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23的最低首发纪录,会有球队打破吗?

  • 来源:足球报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03-15 11:43

  2017赛季中超联赛打完了第一轮,U23新政和外援新政都遭遇了极大的挑战,其中U23新政引发了更多的争议。

  首先来看U23球员的出场情况,三场比赛争议极大:在率先进行的贵州智诚和辽宁宏运的比赛中,智诚2名U23小将首发,闵俊麟打满全场,梁学铭打了77分钟,智诚的坚定让人动容,然而辽宁队在第16分钟就换下了王峤,引发了激烈的讨论;上港和亚泰的比赛中,上港U23球员张华晨在第30分钟被换下,亚泰的周大地则半场结束后换下,后者属于相对正常的换人;力帆和延边的比赛,力帆的南松打了89分钟,而延边的金成俊在第27分钟就被换下。

  其他5场比赛没有争议:权健U23球员刘奕鸣打满全场,郑达伦、苏缘杰替补出场,权健是使用U23球员最多的球队,富力的黄政宇同样打满全场表现不俗;鲁能和泰达的比赛,崔巍和杨立瑜分别打了57和58分钟,属于正常换人,此外鲁能99小将郭田雨登场;华夏和建业的比赛,高准翼首发中后卫,钟晋宝和胡靖航则联袂首发,钟晋宝打了62分钟,胡靖航打满全场,高准翼打满全场;申花和苏宁的比赛,徐骏敏打了51分钟,高天意打了半场;恒大和国安的比赛,陈泽鹏打了75分钟,唐诗则打了76分钟,其中唐诗表现出色。

  首轮U23上场球员总人数为22人,平均上场时间超过54分钟,各俱乐部总体上对新政都比较配合。

  在三家有争议的俱乐部的U23换人中,辽宁是第16分钟,延边是在第27分钟,上港则是在第30分钟。在这样的时间点换人,意味着教练认为这些球员根本无法帮助球队。针对这三家俱乐部的做法,舆论基本上是分化的:部分球迷再次抨击U23政策,认为属于拔苗助长,同时认为球队任何时候换人,只要不违反政策就没问题;另一种观点认为,上半场过早地换人,各俱乐部的做法有不妥之处,完全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也凸显了这些俱乐部对于青训的轻视。

  客观来讲,U23新政的推出确实有可能导致一些问题,从规则来讲,各球队任何时间换人都属于自己的权利和自由,更何况,辽宁队因为过早地浪费了一个换人名额,也遭受了当门将被罚下时没有换人名额的“惩罚”。此外,上港虽属豪门,但球员来自根宝足校,自身的青训系统尚未完善,确实缺乏优秀的年轻球员,否则他们也不至于租借韦世豪,但韦世豪磨合时间较短没有出场。更重要的是,辽宁和延边都有沉重的保级压力。

  理论上,U23新政未来还有可能出现极端情况:开场1分钟换下U23球员,如果出现这个局面,那恐怕直接就是国际玩笑。不过,辽宁宏运第一天创下一个16分钟换下首发U23球员的低标杆后,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此后开战的球队U23球员时间都要更长。如果以后出现极端情况,打破辽宁宏运的最低纪录,相关俱乐部恐怕会成为舆论的目标。足协没有任何理由处罚俱乐部,但考虑到新政出自体育总局乃至更高层的意见,俱乐部方面对此应当会有所顾忌,谁也不想成为负面的出头鸟。

  当然,从完善政策的角度,中国足协确有必要在和各俱乐部协商之后出台补充措施,有人提议,在上半场(45分钟时间)内,在场上只有一名U23球员的情况下,如果换下这名球员,必须使用另一名U23球员,再次换人不受限制,等等,具体的规定可以讨论。

  和U23新政相比,外援新政首当其冲的影响就是,一些高价外援成为了“看客”,比如辽宁史上最贵外援、1300万欧元的乌贾坐在了看台上,这无疑是极大的浪费,而在权健和富力的比赛后,卡纳瓦罗也忍不住再次吐槽了外援新政对球队的负面影响。

  目前联赛只有一轮,问题还没完全显露,新政影响未来还有待继续观察。

  记者陈永评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