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未来智慧出行

  网约车、自动驾驶、共享单车在“互联网+”战略的支撑下迅速发展,分时租赁、旅游出行也呈现出新的模式,出行服务正在逐渐形成一个产业。出行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逐渐完善,智能交通的体系也正在搭建中。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中的普及,未来的出行方式将会发生跨时代改变,如今正是交通出行方式变革和交通产业变革之际。下一代交通工具正走到大众面前,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建立将为大众带来更好的体验。

  有些人日常出行可能会使用导航设备,好的导航设备有很多,比如佳明、凯立德、e路航、神行者、任我游等,但也有很多人会采用应用软件公司提供的手机导航软件,比如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等。

  7月26日,一场主题为“智交通·大出行·新生态”的“互联网+城市交通管理创新”论坛在北京举行。全球领先企业的领导者在此次论坛上激烈地探讨着未来交通和出行服务模式的前沿趋势和长期的变化。

  在本次论坛上,主办方发布了《中国“互联网+交通”城市指数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指数报告》)。该指数报告显示,百城中利用互联网赋能智慧交通管理水平颇有差异,北京、深圳、广州表现整体最优。其中,广州、深圳、武汉数据开放力度最大,武汉“互联网+交通诱导”效果最佳。各城市涌现出了一大批“互联网+交通”的创新案例。

  与超百城达成战略合作

  近年来,得益于交通管理部门的“互联网+”驱动,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化推进大数据时代交通管理的持续发展,国内大中城市纷纷开启了“互联网+交通”的智慧化建设。

  论坛现场,“智慧交通 点亮百城”启动仪式吸引了与会行业管理者和参与者的注意。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哈尔滨、济南、成都、重庆、武汉、郑州、长沙、南京、杭州、南宁、昆明等100多个大中小城市,闪现在高德地图智慧交通合作城市展板上。高德地图对外宣布,国内已有超过百城与高德地图达成智慧交通建设的战略合作,合作城市覆盖东南西北各个区域,为业界之最。

  高德地图凭借多元大数据综合优势,以在“用户、应用、汽车、交警”四大行业标配的服务能力,得到国内各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的青睐,成为城市智慧交通建设的战略合作伙伴。

  据悉,在2016年,与高德地图合作建设智慧交通的城市为30余个,合作城市数量已经领先于同行。而至2017年上半年,合作城市已升至100余个,合作城市数量遥遥领先,再次表明国内城市相关部门对高德地图的认可。

  大数据引领城市“治堵”

  大数据成为各行各业与“互联网+”战略融合的基石,很多行业正在依托大数据实现业务高速发展。在出行服务方面,很多出行服务平台都在应用大数据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据介绍,高德地图拥有交通出行行业最大规模的多元大数据库,不仅拥有位置、生活、交通、社会等不同种类的海量数据,而且拥有实时路况、位置定位、交管部门开放数据等关键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和高德地图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已加快推进全国交通管理大数据与业务管理的深度融合,对接各自优势数据资源,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交通路况大数据分析算法,掌握全国主干道路路况规律,研判预测全国主干道路路网的路况。基于此,高德地图将真实世界数据化,拥有了真实再现,捕捉现实世界变化的能力。

  同时,高德地图目前拥有超7亿用户地图出行服务数据、超30万App地图合作数据、超50家主流汽车品牌地图导航服务合作数据,加上此次宣布超100个城市智慧交通相关合作数据——高德地图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可以无缝连接整个交通出行行业中的人、车、路、警的网络和生态。

  目前,高德地图交通大数据平台已经能够支持全国362个城市的交通研判和分析,赋能城市交管部门,帮助各个城市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进而提升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高德地图已经成为国内城市“治堵”的标配。

  高德地图与城市共建智慧交通的战略合作,也已开花结果。例如,今年5月14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北京交管局与高德地图合作,通过交管局权威交通管理数据和高德地图互联网数据的深度融合,为公众提供了更加权威、精准的出行信息,指引用户避开现行管制路段,北京全天拥堵同比2016年下降4.79%。

  广州交警则试点“互联网+信号灯”控制优化平台,结合高德地图交通路况智能“指挥”广州交通。在海珠区的试点中,南华中路—宝岗大道存在严重的路口失衡现象,优化后南华中路9时—13时拥堵下降25.75%,15时—20时拥堵下降11.83%。同时,高德地图已经在广州市天河、海珠两个区建成了650多组信号灯控制优化平台,已于2016年8月投入使用。

  互联网赋能智慧交通管理

  全国各地智慧交通建设如火如荼,但如何衡量一个城市的智慧交通建设水平?如何凸显优势并且增强服务,整体提升“治堵”能力,这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最新出炉的《指数研究报告》揭示了各城市智慧交通建设背后的秘密。

