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福祉产业期待大发展

  • 来源:中国对外贸易
  • 关键字:福祉产业,养老服务
  • 发布时间:2017-01-14 10:04

  据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养老服务市场消费需求约在3万亿元以上,而2050年左右,市场需求将达到5万亿元。

  目前,在我国8502万残疾人中,39%的残疾人有配置康复辅具的需求,但实际配置率仅有7.31%。此外,据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养老服务市场消费需求约在3万亿元以上,而2050年左右,市场需求将达到5万亿元。

  有需求就意味着有市场,可以说,国内一个规模庞大的福祉产业正在形成。

  智能化成新趋势

  在智能硬件大热的今天,能让智能化的产品走进生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相比与普通人,残疾人、老人等弱势群体对智能化产品的需求更迫切,因为他们更需要通过辅助器具方便自己的生活。

  作为涉及残疾人、老年人用品用具、康复和护理设备的世界级的博览会,2016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火爆空前,很多残障人士及老人自发结伴或由家人陪同前往。现场陈列着种类繁多辅具器材,平衡驱动电动轮椅、3D打印前臂肌电义肢、智能仿生手、智能导航盲杖……

  据中国残联康复部主任胡向阳介绍,目前,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和超过2亿老年人。“辅助器具服务是残疾人补偿和改善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在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展台现场,可以看到供人体验的头控仪、单目眼控仪和双目眼控仪,体验者在现场即可使用头、眼睛操作电脑完成打字、游戏、上网等功能,更有现场观众在使用设备的同时还不忘感叹技术的神奇。

  通过肌肉电极信号的分析和智能驱动,安装了机械手的残疾人就能使用仿生手实现握手、倒水、提重物等日常活动。现场一款平衡驱动电动轮椅也吸引了很多残疾人的目光,工作人员介绍,这款电动轮椅采用分体结构,而且还装有陀螺仪路面识别系统,可以实现上坡自动增加动力和提高下坡安全性。

  不少残疾人和老年人都表示大开眼界,十分高兴有这么多可用的器材,甚至在展会结束后还流连忘返。而博览会上设置的体验专区,更让普通群众真切地感受到残障人士生活的不便。

  来自瑞士峰力听力集团的一位负责人表示,中国在福祉器材这方面欠发达,让更多中国人了解国际领先的福祉器材是他们参会的一大目的。

  养老服务业供需不平衡

  国家统计局发布2016年前三季度服务业数据显示,占GDP比重达52.8%的服务业同比去年实现增长7.6%,其中,在前8个月的服务业企业调查中,养老服务业表现突出,同比增长17.7%,一时间,社会各界的目光再度聚焦到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环境上来。

  一份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在2015年7月发布的我国首个《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就对外揭示了我国养老机构令人堪忧的生存现状:一方面,我国养老服务供给紧张。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服务床位551.4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6张;另一方面,面对巨大的养老市场需求,养老服务机构却普遍面临着难以对接需求的尴尬。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超过三成养老机构处于亏损状态,全国养老机构平均空置率达到48%。

  全国老龄办政策研究部副主任李志宏近日透露,据测算,4年后,也就是2020年,中国的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200万,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2900万。中国的老龄化进程日趋严峻。伴随着这一进程,失能、高龄、空巢和独居等养老服务重点对象大幅增加。

  据测算,失能老年人将持续增长到2020年的4200万,2030年的6168万,2050年的9750万;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持续增加到2020年的2900万,2030年的4300万,2050年的1.08亿;空巢和独居老年人则持续递增到2020年的1.18亿,2030年的1.8亿,2050年的2.62亿。

  “这一发展态势,对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而言,既是倒逼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基础动力,也是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最大机遇。”李志宏说。

  进军养老服务产业,日本有想法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在中日老龄产业交流会上并发布了《日本老龄产业企业名录》。该名录共收录了63家已在中国开展养老服务或期待进入中国养老服务市场的日本企业,涵盖了养老看护服务、养老设施建设、养老福祉用品、养老健康食品等多个领域。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北京事务所所长田端祥久介绍说:“2015年底,中国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共有1.43亿,约占中国总人口的10.5%;而日本早在1985年时,老龄化的比率就已突破10%,比中国提前3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

  在谈到日本养老产业发展的经验时,田端祥久表示:“30多年来,日本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特别是自2000年4月日本正式实施《介护保险法》以来,养老业由日本全社会共同来承担,涉足养老服务产业领域的民营企业在日本得到迅猛发展。如今,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日本养老服务产业的运营主体。”

  2016年6月,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了《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也提出将在未来一到两年内在中国一些城市试点导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无独有偶,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又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降低准入门槛,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因此,“我相信,随着中国养老保险相关体系的完善升级,中国的养老服务市场将出现爆发式增长,而民营企业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田端祥久说。

  田端祥久进一步谈到:“由于日本较中国提前进入了老龄社会,因此,日本企业在养老服务模式、看护产品的开发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福祉用品开发方面,有调查显示,日本目前已经有4万余种福祉用品,而中国目前仅有2000余种。因此,一方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一方拥有丰富的经验与产品,未来中日两国在养老服务相关产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将非常多,而且会有越来越多的日本养老相关企业期待进入中国市场。”

  文/本刊记者 王莉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