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估值被低估 国际研究机构称“出现最佳买入机会”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中国平安
  • 发布时间:2016-10-01 16:38

  国际研究机构认为,中国平安旗下两块业务互联网金融和寿险,资本市场应该重新定价,受此影响整个公司估值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资本市场上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很多那些公司沾上互联网金融概念,即使没有盈利,也会被市场大力追捧。

  而作为综合金融代表的中国平安却迟迟得不到市场的认可,长期处于被低估的状态。不过这种情况正在改变。

  汇丰知名分析师James.E.Garner(中文名“简普思”)最新发布的研报,重新评估了平安的业务模式后,首次取消了20%的综合金融估值折价,将平安H股及A股评级上调至“买入”。这是平安集团全面布局及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变革财务报告披露方式后,国际大行首次明确全面重新认识平安的开始。

  截至9月2日,公司股价为41.55港元/股。此次调整后,公司H和A目标价为56港元(原HK$45元)和47元人民币(原Rmb38元),隐含35%/、34%上行空间。

  另一家国家研究机构麦格理对于中国平安的寿险业务也重新做出了评价,他们认为,平安寿险过去10年表现优异,调整后净资产收益率一直高于30%,但市场一直被忽略。

  综合金融模式被认可

  James.E.Garner说,此前对中国平安进行评级一直采用20%的综合金融折让。在发达国家,平安追求的综合金融模式被尝试过,但多数以失败而告终。发达市场的综合金融企业不仅因复杂给投资者带来负担,同时亦没有给投资者带来他们大吹大擂的好处。

  他们花了两年时间重新制定平安的业务模式,决定撤除这个综合企业折让。他们认为平安综合金融模式和发达市场同业金控模式非常不一样,而平安在当前的环境下更容易获得成功。根据2016年上半年业绩,平安的“综合金融+互联网”模式创造了显著价值,即36%的新客户来自平安打造的四个闭环互联网生态系统。

  James.E.Garner看好平安还提到了很多理由。第一,平安拥有一流的寿险以及产险业务,两项业务占到平安总利润的52%。第二,平安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远高于新近下调的最低监管水平,未来可通过发行次级债/混合债大幅提升偿付能力。第三,平安有极具活力、创新及价值导向型的管理团队。第四,平安是非国企,这是与众不同的优势。而国企则面临着加大国家服务的业务风险,比如商业健康险、NPLABS等,以及为推进创新而可能引致监管放松的风险。第五,相对于最新收购中资银行的国内同业相比,平安银行对平安集团股价的威胁较早有所降低。第六,无论从绝对、相对还是历史基准来看,平安股价均不贵。

  寿险盈利能力被忽视

  无独有偶。国际著名研究机构麦格理研究认为,中国寿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很强很稳固,且前景看好,继续看好中国寿险行业。目前中国保险股被低估,现在是买入的好机会。

  “平安寿险过去10年表现优异,调整后净资产收益率一直高于30%,近年来还在上升。我们认为这点被市场忽视了。”麦格理研究说。

  麦格理研究认为,中国寿险公司的损益表结构紊乱,杂项太多,说明不足,未剔除市场异常波动的影响。因此这些公司的基本趋势很难评估,市场往往根据短期项目作出判断,权益资本成本较高。然而它们的基本商业模式远比许多人所想的更稳固。

  麦格理研究称,过去10年,任何寿险公司的利润数都犹如过山车。然而在调整了准备金变化和资本利得/亏损后,基本利润增长情况相对平稳,自2009年以来达到了20%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

  “更值得注意的是净资产收益率。”麦格理研究表示,就报告数字来看,净资产收益率高低差别很大,5年的平均值为16%。但经过调整后的净资产收益率不仅更高,还更一致,并呈逐步攀升之势。包括长期投资回报在内,基本净资产收益率的平均值为20%。此外从长期看,随着业务的成熟,基本净资产收益率将继续上升,这些公司目前有可观的利润储备,可在未来释放。

  《投资者报》记者 薛玉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