  作为业界独家发布的“互联网+交通”城市指数报告,高德地图携手新浪微博、摩拜设置了“智能出行”“智慧交通”“政务影响力”3大指标和27个分类指标,调研全国100个主要城市,用大数据衡量和描绘城市交通行业互联网的发展水平,为城市在“互联网+交通”领域的发展提供有效参考。三大指标包括:以手机地图、导航、共享单车、网约车为代表的智能出行;以交通大数据开放、融合和创新为代表的智慧交通;以交通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号为代表的政务影响力。

  《指数报告》显示,2017年“互联网+交通”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全面铺开,在形态、技术,以及涉及领域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交通领域未来发展的潮流。其中,2016—2017年中国主要城市“互联网+交通”指数排名中北京蝉联第一,北京、深圳、广州依旧占据榜单前三,且得分均在80以上。杭州、青岛、苏州本次排名进入前十,相比去年排名分别上升9位、7位、3位。苏州、青岛、厦门、泉州、三亚成为2017年“互联网+交通”发展的五匹“黑马”,其指数得分超越所在省的省会城市。

  与此同时,100个城市“互联网+交通”指数得分中有61个城市未超过平均分值,且多数为三四线城市。根据三大衡量指标,该61个城市各项指标与整体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尤其在智能出行、智慧交通领域差距较大,这两方面是未来发展的着力点。

  高德地图副总裁董振宁表示,国内超过百城选择高德地图,合作共建城市智慧交通,凸显交通管理部门对高德地图服务能力的认可,高德地图已经成为国内城市“治堵”标配。在进一步合作中,高德地图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AI(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强化赋能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的能力,为更多城市的道路交通优化、交通管理部门“治堵”、市民出行体验和效率提升服务。

  易行平台实现整体服务

  2017年7月27日,高德集团总裁俞永福在未来交通峰会上宣布,基于高德地图的全新一站式公共出行服务平台——高德易行平台正式上线。滴滴出行、神州专车、首汽约车、摩拜单车、飞猪等出行服务商,已作为首批合作伙伴接入该平台。“高德易行平台的上线,标志着高德地图的交通出行战略升级迈出了重要一步。其实交通在我看来有三元素,就是人、车和路。它们构成了交通核心的关键词,像红绿灯的三个颜色一样。同时,这三个元素也是我们交通出行产业的三个重要力量。未来高德将以易行平台与交通大脑为基础,打造一个具备“云+端”能力的公共出行服务平台,推动人、车和路三元素的连接、协同和进化。”俞永福表示。

  出行服务将实现全局最优

  最近几年,网约车和共享单车成为了影响城市拥堵情况的新变量。从高德交通大数据来看,2015年随着网约车的盛行,一线城市拥堵明显加重,而在2016年底网约车新政推行之后,一线城市的拥堵程度又有了明显下降。与此相对应,2017年共享单车的涌现,改变了大众五公里内的近距离出行习惯,北京有66%的地铁站周边拥堵出现了明显下降,但是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共享单车也因为占道等问题,造成了新的城市公共资源矛盾。

  无论是网约车还是共享单车,今天,交通拥堵、共享经济资源占用等城市交通问题,本质上都是每个人、每辆车、每个企业在追求个体最优的时候,对于社会公共交通资源进行争夺而导致的矛盾。而这一矛盾,会随着新型交通工具的不断涌现和扩张而越发严峻。俞永福在演讲中表示:“人、车、路这三个元素是我们交通出行产业的三个重要的力量。”

  那这三点说的到底是什么呢?

  第一,人。人代表了用户,中国有13亿人口,每天大家都需要出行,而且都有一个心向远方的梦想,需求旺盛。

  第二,车。车代表了企业要满足用户的需求所做的不断创新,所以我们看到造车的、运营车的,提供用车服务的,各种模式不断创新;交通工具也在不断创新,从两个轮子的单车到四个轮子的汽车,甚至飞行汽车。

  第三,路。我们一方面要考虑道路资源如何增长,现有的路如何提高使用效率,另外一方面还要考虑什么是未来的路?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比如我们今天想把车开到天上,或者地下。从平面到立体,有很大的创新空间,政府管理部门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所以,推动人、车和路三元素的连接、协同和进化,就是高德地图努力创新的方向。”

  董振宁也表示:“高德希望通过人、车、路的连接,通过用户、企业、政府的协同,在出行需求和出行管理这两端统一调度,通过政企合作的云端交通大脑,与基于端的一站式公共出行服务平台的有机结合,形成云和端的协调一致,最终实现全局道路资源和使用的最优。”

