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情人节

  大数据能够帮你走出爱的困境吗

  你知道西方情人节——圣瓦伦丁节(St Valentine’s Day)的由来吗?

  公元三世纪的罗马圣人圣瓦伦丁,因为违抗罗马皇帝禁止士兵结婚的命令,悄悄为相爱的男女举行婚礼,在公元269年2月14日被处死。后世的人们为了纪念他的伟大牺牲,将这一天命名为“圣瓦伦丁节”。

  所以,情人节的本意,其实是用来歌颂无私的牺牲和冲破禁锢的爱情。

  到了已经没有太多爱情禁忌的今天,对爱情的追求却又走进了新的困境——比如,今天的世界有着空前规模的单身人口和无比发达的通讯交通手段,不少人依然抱怨找不到爱、配不上对、结不了婚。

  没有了圣瓦伦丁,谁是21世纪爱的拯救者?

  似乎是大数据。

  我的好友莎拉,35岁的伦敦单身女白领,从上个月开始就一直在Tinder上焦虑地翻来覆去寻找情人节约会对象。

  Tinder是一款非常流行的交友App,具有特别鲜明的大数据时代特色:它会基于你的地理位置,每天为你推荐一定距离内的数个“可约会对象”。而且,为了帮你节省时间,它还会根据你和对方在社交媒体上列出的共同兴趣和共同好友,为这些“可约会对象”给出评分,得分最高者优先展示。

  一旦双方“对上眼”,就可以互发消息、互相关注、线下见面,进入实质性约会。

  我有些疑惑地问莎拉,为什么要是“一定距离内”呢?这难道不是减少了可能性吗?

  她解释说,因为大家都太忙,如果相隔太远,约会的动力和频率就会降低,成功的概率就比较小,“比如我在Tinder上找到的一位持续时间较长的男友,就住在我家两个街区之外,我们都是忙碌的‘中层’,最经常的约会就是周末一起在社区网球中心打球”。

  据说上线两个月内,这款App就配对了100万对男女,并且已经进行国际化扩张,也有进军中国的计划。

  但是,莎拉还是没有在上面找到合适的情人节约会对象。事实上,作为资深用户的她,尽管每月都会见几个App推荐的“可约会对象”,也有过数段短暂的“恋情”,却至今仍然没有找到“真命天子”。

  “有的是‘见光死’,有的是人生目标不一致,有的是一开始觉得很谈得来,后来就渐渐不了了之”,她沮丧地告诉我,“看来我又要独自过一个尴尬的情人节了。”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握有一份经过精心计算且不断更新的“可约会对象”名单,为什么还是找不到“爱”呢?

  和视频另一端的母亲聊起这个话题。从来不过情人节的她一听就笑了:“就是因为你们计算得太多啦。哪有什么深奥的爱,不就是水到渠成、相互扶持吗——爱是过出来的,不是算出来的……”

  文/李赛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