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

  • 来源:家教世界
  • 关键字:阡陌
  • 发布时间:2017-06-21 15:00

  【释义】

  田地中间纵横交错的小路。

  【辨析】

  “阡”和“陌”的繁体字写法都是“阜”字旁(本义是土山、土埂),后简化为“阝”旁,注意不要写成单人旁或提手旁。

  【起源与演变】

  《说文解字》中有“路东西为陌,南北为阡”。阡陌最早在秦汉时期是指田界、田垄,后泛指田间的小路。到了两晋南北朝和唐代,又引申出途径、门路之义。古人认为,往南是生的方向,往北是死的方向,因此,“阡”也有“通往坟墓的道路”的意思。如杜甫《故武卫将军挽词》之三:“哀挽青门去,新阡绛水遥。”“阡”也由此引申为坟墓的意思,如“阡原”“阡兆”都是墓地的意思。“陌”原本的意思是指田间的小路,后也演变为泛指道路、街道,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例句】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字里字外】

  “废井田,开阡陌”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中一条重要的措施。据说,夏朝实行过井田制。商朝、周朝的井田制沿袭了夏朝的制度,到西周时已经发展得很充分。

  井田制就是把耕地划分为一定面积的方田,周围有经界,中间有水沟,阡陌纵横,像一个“井”字。一井田分为九个方块,周围的八块田由八户耕种,称为私田,私田收成全部归耕户所有;中间是公田,由八户共同耕种,收入全部上交统治者。到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普及,使得农业生产力大大地提升,庶民都自己开垦私田,而荒废公田,井田制逐渐瓦解。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指的是废除井田制度,允许人们开荒和买卖土地,去掉原来由“阡陌”规划出来的贵族封疆。这样就打破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