  中国工程院交通强国战略重大项目组副组长、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陆化普教授带领与会嘉宾回顾了北京交通的历史。然后,他介绍道,1898年,有人提出了“田园都市”的设想。这一设想就是让我们能够兼顾城市的繁荣和农村的优雅、温馨、贴近自然的环境。基于那个时代,城市结构模型是比较小的,中心城市5.8万人口,周边城市3万人口,保持一定的距离,中间有绿化带隔离,周边外围是田园。如今,从城市规模来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未来的交通可能会面临技术选择的问题。选择什么技术取决于我们需要什么?当代人要过的快乐、幸福,但也不要损坏、损害下一代人过快乐生活的机会和权利。基于此点,我们还要考虑我们的国情特点,比如人口密度、资源等。”

  易行平台连接出行服务商

  据了解,高德此次发布的“云+端”公共出行服务平台供包含云和端两个部分。在云端,未来高德将致力帮助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云端交通大脑对信号灯等公共交通设施、对公共交通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的指挥调度;在端上,滴滴、摩拜等出行服务商可以基于高德地图提供的全新一站式公共出行服务平台——高德易行平台,实现用户基础服务优化,激发新的用户需求。而出行用户可以通过高德易行平台提供的一站式公共出行服务,自由选择从任意起点到终点的个性化规划,采用不同交通出行方式的组合,最终实现体验最优、规划最优和成本最优。

  董振宁表示:“目前已经有滴滴出行、神州专车和首汽约车等网约车服务商,摩拜单车等共享单车服务商,飞猪等火车票、客车票服务商作为首批合作伙伴接入了易行平台。”

  为打造一站式公共出行服务,囊括步行、骑行、公交、驾车、网约车、共享单车、火车、飞机等各类出行方式,高德易行平台开放了地图产品的出行入口,助力出行服务商扩展用户规模,目前用户已经可以通过高德地图的骑行、叫车、火车等路线规划入口使用易行平台服务。

  “手机地图是天然的出行起点,高德易行平台希望与各类优质的出行服务商一起,打造一站式出行服务,满足用户从任意起点到终点的所有出行方式需求。将来,我们将通过对动态位置、交通拥堵状况、票务信息、班线时刻等出行相关数据的综合分析,为每个用户推荐最适合、最高效的个性化出行方案。”董振宁在启动仪式上说,“接下来,高德易行平台将接入更多优质出行服务商,覆盖汽车分时租赁等更多新型出行方式,持续改进一站式公共出行服务平台的体验。”

  专注基础设施和出行服务

  “高德易行平台的上线,是高德大出行战略升级的重要一步。”俞永福表示,“高德的大出行战略,是为出行行业提供科技基础设施和公共出行服务平台,我们不做私有平台,也不做出行服务商。易行是一个一站式的公共出行服务平台,欢迎所有合作伙伴接入;易行是一个为用户、企业、政府三方提供服务的平台,希望能帮助大家都获益;易行致力于帮助合作伙伴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而不会与合作伙伴争利。”

  根据董振宁介绍,过去几年高德地图一直专注于在交通出行领域构建科技基础设施。在他看来,出行行业科技基础设施的3个关键词是数据、连接和智能:数据方面,位置、交通和生活等多元大数据可以捕捉真实世界变化;连接方面,高德地图连接用户、应用、汽车、城市管理者和出行服务商;智能则是在数据和连接的基础上,与政府合作,打造城市的交通大脑、智能交通中枢。

  正是依托出行领域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高德易行平台能够为合作伙伴提供多种能力加持。通过一系列定制化的技术解决方案,高德易行平台可以为合作伙伴实现出行基础服务的进一步优化,提升运行效率,改善用户体验。

  高德易行平台帮助合作伙伴的出行基础服务优化可以分为四个层次,高德拥有海量、精准的出行基础数据,以及高精度定位解决方案,从而为合作伙伴带来最全最准的地图数据和POI信息,以及不跨路、不漂移的准确定位。在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基于交通大数据平台的云运算能力,高德可以为合作伙伴提供最及时、准确的实时数据,提供实时的路况信息、根据实际场景提供较好的导航策略,以及准确的ETA数据。基于海量的基础数据和实时信息,高德交通大脑通过高效运算,可以为合作伙伴提供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最优方案。高德可以预测未来30分钟在每一个6边形区域内的供需情况,可以针对早晚高峰的出行特点制定更加精准的车辆调度方案,还可以帮助合作伙伴实现运力的优化配置,实现运行效率最大化。

  最后,根据第三方统计,高德地图已经是国内十大移动应用之一,拥有超过7亿用户,开放平台每月服务设备更是已经超过9亿部,作为地图应用,平台本身就能提供优质、海量的出行用户,从而帮助合作伙伴(网约车平台)有效提升订单数量。

