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企业的数据素养

  企业要具备数据化运营的能力,员工要具备基本的数据素养。数据化可以解释为阅读、操作、分析和讨论数据的能力。这也是Qlik认为的数据素养的基本要素。

  时至今日,我们应该对大数据有重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个新的提升工作效率的工具,更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是重要的生产力。在我国,大数据已经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是“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已经公布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大数据相关产品和服务业务收入将突破1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30%左右。

  如果2016年以前可以称之为大数据发展的“上半场”,其核心工作是大数据市场的教育,那么从2017年开始,大数据将进入“下半场”,其核心任务是全面推进大数据的应用,特别是行业应用。和云计算一样,大数据也是企业业务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抓手”。国家的重视与扶持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那么大数据厂商和企业用户又该如何利用好这一契机,加速大数据应用的落地呢?

  大数据是能力,更是一种素养

  提到Qlik公司,可能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2016年2月,Qlik再次位列Gartner商业智能与分析平台魔力象限报告的领导者象限,这已经是Qlik连续6年位列领导者象限。用Qlik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潘应麟(Arics Poon)的话说,Qlik是商业智能(BI)领域颠覆性的力量。

  大数据概念的普及、云计算的应用,以及社交网络、移动应用在中国的快速兴起,促使中国企业用户更加关注大数据应用,同时也推动了商业智能在中国的迅猛发展。“2017年,可视化分析平台的探索将成为大数据应用的重点和热点之一。每个员工对大数据的认知和数据素养的提升,将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大数据实践。“潘应麟表示。

  2017年是数据化元年,这是Qlik给出的判断。未来,整个社会是以数据为驱动的,企业的决策是以数据为依据的。这是数据化带来的最大变化。实现数据化需要一个过程,不仅需要“趁手”的大数据工具,更需要具有数据素养的人。这里说的人既包括那些专业的大数据工程师和科学家,也包括企业普通的员工。毫无疑问,数据化将引领信息化的新风尚。

  在数据化时代,有哪些新的趋势、热点值得关注呢?

  在大数据刚出现时,很多人认为大数据可以取代商业智能。其实,大数据与商业智能并不矛盾,大数据只是一种实现商业智能的更先进、更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传统的商业智能应用通常部署在企业内部,比如部署在企业本地的数据仓库。Qlik认为,2017年是云计算的一个爆发点,大量的商业智能应用将部署在云端,而且混合云的应用方式更受企业青睐。传统的商业智能主要工作是制作让领导看的各种报告和报表。传统的商业智能是管理层专享的。但是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以及可视化分析功能的增强,数据分析的效率持续走高,而数据分析的成本不断降低,即使是普通员工也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数据分析和挖掘工作。现代化的商业智能成了大众的“福利”。

  以前,企业出于集中管理的需求而采用商业智能系统,看重灵活性与规模化,有时可能会为了达到管理的目的而牺牲敏捷性。潘应麟表示,从2017年开始,现代化商业智能将逐渐取代传统商业智能,追求弹性和开放平台,让更多的员工受惠。

  大数据分析再也不是少数管理层和专家的专利。客观上,自助式的可视化分析工具的成熟促进了大数据应用的“平民化”发展,让那些希望自己掌控信息的处理、分析和挖掘的企业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和选择权。以前,企业为了分析而分析,分析是目的。现在,分析是面向用户和需求的,分析的焦点转向了定制分析应用和应用中的分析。大数据工具渐渐变成了一个易于获取的商品,一些桌面的可视化应用已经是免费的。未来,人们将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实现可视化的分析,探讨数据,获得更深入的商业洞察。

  大数据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素养。大数据的概念刚出现时,很多人理所当然地将大数据认定为是“阳春白雪”,是只有大数据科学家才玩得转的技术和应用。但是,当人们发现大数据应用无处不在,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才逐渐认识到,大数据不应该被当成一门深奥的学科,只供理论研究,而应该成为每个企业甚至每个员工的一种能力,或者说应该具备的一种专业素养。

  现在,许多大数据企业得到这样一种共识——人人都是数据科学家,它的意思是,即使你不具备高等数学、数据建模等专业知识,也可以轻松自如地应用大数据的工具、方法,快速获得想要的分析结果,并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和行动的指南。

