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年终盘点:商品牛推升资源类基金业绩 四成产品难脱“迷你”窘境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QDII
  • 发布时间:2017-01-08 10:16

  由于投资标的不同,2016年QDII的业绩分化也很显著。投资于美股指数、原油、黄金主题QDII表现相对较好,而港股、大中华主题的QDII则表现较差

  2016年谁最风光,自然是投资于海外自然资源板块股票的QDII基金了。据《投资者报》记者对成立于2016年1月1日之前的128只QDII产品业绩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QDII基金平均收益率为6.6%,远远跑赢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2.20%)、混合型基金(-4.24%)、以及债券型基金(0.09%)。从具体品种来看,美股指数、原油、黄金主题QDII表现相对较好,而港股、大中华主题的QDII则表现较差。

  “QDII业绩较好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美元兑人民币升值幅度2016年接近7%;二是欧美国家不断加码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推动欧美股市屡创新高,导致股票型基金QDII业绩跟涨;三是以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2016年强势反弹,带动投资于大宗商品的QDII业绩飙升。”光大证券分析师告诉《投资者报》记者。由于大宗商品期货有望延续2016年下半年的高波动行情,加上港股将继续受低估值、相对强势货币和内地资金流入等利好支持,2017年QDII有望继续保持强势,可以适当关注。

  商品牛助推QDII走出牛市

  2016年,QDII出海可谓“一帆风顺”,成为基金市场表现最好的一类产品。业内人士指出,QDII扬眉吐气,主要还是受益于年初的大宗商品牛市。

  据Wind数据,截至2016年12月31日,排名前10的QDII基金,包括中银标普全球精选、华宝兴业标普油气人民币、上投摩根全球天然资源、华宝兴业标普油气美元、诺安油气能源、华安标普全球石油、工银瑞信国际原油人民币、南方金砖四国、国投瑞银中国价值发现和大成标普500,其2016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依次为49.48%、45.25%、44.59%、35.83%、34.55%、31.63%、25.83%、20.5%、18.91%、18.65%。在这些业绩排名靠前的QDII里,有8只是能源、石油类基金QDII,比如华宝兴业标普油气美元、上投摩根全球天然资源、诺安油气能源、华安标普全球石油、工银瑞信国际原油等QDII均取得逾25%的年化回报。《投资者报》记者打开这些产品的重仓股发现,均重仓投资了美国油气类股票。显然,石油价格强势反弹是这类股票业绩优异的主要原因。

  不过,并不是闭上眼睛随便买一只QDII就能愉快地度过2016年。由于投资标的不同,QDII的业绩分化也很显著。据Wind数据显示,2016年QDII中,最好的品种业绩收益率逼近50%,比如中银标普全球精选;但业绩不好的则亏损超过20%,如广发纳斯达克生物科技美元。具体从投资的区域上看也有差异,布局全球、美国、中国香港、亚太(包括大中华区)的权益类QDII产品收益率分别为5.35%、11.09%、3.4%、0.6%。

  投资港股热度持续攀升

  港股正成为QDII的投资热土。

  据Wind数据,2016年三季度末,可投资于香港市场的QDII数量与可投资美国市场的数量基本相同,但实际的投资金额却大相径庭,港股占比达到67.82%,较上一个季度下滑3.29个百分点。“随着深港通的上线,在内地与香港市场间进行资产配置又多了一条通道,沪港深基金也迎来发行热潮,这对大中华QDII造成一定冲击。”上海证券分析师在其最新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相对沪港深基金,QDII申购赎回时间较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但可在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享受一部分汇兑收益。另一方面来看,香港市场在交易规则、涨跌幅限制、衍生品的丰富程度方面与A股市场存在相当程度的差别,游戏规则并不相同,而QDII产品具有多年海外投资经验,对香港市场的适应能力较强。

  值得一提的是,借助QDII-LOF基金投资中小市值港股成为投资者所关注的热点。不久前新成立的4只QDII基金中,有3只均为QDII-LOF型基金,其中易方达基金发行的两只均为投资海外的指数型基金:易方达香港恒生综合小型股(LOF),易方达标普医疗保健(LOF)。除QDII外,11月还有9只沪港深主题基金成立。

  “深港通开通以后,南下资金注入港股机会增多,更多的内地资金投资于港股会提高港股流动性。特别是港股中小盘,因此吸引了更多外资机构的关注,进而可能提高港股中小盘的估值水平。”大成基金冉凌浩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人民币的贬值压力较大、贬值过程或比较长。在此背景下,QDII基金会更多关注美元或类美元资产。

  四成产品仍是“小迷你”

  尽管QDII产品取得去年平均收益冠军,但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依然有接近四成的产品规模小于1亿元,其中不乏中银标普全球精选(47.98%)、工银瑞信国际原油(24.15%)、南方金砖四国(19.25%)等去年收益率靠前的产品。除此之外,更有15只产品规模低于5000万元,在基金清盘趋向常态化的背景下,投资者更应注意此类基金的清盘风险。

  此外,外汇额度偏紧也限制了QDII的运作空间。商品基金在单一资产获利难度提升、资产配置需求愈发旺盛的情况下本应出现小规模发行潮,但监管层考虑到期货市场发展尚不成熟,在商品类基金的审批上慎之又慎。

  在美国进入加息周期、人民币持续贬值的背景下,利差优势使得进行海外配置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再加上外围市场如美股、大宗商品等持续展现出良好的赚钱效应,QDII额度持续紧张,暂停大额申购或暂时关闭申购通道的基金比例持续提高,截至目前,占比已近五成。“我们注意到外汇管理局自2015年3月之后并没有审批新的QDII额度,并在去年9月份明确表示暂不会新批QDII额度。在这种情况下,基金公司除了限老发新、做好存量管理之外,借道沪港通与深港通绕过QDII额度限制投资于香港市场成为另一个选择。”业内人士如是建议。

  《投资者报》记者 罗雪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