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进入AI即服务时代

  在人工智能一日千里的时代,云计算为社会和经济带来的量变与质变究竟是什么?在马化腾看来,云已经成为产业革新的原动力、新型社会管理的主平台、人工智能的强载体。

  谷歌AlphaGO战胜国际顶尖围棋大师,让人们对AI(人工智能)的关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再次引发“人工智能到底可不可怕?”的大讨论。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前不久举行的“云+未来”峰会上表示,在云还没有发展得非常成熟的时候,人工智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目前的人工智能是可知、可管、可控的。

  毫无疑问,AI与云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一方面,云不仅可以为AI持续地提供海量的数据和强大的计算能力;另一方面,云也成为让AI更为普及的手段。

  那么,在人工智能一日千里的时代,云计算为社会和经济带来的量变与质变究竟是什么?在马化腾看来,云已经成为产业革新的原动力、新型社会管理的主平台、人工智能的强载体。

  企业上云新姿势

  过去几年,云计算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云并加快速度向云端迁移。“在新的云时代,整个社会经济操作系统和运作模式都在发生数字化的迭代。云成为数字经济最重要的基础设施。”马化腾强调云在数字经济中的作用,并且指出“用云量”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能够衡量一个行业的数字经济发展程度。“用云量”是以“用电量”做对比,过去“插上电”带来了电气化的革命,现在“接入云”将带来数字化的升级。

  电力时代出现了计算机,而人工智能则被认为是云时代像计算机一样的关键产物。云让人工智能更加兴盛,使人工智能等前沿能力和IT资源像水和电一样被便捷地使用,一直是云计算行业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传统企业的未来就是在云端用人工智能处理大数据。”马化腾表示,“云+AI”相当于“电+计算机”的概念,企业“接入云”能够获得AI这种信息能源。

  “云+AI”应该是当前行业最主流的方向,如IBM把沃森搬到了云上,微软的“小冰”也入驻了Azure,阿里云引入了ET,百度打造了“百度大脑”等。当然,腾讯云也不甘落后,在“云+未来”峰会上发布了AI战略新品——智能云,推动AI即服务成为现实。

  AI即服务,是腾讯云在传统云计算结构上建立的新的服务层,是腾讯云提出的新见解。为满足市场对AI能力多维度的需求,腾讯云在软件层面、算法框架服务、基础设施服务等多维度提供新的AI开放服务层,开放了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三大核心能力。从此,人工智能不再遥不可及。用户可以像“插上电”一样便捷地“接入云”,一步跨入人工智能时代。

  共享AI时代的技术红利

  “今天,云已经变成未来AI普及化的一个关键,智能云的推出正是基于计算和大数据能力的快速发展,是AI从概念阶段、普通消费场景阶段发展到规模化工业化阶段的产物,可以降低全社会创新的门槛,扩展未来社会和商业的想象力”。腾讯副总裁、腾讯云总裁邱跃鹏表示。

  为什么腾讯云能够迅速地开放这么多AI服务?显然与腾讯多年的积累有关。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需要大量数据训练,而腾讯拥有广阔的业务场景。“我们积累的数据总量超过1000PB,比15000座世界上最大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藏书量还多,同时还拥有国内数一数二规模的计算集群。”邱跃鹏表示。

  目前,腾讯在AI方面的布局包括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AI Lab)、腾讯优图实验室、微信智能语音团队和腾讯云等团队,其中前三个团队向腾讯云输出算法研究等AI技术,同时腾讯云结合市场的需求,通过联合与协作,封装AI技术向全社会输出。

