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战术争议背后的国足之觞

  • 来源:足球报
  • 关键字:国足
  • 发布时间:2016-10-11 14:10

  走进新闻发布会的高洪波面色严峻,残酷的0比1让所有人都非常失望,这位本土主帅赛后不得不面对一个个尴尬的问题,他表示,十二强赛的10场比赛只打了3场,后面并不是没有机会,他也回应了诸如顾超、球队糟糕表现、临场指挥等问题。

  发布会后的混合采访区,冯潇霆、顾超等球员仍然耐心地接受了采访,但也有不少球员拒绝了,在最远端,中国队代表团团长于洪臣无法回避,他表示,只要有一丝希望,中国队都会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

  混合采访区外便是出口,警方严阵以待,数千名球迷则围在周围,有人喊下课,有人喊加油,有的人带着诡异的笑容看热闹,稍显乱哄哄的场面,折射了中国足球的现状——丰满的理想总是抵不过残酷的现实。

  理想与现实的残酷碰撞,冲击着每一个人,从高洪波,到足协、球员、球迷,还有媒体,但是,一个技战术方面的困惑却戳中了中国足球的最大泪点,而我们之所以要回顾高家军技战术方面的争议,是因为,中国足球从来就不存在单纯的技战术问题,而是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

  到底是442还是532?

  开场之后,因为国家队的进攻集中在左路,很多人都以为,高洪波选择了442的阵型,尽管这个阵型中明显找不到右前卫球员,随后,随着比赛进入均衡,532的阵型充分展现在面前,其中,张琳芃、冯潇霆和任航形成三中卫,赵明剑和于海则是两个边卫,进攻的时候,边卫到中场形成352的阵型,甚至在某种时候,其中一侧的边卫要直接压到最前面,接近于343的阵型。

  但不管如何变化,三中卫或者说五后卫都是根本,高洪波延续了他在客场对韩国,以及主场对伊朗比赛时的战术体系,但恰恰是这个防守体系,成为高洪波赛后备受诟病的原因所在——所知范围内,没有人能够理解这个安排,众说纷纭。

  在高洪波执着自信的532阵型背后,显出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首先从技战术思路来讲,532阵型绝不意味着完全是保守的,李铁在做客一座谈节目时就表示,532有很多演变,比如352、343、3412等等。国足前两战先不说,此次对阵叙利亚,在武汉备战期间,高洪波就在进攻层面进行了极为充分的演练,其中边路进攻的演练是重点,进攻从中卫发起,通过边路和中路的配合,在边路实现突破传中,同时也演练了高球、地面球等多种传中线路。

  在成熟的532体系中,两个边卫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要求有非常强的跑动能力,这一点,高洪波在接受采访时也明确表示过,除此之外,边后卫的拿球能力、传中能力都有极高的要求。

  但在中叙之战中,叙利亚凶狠的逼抢严重限制了国足的原本思路,于海在开场疯狂进攻之后,很快回归“边后卫”角色,赵明剑在很多时候都在后场充当后卫,参与前场进攻并不多。

  比赛中,遭遇逼抢的中国队被迫开始采取一些长传的进攻方式,此时,532的设想遭遇重大挑战,在长传战术中,边卫根本没有时间到前场参与进攻,即便前锋扯到边路控制住球,因为中场参与进攻人数的限制,国足也无法有效进攻。在整个上半场,国足竟然只有2次射门,下半场,落后的国足疯狂进攻,但射门次数也只有尴尬的6次,全场总计8次射门,没有一脚在球门框之内。

  这样的表现,毫无疑问突破了球迷的底线,那么,高洪波为什么执着于5后卫战术呢?