  同时,通过高德易行平台提供的多种出行方式组合规划,和基于用户当前位置、出行习惯等场景化元素进行的出行推荐,因为更切合用户需求痛点,更有针对性和更有效,可以帮助合作伙伴激发用户的更多出行需求。

  近年来,高德地图保持了高速的发展态势。第三方数据机构QuestMobile最新数据显示,高德地图2017年6月的月活跃用户规模同比增长率达到52.5%,日活跃用户数达4254.34万,排名行业第一。(2017年6月19日—2017年6月25日)此次高德易行平台的上线,标志着高德地图已经实现从地图导航服务向公共出行服务平台的出行战略全面升级。

  无人驾驶驶入快车道

  本次论坛,除了交通问题,还有一个重大的话题就是无人驾驶。说到无人驾驶,我们很多人都会将它和一些影视作品联系起来,认为它遥不可及。事实上,无人驾驶已经“行驶”到了我们面前。从亚马逊和京东的无人驾驶快递到乐视和百度的无人驾驶载人汽车,无人驾驶技术将加快步伐,将一整套完整可行的解决方案和产品摆到我们面前。

  如今,很多无人驾驶技术都是在不断摸索中发展起来的。很多人都说,人工智能是否就是解决无人驾驶难题的不二法宝,答案是否定的,至少现在是否定的。无人驾驶还涉及很多环节,远非人工智能单独一个环节就能解决的。

  在本次论坛上,AeroMobil通过视频展示了公司的无人驾驶“飞机”。从外观上看,这款产品是飞机和汽车的混合体。AeroMobil的CEO尤拉伊·瓦库利克(Juraj Vaculik)表示,在未来的20年中,因为全球汽车数量仍然会增长,同时在美国差不多有342万人在一周之内就会进行一到两次旅行,旅程大约会超过290公里。同时,他预测2025年,人口过百万的中国城市会有221座。随着中国经济的推进,这些超大城市还会不断地增多。

  他认为,到2025年时,中国将面临很多城市化问题,但是问题的背后就存在机会。如果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提高交通效率和速度,就能够赢得先机。用数据我们可以去更新产品,合作伙伴是否能快速、准确地抓住机遇。

  他表示:“我们和高德合作得很顺利,因为有高德的数据支持,我们就能够更好地为客户设计高效的出行路线。现在我们都有手机,有很多数据可以通过应用软件发挥作用。我们现在已经可以依靠大数据完成很多应用,但以前很难实现。就好比飞行汽车一样,它并非首创,但今天我们可以依托更成熟的技术和应用把它商业化。”

  在解决交通问题时,传统的交通工具可能很难适应未来交通情况,AeroMobil公司提供的“飞行汽车”就成为了一种的交通解决方案。但未来的导航和定位系统也自然会由二维空间逐步向三维空间转变。这或许会给导航系统厂商带来一些冲击。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智慧出行,让出行变得更美好、更智能、更个性化,如何实现?这个问题不仅是中国用户,全球用户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这也是汽车厂商和导航系统厂商面临的难题。

  在解决交通拥堵、城市治理和环境治理问题上,无人驾驶和飞行汽车,可能会解决一些问题,同时也带来了另外一些问题。从表面上看,飞行汽车好像能够解决道路交通的问题,但有可能会占用更多的公共设施,比如需要停放在机场,可能需要占更多的地方放这些车,因为平时不可能选择在空中,平时还是要选择在地上。

  从表面看,无人驾驶好像解决的是人们出行时间的问题,但无人驾驶本身需要结合共享出行等方案才能够更好地去解决交通拥堵、车辆资源浪费,以及空间资源闲置的一种模式。但是,这种模式需要人和资源相互匹配才能实现。

  景驰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劲表示:“在无人驾驶到来的时,如果汽车的使用率很低,就会占用很多停放空间。当无人驾驶的时代到来的时候,在大数据、定位系统等新技术的支持下,我们能够了解到某个小区,在某个时间点有多少出行需求,进而对无人驾驶汽车进行调动。”

  王劲认为,第一,这减少了过多城市资源,尤其是空间资源的巨大浪费。第二,智能交通的系统可以大幅提升整个道路网的通行的效率。

  高效管理交通需要高效管理交通系统,那么这个智能交通管理平台系统如何设计呢?本届论坛上,专家谈论到两件事:第一,出行工具的进化,如何有突破性和颠覆性的进化。第二,就是需要有智能出行平台系统,将数据、功能、服务都相应的进化。此外,就是地理信息数据要从二维空间延伸到三维空间。从单车骑行到网络预约汽车,再到无人驾驶汽车,最终到无人驾驶飞行工具。

  本报记者 赵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