  据了解,腾讯云本次开放的三项核心能力(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是由上述团队提供的技术。AI Lab提供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识别准确率超过97.9%,优图实验室提供计算机视觉处理能力,在国际权威人脸识别数据库LFW测试中准确率超过99.8%,而微信智能语音团队提供的智能语音识别能力高于97%,以上均属业界领先水平。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腾讯云联合腾讯优图实验室,开放OCR识别(光学字符识别)、人脸核身、图片处理、鉴黄等多项智能云服务。顺丰使用OCR识别服务,3小时即可识别2000万张快递手写运单。OCR技术还应用在更多的场景中,比如证件类型的识别,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营业执照、车牌、名片等。目前,腾讯云的OCR技术可支持数字识别,以及超过7000个常用汉字的识别,未来更多的人工识别工作将由AI辅助甚至完全替代。

  在智能语音识别这一领域,腾讯云提供包括语音转文字、语音合成、声纹识别、音频鉴黄、关键词检索、情绪识别等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基于腾讯在语音领域的业务的深厚积累,目前标注的语音数据多达数十万小时,场景达300多种。

  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腾讯云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提供智能推荐服务,具有实际的业务训练场景,依托腾讯20亿的综合用户画像,以“数据+算法+系统”为核心,为客户提供毫秒级响应的个性化推荐。从发起请求到结果返回,响应时间不超过30毫秒。以客服部门为例,过去企业有规模庞大的客服人员,应对每天几千万次的电话问询,这个现象正在发生变化。腾讯云提供基于自然语言处理能力的智能客服服务,使用这项服务的银行金融客户,日消息智能处理率已经达到97.9%,面对每天90万次的咨询,现在只需1个智能客服和8名人工客服即可,这相当于过去每天400个电话客服10个小时电话连线的工作。

  截至目前,腾讯云围绕这三大能力,已提供25种AI服务,包括应用服务8种、平台服务15种、框架服务2种。腾讯云在不断开放腾讯AI能力的同时,还将携手客户和合作伙伴,贯穿上下游软硬件产业链,共建智能云生态。

  用声音连接物理世界

  目前,在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下一代人机交互形式中,语音人机交互技术凭借其效率上的优势成为首选信息载体。亚马逊、谷歌、苹果、微软等巨头都已经深度布局语音开放平台,国内的百度、微信、科大讯飞、搜狗等也扎推介入。

  腾讯云推出了智能云开放平台——小微。小微作为腾讯云具有代表性的AI解决方案与AI能力平台,可以让所有接入小微的硬件快速具备视觉和听觉的能力,实现和用户的交互。小到音箱,大到机器人、汽车,以及医疗设备等不同的硬件,都可以根据用户的语音指令和要求提供服务。同时,腾讯云小微又是一种智能解决方案,可以赋予硬件更多的能力扩展,从而构建一个从云到端的“智能云生态”。

  腾讯云小微包括硬件开放平台、Skill开放平台、智能服务平台三部分,是一个集上下游软硬件产业链于一身的开放平台,致力于将智能语音应用于家庭、车载、运动,以及更广泛的场景中。

  腾讯云副总裁王涛对小微给出了定义:“小微就是将腾讯在人工智能取得突破性的成果结合物联技术,打造的智能人机交互的开放平台和解决方案。”

  在物联领域,许多硬件都是孤立的、零散的,目前市场上也并没有一家公司能真正把物联做起来,各家都在做自己的部分,整个物联行业是一盘散沙。腾讯云用语音打通,把整个行业串起来,这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已经有30余家合作伙伴接入了腾讯云小微。在发布会现场,腾讯物联云语音云总经理毛华介绍了一些小微的玩法,例如在智能家居场景中,可以用语音来控制家里的开关、空调,甚至一切电器;在智能汽车领域,可以在车里控制音乐播放、回微信消息、设置导航;在智能运动耳机方面,跑步的时候,可以用语音来切歌、回复微信消息;在智能酒店方面,可以把QQ音乐歌单和酒店系统打通,客人一进入房间就能听到自己喜欢的歌。

  毛华认为,智能硬件的时代结束了,但真正的智能时代开始了。智能硬件加上云计算,将带来更加实用可靠的产品。

  本报记者 邓晓蕾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