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明代铜佛,品渊源文化 方知艺术之路甚远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明代铜佛,文化,艺术
  • 发布时间:2017-04-01 14:59

  黄金分割谓之知,男女皆宜即为道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铜佛艺术源远流长。自佛教传入中国后,铜佛造像艺术便开始蓬勃发展,尤其是佛教传入之初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发展成熟后期的明代。前不久,有幸在北京亮马国际珠宝古玩城亲眼见到明代铜佛,更是让我对铜佛艺术倍增敬畏。

  古代铜及其合金神、佛造像是各种佛造像中的一朵奇葩

  其实,自佛教东汉时期传入我国中原地区,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历代流传下来的各类佛像,在材质上就有很大的不同。不仅有金铜佛、石雕石刻佛、木佛,还有泥塑佛、玉佛、瓷佛等,其中以金铜佛、石佛最受后人珍视。而古代铜及其合金神、佛造像是各种佛造像中的一朵奇葩,成为了如今佛像投资市场的主体。

  佛教造像,材质纷繁各异,保存起来也难易有别。相对而言,以金属和岩石最宜保存,因此,我国现存最多的就是金属像和石雕像。

  据资料记载,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一类是用青铜即铜锡、铅合金铸造;一类用黄铜、铜锌合金铸造,表面鎏金的可移动的佛教造像,叫金铜佛造像;还有一类则是人们通常将表面不作任何处理的铜铸佛像也称为“金铜佛”。

  明代铜佛造像

  突出的特点在于“精美”

  精致细美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有二:一是政治需求,二是制作工序的特殊。

  明代与佛是很有缘的,这当然要提到和尚出身的皇帝朱元璋。由于他极其推崇佛教,铜佛造像受到欢迎。受他的影响,明代的皇室对佛教给予了很大的扶植,加之政治方面沟通与交流的需要,使明代佛教呈现出一时的繁盛。

  另外,制作工序特殊,匠师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制作,否则便会犯下过错,甚至引来杀身之祸。因此,匠师们只能投身于精益求精的工艺技术之上。这也就造就了样式变化极其缓慢,时代风格不明显的特点。

  明代铜佛像的制造便在这种情况下,呈现出特有的精致细美。

  资料记载,鉴宝大师王长启先生曾表示,明代佛像面相丰润,细眉长目,高鼻,薄唇,额头较宽,大耳下垂,表情庄重而不失柔和。身材比较匀称协调,衣着轻薄贴身,线条流动柔和,衣褶转折自若。

  可见,明代佛像纹饰简明,形象生动,的确精美。

  结语

  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对既有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佛教铜佛造像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历史作用 ,需要被理解和欣赏,也正在被理解和欣赏。

  文/巩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