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滴滴出行(以下简称“滴滴”)和Uber中国(以下简称Uber)合并后,有关打车软件减少补贴与暗中涨价的新闻就层出不穷。笔者站在用户立场可明显感受到,近几个月打车费用直线飙升。涨价背后,似乎是一家独大的滴滴开始收网了,可问题是市场答应吗?
涨价是必然的,全民狂欢的补贴大战宣告结束
回溯打车平台涨价的节点,每一次重大的合并之后,都是打车平台降低补贴的开始。从8月1日至发稿前,滴滴与Uber合并已有两个多月时间,此后双方占据出行市场达到九成以上份额,成为出行领域绝对的巨头。我们都知道,打车平台的快速发展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皆仰仗狂打“价格战”,几乎所有打车平台都处在亏损状态。滴滴依靠巨额补贴,短短几年内就成为出行领域的霸主。然而商业的本质是逐利的,烧钱补贴只是企业寻求高速发展的历史产物,烧钱大战的结束只不过是早来或晚来的区别。
从当初滴滴与“快的”合并,直至今年8月滴滴与Uber的合并,无不是背后资本力量为了快速解决“烧钱”遗留问题进行撮合。此前烧钱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对于已经占据九成市场的滴滴来说,当下唯一的挑战就是如何实现盈利。如今滴滴获得了绝对的市场主导权,全民狂欢式的补贴注定将成为过去。另外,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盈利压力,停止补贴后,涨价也似乎成了滴滴唯一的选择,虽然许多用户无法接受,甚至向当地消费协会投诉来维护利益,但未来使用滴滴的费用将越来越贵的趋势是无法抵挡的。
烧钱后遗症,惆怅也是必然
Uber官方曾透露在中国一年亏损10亿美元,滴滴虽未公布数字,但有媒体粗略计算其2015年至少亏损100亿元人民币。有关双方在出行领域烧掉的钱究竟是多少,每个调查机构都有不同的数据。然而,滴滴和Uber烧掉了“非常庞大”的一大笔钱,却是公认的事实。依据此前互联网企业发展历程来看,留给滴滴的只有两条路,第一是尽早实现盈利,用赚来的钱填补空缺。第二条路是赶快把财报做得足够好看,选择国外或国内上市,通过股市源源不断的供血来谋求其他出路。
无论走哪条路,都逼迫滴滴要快速地实现正收入,这无疑让被补贴“惯坏”的用户十分不爽。据澎湃新闻调查,自今年6月底开始,滴滴在不同的城市展开了幅度不一的价格调整。在司机端,滴滴在北京将其对司机的补贴减少了36%,而武汉与杭州等城市的司机端补贴降幅超过20%,大连和宁波等城市的司机端补贴降幅超过10%。在乘客端,滴滴也开始了普遍涨价。
在司机与用户此起彼伏的吐槽中,司机大量流失,用户也开始变少。用户开始计算涨价后的滴滴打车费用与出租车的对比,发现双方已开始持平甚至前者有时候还要高上一大截,怨声载道下部分用户重新拥抱出租车,或选择其他出行方式替代滴滴。据国内第三方数据机构易观8月发布的移动出行市场数据显示,月度活跃用户数方面,滴滴已经连续2个月下跌,连续5个月增长的Uber也出现了首次下跌。
可见,此前让滴滴迅速壮大的补贴,正在成为它迈向成功路上的绊脚石。烧钱就像一副春药,高爆发之后也留下无法躲避的后遗症,虽惆怅却是必然。
新一轮服务战将开始
当烧钱趋于冷静,比拼服务就成为主流。此前快车是滴滴多个服务项目里,性价比较高的选择,但自补贴停止后,它将有可能被更有价格优势的顺风车与强调服务质量的专车将替代。在滴滴的各项服务里,快车与专车类似,区别的是专车车型门槛较高,而快车门槛较低、费率也较低。补贴结束后,专车将因为能提供更好的服务而替代快车,去同出租车竞争。而对价格敏感的用户群,或分流到价格更低的顺风车服务里。
正如滴滴政府事务部高级总监凌亢所言,烧钱是市场推广的一种行为,要想在出行领域站稳脚跟,最后拼的仍然是服务。随着市场格局的落定,此前以扩大市场为主要发展目标的滴滴,未来必定将把服务列在发展首位。出行市场经历了前期大规模的价格战之后,现在逐渐地向提升服务品质进行转变,就是从价格补贴向服务补贴进行转变,未来会开辟更多细分的市场。
当然,这也给了出行市场其他竞争者千载难逢的机遇。易到用车作为出行领域的老兵,在血雨腥风的价格战中最终存活下来,与滴滴、Uber并列出行市场前三,如今滴滴和Uber合并,让易到用车又有了新的发展可能。而神州专车作为B2C运营模式中的佼佼者,因为服务更安全、可控与周到成为滴滴劲敌。以往神州专车B2C模式成本高,滴滴价格优势更受用户喜爱,但随着涨价潮与补贴减少,神州专车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如今部分地区神州专车的价格甚至比滴滴更低。
通过连续合并,滴滴已然是出行领域唯一的巨头,面对市场的变化,涨价成了必然。可如果自身服务不继续提升,且对手虎视眈眈,那滴滴Uber的命运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文/师天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