  执着中的梦想与无奈

  目前的中超球队普遍采用4231的战术体系,再加上中国球员阅读比赛能力较差,大部分球员在优势比赛中或许可以践行532战术,一旦遭遇劣势,球员的位置感便出现明显下降,彼此间的配合也变得无所适从。

  在这场和叙利亚的比赛中,开赛采用532的阵型其实也并非不妥,但在上半场球队进攻出现了严重问题的情况下,下半场高洪波仍旧延续532阵型,甚至在第一个和第二个换人之后没有改变阵型,是外界最难以理解的地方。

  高洪波的第一个换人是下半场一开始姜至鹏换下黄博文,然后姜至鹏成为了左边卫,于海到了中场,仍旧是532,第二个换人是第56分钟,叙利亚进球之后,高洪波立刻用武磊换下了张玉宁,球队阵型并没有发生变化,武磊在传达了高洪波的指示之后,球队阵型基本彻底更改为343,但此时的国足,仍旧没有可靠的边路突击手。

  执着的背后,有着高洪波足球理念的影子:高洪波熟悉4后卫阵型,尤其是第一次执教国家队的时候,4231的战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到了贵州人和,高洪波也大体沿用这一战术体系,但他一直对3后卫(或者说5后卫)也非常感冒,比如在贵州人和执教期间,里皮在恒大比赛中4231和352的有效轮转就让高洪波非常钦佩,他当时表示:“里皮在比赛过程之中把阵型从352马上变成4231,这是一个教练员的魄力与自信。”

  2014赛季,江苏舜天执教期间,高洪波开始频频采用352的阵型,结果这一变化引发了江苏球迷的不满,但高洪波一直较为执着地使用352的阵型。

  532或者352,更加考验球员的应变能力,当然,如果使用532打彻头彻尾的防守反击,那是另一回事,但高洪波显然对这一阵型有着非常高的期待,尤其是在国家队集中了国内最优秀的球员时,高洪波或许认为,这是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刻——进可攻,退可守,应对强队弱队都可以。

  所以,5后卫体系一直从客场打韩国坚持到了主场打叙利亚,至于在这场和叙利亚比赛的后期,高洪波临场调整也始终坚持3中卫,或许背后有他倔强性格的影子。

  保守、实力和缺失的自信

  本次12强赛,从客场打韩国到主场打伊朗,一直有声音诟病高洪波的保守,此次10月备战,从武汉到西安,国家队一直封闭集训,甚至为了最后一天的全封闭,发布会提前两天召开,这被外界视为封闭和缺少自信的典型之举。其实,这也是多年以来土帅或者中国足协的锢疾。

  高洪波比较谨慎,不是一个外向开朗的人。客观地说,就叙利亚而言,高洪波如果想避免被人诟病,利利索索排出一个4231的阵型,然后把外界公认的人选安排在他们最擅长的位置,这样去打,即便输了,恐怕高洪波也不用承担太大责任。

  高洪波肯定非常清楚这一点,更何况,高洪波对4231非常熟悉,在接受采访时,他更是表示4231还是他最先在国内使用的,但高洪波没有这么做。所以,在高洪波执着的背后,还有另一层因素。

  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2002世界杯之后,中国国家队实力一直处于下滑状态,期间有人祸,但更大的层面源于球员整体实力的下滑,85、87一代已经是中国足球最后的精英,但他们的黄金时代恰恰是中国最低谷的时期,从89年龄段开始一直到目前的95、97乃至99年龄段,中国足球环境的恶化、青训的缺失让这几个年龄段的球员出现了个技术水平差、实战经验少(看球员成名时间便知)等问题。随后,泡沫化的中国足球又严重影响了球员的心态,高水平外援的涌入,让中超又出现了本土球员作用边缘化、前锋无球可踢或者改打中场等现象。

  其实,在40强赛期间,就有球员对冲入12强赛的前景毫无信心,只不过,在12强赛的大背景下,国脚们的热情被激发,但热情终归代替不了实力。

  作为本土教练员,高洪波对这一切心知肚明,在采访中,高洪波就多次强调了国脚大都是“非核心”的问题,在这种现实下,高洪波12强赛的整体策略确定是保守的,保守体现在5后卫战术体系上,至于在和叙利亚备战中强化进攻的演练固然体现了积极的一面,但整体的策略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这也是532阵型被坚持的深层次原因。

  这一切的背后,固然不能回避个人的责任,但反映出来的是中国足球的实力,揭示了中国足球理想遭遇现实的悲哀。重要的是,接下来,中国足协应当利用12强赛难得的大赛机会,给国家队真正建立起适合的战术打法和风格。

  记者陈永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