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步枪的仿制与研制(六)

  • 来源:兵器知识
  • 关键字:步枪,三八式步枪
  • 发布时间:2017-06-02 14:16

  日本三八式步枪的仿制及对中国小口径研制的影响

  三八式步枪

  1904~1905年,日本和俄罗斯在中国东北进行了一场利益争夺战,当时日本军队用的三十年式步枪遇上风雪尘沙后,卡壳等故障频发。此役后,提高步枪防尘性能被日军提上了议事日程。小仓兵工厂的友坂成章(1852~1915)和南部麟次郎(1869~1949)参照德国M1898步枪,进行了如下改进:汲取了德国M1898步枪闭锁机构的精华,将两件组成的机体改为一体化,简单且易于加工;加了罩在枪机上的防尘盖;保险机的操作由钩拉式改成按压式;机匣正上方有了两个排气孔,遇到断壳时放气保安全等。由于是日本明治38年(1905年)定型生产,称三八式步枪,中国人俗称“三八大盖”,因其枪机上方有一整块跟随拉机柄移动的拱形防尘盖而得名。日本1907~1945年间生产了340万多支,装备了近40年,是日军参加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主力步枪。该枪也曾出口到中国之外的其它国家,如一战时俄罗斯购置了至少60万支,英国也曾购买13万支。在中国民兵武器装备陈列馆里还有铭文“PUBLICAMEXI.CANA”(西班牙文)的三八式步枪,是当年墨西哥政府向日本购买的步枪。

  该枪采用最长的枪管、前方双突笋的回转闭锁、双排单进弹仓供弹、桥夹续装枪弹、击针尾部与保险机构融合的机构。从结构上讲,三八式步枪在吸收德M1898步枪经验的基础上,结构简单、射击精度高、战场勤务性好、枪托的接口尺寸更适合亚洲人种。有的功能改进得好,如开启弹仓的底盖卡笋,由深藏的凹坑式改成扳机护圈前内侧的按钮式,方便安全;有的功能增加得好,如增加了弹罄提示,是后来自动步枪空仓挂机的先驱。但有些设计考虑过细,成效不显著,如采用弓形膛线,弹膛正上方钻有两个排气孔等。使用中反应强烈的是防尘盖的设计比较笨拙,在开拴抽壳送弹的过程中会有响声,对于部队夜间偷袭时的隐蔽行动不利,指挥官通常命令士兵卸下来。

  三八式步、马枪都配有三十年(1897年)式刺刀,全长525毫米,刀体长400毫米,质量690克。因为日本重视刺刀的作用,在《步兵操典》的纲领中写道“决定战斗最终胜负的方式是刺刀突击”。装上刺刀的全枪长,除了俄罗斯M1891步枪外,它是二战时期军用步枪之中最长的步枪。

  以后派生了几种变形枪,有6.5毫米三八式马枪、6.5毫米四四式马枪、6.5毫米九七式狙击步枪等。

  1931年到1945年,中华民族被迫投入到时间最长、最为惨烈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大量使用的是德国7.92毫米系列步枪,包括购买德M1888步枪和仿制的汉造七九步枪、购买德M1898步枪和仿制的中正式步枪。日本人大量使用的是6.5毫米三八式步枪。提到三八式步枪不得不回忆的是,日本侵略者曾用三八式步枪杀害过无数中国同胞,用三十年式刺刀挑死过中国孕妇和婴儿,犯下了滔天罪行。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日本军国主义驱使下的造孽,三八式步枪的枪口下挂着日本的“膏药旗”,是中国人心中的残忍……2003年12月9日,前总理温家宝在访美期间的一次宴会上说:“我出生于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幼小时,在侵略者的刺刀前,我依偎在母亲怀里的情形,至今难以忘怀……”日本三八式步枪刺刀的血淋淋的记忆时不时在中国人民心中回放。

  但是日本鬼子万万没有想到,中国人民缴获过来这种枪,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打得他们举手投降,军国主义的罪魁祸首经过国际法庭审判,被处以绞刑。在东方反法西斯战场上,当年曾广泛流传的歌曲:“我缴获一支三八枪,乌油油,亮光光,把子弹推上膛,仇恨凝在准星上,瞄准侵略者,射向狗豺狼,叭勾嘿,穿它一个透心凉!”一直回旋在中国上空,激励人们不要忘却过去。

  中国的仿制

  在1949年以前,中国仿制的枪械主要是德国的,仿制日本的较少。原因是中国自洋务远动以来中央层面一直在沿袭德国系列,7.92毫米枪弹已推成制式,6.5毫米枪弹得不到赏识。

  从当时各地官方角度,仿制日本步枪和枪弹的以山西最多。山西兵工厂从1924年开始仿制,弹膛上方有“晋造”和“六五步枪”铭文,有的在枪号前加一个“田”字,当时兵工厂总办姓田。其它仿制三八步枪的单位很多,数量很少,多是作坊式生产。

  在北京市原方家胡同46号(北京雍和宫大街52号)有个英国人经营的铁艺公司,1940年被日本接管,改名杉浦工厂,1941年再改名为北支那野战兵器厂,拥有2000多名工人,隶属于日军华北总部,主要为侵华日军维修军械,并利用一些剩余武器配件组装枪械,比较成熟的是北支一九式手枪和马枪(日本三十年式马枪)。“北支一九”中“北支”是指“北部支那”,即指华北;“一九”是指日本昭和19年,即1944年。