  企业要具备数据化运营的能力,员工要具备基本的数据素养。数据化可以解释为阅读、操作、分析和讨论数据的能力。这也是Qlik认为的数据素养的基本内涵。

  “我们尝试建立一个大数据的培养体系,在普遍提升企业员工的数据素养的同时,更多更好地培养大数据工程师、大数据科学家。”潘应麟表示,“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可信的数据化环境,让用户放心地使用数据。”

  善于发现大数据商机

  《规划》中提出了大数据的七大任务:强化大数据技术产品研发,深化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促进行业大数据应用发展,加快大数据产业主体培育,推进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大数据产业支撑体系,提升大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大数据的发展可以从行业入手,抓住几个热点领域,比如工业大数据、政府大数据、制造业大数据、安全大数据等,率先取得突破。

  “Qlik的成功经验之一是在几个行业做得非常深入,比如制造、科技、零售、医药等行业。”潘应麟介绍说,“不过,我们做的是通用的产品平台,并不受行业的限制。现阶段,我们不会刻意走垂直行业发展这条道路。Qlik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客户推动,我们会根据某个行业客户的需求,比如汽车行业,为行业内的大客户提供一个行业性的支持平台。另一个推动力是技术创新。我们会进一步释放自己在技术、平台方面的创新能力,并与一些新兴技术相结合,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

  举例来说,全球的制造业都在向智能制造转型。制造过程会产生大量数据,机器人的引入也会对数据产生很多需求。制造企业需要一个易于使用、低成本的分析平台,将各种不同的制造数据进行汇集和分析。这就是大数据的一个机会。

  另一个例子是金融行业,一方面,金融企业希望利用大数据进行风险分析和管控;另一方面,所有的企业都需要更精细地管理自己的消费,进行财务管理等。这也给大数据的应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在行业内进行业务拓展时,我们首先要深入了解行业用户的实际需求,或者借助行业合作伙伴的力量,通过建立一个生态系统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数据可视化分析的产品,更是一种能力,在解决用户实际应用问题的同时,不断提升用户的数据素养。”潘应麟表示。

  数据的公开和共享也是大数据的一个热点。2017年1月,中国数据共享公约组织正式成立,其核心任务是促进数据提供商、服务提供商、技术提供商、数据需求方,以及研究机构在数据基础材料、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和数据服务、数据安全流通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整合行业资源,建立新型大数据流通产业体系。

  Qlik在数据公开和共享方面也做了很多积极的工作和有益探索。2016年底,Qlik将100多家金融机构的公开数据接入到自己的平台上,企业用户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股票、证券,以及相关金融业务方面的预测和分析。另外,Qlik的平台中也接入了一些联合国、美国政府的公开数据。Qlik会把这些数据资源慢慢开放出来,供合作伙伴分享。Qlik也希望在中国与合作伙伴建立类似的合作关系,促进数据的公开与共享。

  善于借力

  作为可视化分析市场的领导者,Qlik近几年一直在通过战略性并购和自主研发,不断丰富自己的大数据解决方案。

  2016年7月,Qlik与百度的云计算事业部签署合作协议,正式成为百度开放云在中国市场的数据分析合作伙伴。百度计划利用Qlik独一无二的可视化分析技术完善百度的云服务平台,包括将Qlik的可视化分析平台Qlik Sense与百度Palo整合在一起,在Palo OLAP引擎之上实现自助的可视化分析能力。同时,双方还计划联手进行市场推广。

  “我们与百度云合作的第一步是,先建立一个接口,利用百度的结构化数据进行关联性分析。”潘应麟进一步解释说,“我们的策略是按照不同行业的需求,进行应用场景化的探索,最终将这些真实的行业大数据应用场景嵌入到软件中。我们与百度云先在技术层面进行合作,打通底层连接,实现数据的互通和自由获取,同时测试性能,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和稳定。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建立生态系统,不仅仅着眼于内部数据的处理,还要实现与更多数据服务平台的连接和数据交换。”

  Qlik即将公布新的产品版本,不断优化关联分析功能。另外,像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云计算等都是Qlik关注的技术方向。

  本报记者 郭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