民信托出现兑付问题产品的金额达到9.5亿元。
面对渤钢债务的连锁风险,投资者控诉国民信托尽职调查存在严重漏洞,而国民信托董事长杨小阳的态度十分坚决:“投资者可以收集关于国民信托的资料,只要证明国民信托行为有错就刚兑。”
在陆续收到投资者关于国民信托的举报信后,北京银监局已派遣监管员进驻国民信托进行核查,据悉,监管的介入无法要求公司刚兑,但如果发现违规行为将会对公司进行处罚。
此刻,夹在投资者和融资方之间的国民信托绝不好受,日前向媒体披露了三条解决思路,包括不限于催收、诉诸法律和寻求政府帮助等途径。但在业内看来,生效的可能性偏小。
有消息称,信托保障基金曾表示愿意帮助国民信托进行兑付被其拒绝,但说法目前尚未得到有关方面的证实,而国民信托的境遇也加重了同行业对事件的关注和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国民信托如今“骑虎难下”?当下是否还有其他有效的救济方法?《投资者报》记者为此采访了国民信托,但公司对于相关问题避而不谈。
债务重组尚无实质进展
尽管国民信托公布了三条解决思路,但在目前看来似乎都不是太好的办法。根据年初的统计,渤钢集团爆发1920亿元债务风险中,有105家金融机构深陷其中。
国民信托4款涉及渤钢系产品均出现兑付困难,合计规模约9.5亿元。
天津市目前给出的方案是,集团中3家企业的优质资产组建新的公司,承接原有债务中的500亿元,800亿元留存原公司及核销,600亿元“债转债”,但由于“债转债”可能导致银行损失重大未必能通过,加之天津市反腐仍在持续发酵,最终的方案并没落定。
为了冲击世界500强,2010年7月,在当地的推动之下,渤钢集团由天津钢管集团、天津钢铁集团(下称“天钢”)、天津天铁冶金集团(下称“天铁”)和天津冶金集团(下称“天冶”)四家国企合并组建而成。
一位天津知情人士告诉《投资者报》记者,4家公司中,经营状况最好的属天津钢管,今年4月已从渤钢集团脱离出来,天铁此前几年的现金流也比较宽裕,天钢、天冶则相对次之。本次的债务重组方案对渤钢集团本部和剩余3家国企又进行了全部分拆,各自承担债务并运转,好的继续经营,放大收益,不好的再分流处理。
“最大的问题是银行给不给时间,短期内其实都没有太好的办法,无非是债务延后,降低企业成本,以时间换空间,目前市场对此的争议很多,但这么大的集团实在很难有直接且实质性的解决方案,政府如果把纳税人的钱兜底,那样负面影响会更大。”上述知情人士说道。
公司进退两难
由于涉及金融机构较广,目前稳定局面,避免求偿混乱成为当务之急。但国民信托并未加入债委会,据悉不加入的原因主要考虑到要受整体约束,如形成一致决议必须遵守,另外要放弃诉讼权利等。
对于国民信托的这一决定,也有机构持相反意见,“即使加入可能也没特别好的方法,但不加入政府更难管理,现在已有一些存在破产清算,能有政府的支持政策也是好事。”
而不论如何,国民信托被夹在各方之间,难以喘气,实际上,一贯被投资者和金融机构依赖的国企信用并非技术性判断条件,上述项目同样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抵押物。
值得注意的是,当“天钢”第一期出现到期无法兑付时,及“轧三”前两期产品已出现延期兑付时,国民信托仍在官网发行“轧三”后三期产品。也有“轧三”的投资者质疑信息披露不全和尽调失职,产品刚刚运行数月即兑付困难并爆出巨额债务,国民信托对债务率等情况存在忽视。
在最新披露的解决思路里,国民信托西部业务总经理张海表示,一是催收,通过发函、约谈等多种方式;二是法律途径,按照相应合同条款采取诉讼、强制执行等手段;三是建立报告机制,将诉求多次向天津市委市政府及国资委进行报告。
可是,由于涉及众多,常规方式貌似很难发挥作用。
此外,业内对国民信托与投资者的激烈对呛形成两派,一派支持打破刚性兑付,买者自负;另一派则认为成为舆论焦点的效果并不好。
“对老百姓不兑付,投资者以后不敢投;对同行业间的合作信赖也有影响,例如同业之间也会互相合作投资项目,解决不妥影响声誉。”上述知情人士说道。
是否刚兑要看尽职情况
有消息称,信托保障基金曾表示愿意帮助国民信托进行兑付但遭拒绝,这一说法目前尚未得到有关方面的证实。
“信托保障基金一般在信托公司出现较为严重的资金问题时使用,比如资不抵债、破产重组、严重的流动性困境。对于单个违约项目,如果不会对信托公司正常经营运转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则不能使用信托保障基金。事实上,信托保障基金是信托公司最后一道安全垫。”格上理财研究员樊迪表示。
国民信托的前身为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浙江省信托投资公司,2004年经银监会批准迁址北京并于2007年首批换发牌照,更名国民信托,根据年报,公司目前的注册资本10亿元。如果兑付将会面临净资本、合规等问题,不兑付则需承受投资者、舆论的多方压力。
樊迪认为出现刚兑的情况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信托公司确有部分过失,为安抚投资者,可能直接刚兑;二是信托公司兜底能力较强,刚兑对信托公司经营影响较小;三是信托公司对项目的偿付有充足信心,选择先以自有资金偿付,再向融资方追偿的方式来解决。
多方博弈中,投资者只能等待更进一步的结果。
《投资者报》记者 占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