  该厂在石家庄还设有分厂,称为“北支那野战兵器厂石门分厂”,原厂址位于石家庄北道岔附近,由日军少校阿贺主持厂务。该厂在为侵华日军维修军械的同时,还利用自有设备生产过“石门兰式”步枪。该枪口径为6.5毫米,全枪长1073毫米,枪管长580毫米,全枪质量约3.5千克,表尺射程2000米;片状准星,没有护翼,枪全长短于三八式步枪,长于三八式马枪,其余外部特征均与三八式步枪相似,做工比原厂的三八式步枪逊色很多,主要装备给驻石及周边县城的伪军使用,解放战争胜利后,该枪被国民党政府配发给二线部队和警察使用。

  1947年大连五一机器厂仿制过缩短型三八式步枪。枪管长580毫米,枪全长为1065毫米。机匣上方有该厂的五角星厂标钢印和两个日式标志性的泄气孔,竖写铭文“德林式”。王德林,1873年生,山东省沂南县人。1895年到吉林谋生。1903年组织数百义民,树起“排俄救国被逼为寇”的大旗,展开反抗帝俄的斗争。1907年所部被吉林督军孟恩远收编。1932年1月,成立中国国民救国军,任总指挥,率部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振奋了民族精神,对吉林乃至于全国抗战都有很大的鼓舞。2015年被国家列入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尽管三八步枪中国仿制较少,但它在我军将士中可谓是名噪一时。在中国的“知名度”之高,很难再找到与之相匹敌的步枪了。究其原因,“三八大盖”在中国人心目中可绝不仅仅是一支普通的枪,这把枪浓缩了14年抗战的历史,因此中国人对其有着极为复杂的感情色彩。1949年开国大典上,两个步兵方队用的就是三八式步枪,是此前从4个野战军选送的成色最新的。

  中国小口径步枪的起步

  日本的枪械,从手枪到机枪的研制基本是在仿制基础上改进,但改进水平较差,其中最好的是三八式步枪,在德国M1898步枪的基础上又做了进一步简化,人机工效得到优化,加工制造工艺性提高。但在枪弹设计上并不成功,当初设计思想偏好于远距离精度和威力,忽略了400米距离内的杀伤效果,经过战场使用,给人们的粗略印象是“三八式步枪的6.5毫米口径小,杀伤威力不足”。这种印象曾是中国的小口径步枪研制迟缓的原因之一。因为到了上世纪70年代后,一些抗日的老兵晋升为军队团以上各级领导干部,对武器发展的抉择影响力较高。经历抗日战争的许多老军人们说:三八式步枪6.5毫米弹头的口径小,打到身上常是一个小眼,打到日本鬼子身上,过些天鬼子又回来了;打到我们抗日战士身上,养养伤接着上前线抗日。

  我国小口径步枪的研制从1971年开始,经过7个会战组(浙江、安徽、江苏、广州、兰州、北京、沈阳、四川,27个厂,3个研究所,2所专业学校,1个基地)多口径竞争,1974年4月,分别在湖南辰溪和浙江云和进行了汇报演示。演示后决定缩短战线、保留5.8毫米口径和6.0毫米口径的武器系统(共6个主要工厂),集中力量开展新小口径弹和枪的研制工作。1977年9月开始在国家靶场进行两种小口径枪弹的选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8毫米和6.0毫米枪弹在600米以内的各项性能均优于1956式7.62毫米枪弹,而5.8毫米枪弹的综合性能稍好于6.0毫米枪弹。论证部门建议在5.8毫米口径上发展我国小口径步枪系统。

  当时为扭转军队领导机关中对小口径的抵触情绪,军方论证部门开展了大力宣传工作,他们到军事科学院、总参军训部、总参军务部、总参装备部……等许多部门进行宣讲。还专门印刷了《论小口径步枪优越性》、《轻武器发展趋势》等文章。在全国军以上干部集训中,老一代轻武器专家程尔康在“现代轻武器发展”讲座中也不失时机地将小口径观点融入进去。1978~1979年间,主管轻武器的军械部曾多次出面组织小口径步枪的汇报演示。

  1978年5月30日~6月12日,在北京郊区的燕山脚下,举行了小口径步枪打肥皂、打猪、打羊的杀伤生物试验演示。期间,当时副总参谋长李达、张才千和总后副部长张令彬也曾率队观看。当时的试验结论是:“新的小口径枪弹的杀伤威力比1956年式枪弹有提高,表现为皮肤出口增大,出口皮下死腔增大,弹道周围崩解碎裂的组织(失活组织)增多。弹道创伤的特点是:入口小,出口大,伤道呈喇叭空腔形;弹道周围组织损伤严重,出口皮下形成巨大死腔,内脏器官炸裂严重,急性体内失血可造成动物当场死亡。”眼见为实,见到高初速的小口径弹的杀伤作用比普通的7.62毫米枪弹的杀伤作用明显厉害,才扭转了许多人脑海中的印象,高初速的小口径弹丸在近距离的杀伤作用没有必要怀疑了。

  其实这里有着误解,三八式步枪口径只比7.62毫米小1毫米多,为什么战场反应效果差得多呢?主要是三八式步枪采用了当时军用步枪中最小的膛线缠距,只有200毫米,其它步枪至少是240毫米。缠距短,射出的弹头转速快,飞行时陀螺稳定效果好。所以该弹在近距离击中目标时不易翻滚,传递给目标的能量少,杀伤效果就差。把杀伤力小的原因单纯归罪于口径小,有点冤枉。其实,同样三八式6.5毫米步枪弹,在远距离击中目标时也容易产生弹头翻滚。1932年我淞沪抗战部队就曾反映,三八式6.5毫米枪弹的出口创伤显著大于汉阳造7.92毫米步枪弹的出口创伤。

  文/马式曾 孙成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