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军训?

  我们为什么要军训?“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军训,崇文尚武的第一门课程!

  在中国,两千多年前“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在培养学生的标准课程里——礼、乐、射、御、书、数——射与御两项都是军事技能的学习。“射御足力则贤”,军事技能的高下,被视为一个人是否贤德的标志。

  (一)

  自秦汉之时,对身体素质的训练就开始走下坡路,隋代学子为谋取功名无暇学习军事,军训渐渐被弃之不顾,唐代则直接废止。这也便有了从宋代的兴文教、抑武事到清末我国人的身体孱弱,也便有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血泪史。

  1917,整整一百年。百年前的中国,贫穷羸弱,山河破碎。这片山河仍然是两千多年前老秦人用箭弩统一的华夏,而千年间用礼仪播撒的文明早就不见了踪影。

  《史记》中讲“凡文事必有武备”,没有强健的国民哪有强大的国家?没有强大的国家哪有灿烂的文明?

  (二)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人才的最高评定标准就是“文武全才”。文以治国、武以安邦,“习文尚武”是立国之本,是万千读书人的至高追求。

  文人就该有武气!这武气,一是强健的身体,二是昂扬的是精神,三是民族的气节。屈原投江、班超从军、苏武牧羊……哪个不是文人?哪个没有武气?

  近代中国,与其说是被鸦片战争打开了国门,倒不如说是败给了鸦片。千万国人吸食鸦片抽“大烟”,抽坏了身体、抽没了精神、也抽掉了气节。读史明智,“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不能等到国门叩响,铁蹄踏来,才想起强身御敌。

  (三)

  所有这些都不是危言耸听。

  前段时间,一封关于刘胡兰的家长来信及回复在网络上传得很火。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家长反对孩子参加学习刘胡兰的活动,他在给老师的信中写到,“我想任何一个有理智的家长都不会想让自己的孩子像刘胡兰一样在上小学和初中这个年龄的时候就参与这些残酷的政治斗争,更不想让自己的孩子那么小就被一些大人教导着去杀人,而后又被别人残酷的杀害。”

  然而,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谁也无法保证这种和平是永恒的。相反,战争与死亡从未绝迹,世界并不安宁,我们的维和英雄在异国的战场上殒命,我们的祖国也并非安枕无忧。我们的现世安稳只不过有千万的倒在血泊中的英雄替我们负重前行而已。

  正如学校的回信里所说,“你让她从小拒绝这样的教育,可有想过,实际生活中,如果没有面对邪恶,面对危险敢于站出来的勇气教育,那么这个人的发展必然是不健全的。”泱泱中华,万千学子,如今,建设国家、保护国家的人就是我们。这个世界并不总是阳光普照,当狂风暴雨,疾雷闪电,冰雹台风来袭的时候,我们必须有抵挡的勇气,有制胜的能力。

  军训不只是新学年的开始,更是勇气的开始,是培养国防观念、塑造健全人格的开始,是锻炼自我、挑战自我的开始。

  (四)

  军训,是我们崇文尚武的第一门课程。

  为什么要军训?这并不是要求我们在短短十几天或是一个月的军事训练中就拥有强劲的体魄,那显然也是不现实的。军训作为开学的第一个项课程,就是告诉我们,身体的锻炼与知识的汲取同样重要。而前者甚至更为重要,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将变得没有意义。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在学校的我们就面临着许多压力,考试、升学甚至还有别人家的孩子。好的身体素质是立足的前提,在锻炼的同时,也是一种减压和释放。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身体的行路不一定是旅行,人体每6到7年就会全部更换成新的细胞,一个强健新我的塑造何尝不是一次人生的远行?

  军训并不能让我们身临其境地体会战争的残酷,但在那段严格的训练中,烈日暴晒、风雨洗礼、身体疲惫甚至伤痛缠身……我们会拥有坚强的意志。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意志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品格。

  除此以外,军训教会我们的还有团队协作与遵守规则。协同作战养成了绝不允许任何一个人掉队和纪律就是军队生命的文化。这些精神寄养,是军训要传达给我们每一个人的,这些东西给予的将会是人生远景的助力。

  没有人能脱离群体而存在,就意味着要自律,要遵守相应的规则。个人的才智、力量终究有限,想要有一番作为,这就需要有合作伙伴,有团队精神。狼群之所以得到人的敬佩与畏惧,不是因为它的捕食能力,而是狼群的集体生存、协作与服从意识。

  (五)

  我们还注意到,中国有那么多大佬都是军人出身。军校毕业的柳传志,当过五年汽车兵的王石,曾获全军技术成果一等奖的任正非,曾任乌鲁木齐陆军学院教官的孙广信……那些让人终生受益的东西,就包括我们提到的体魄、意志、协作与纪律。

  现实中,不是谁都可以跻身军营,但我们每个人都有以军人样子来塑造自己的可能。

  军训是我们与军旅的一次亲密接触,是身体与心灵的一次淬火。那一刻,勇敢、果断、责任将成为我们的代名词,我们把祖国的安危时装在心里,每天的训练呐喊声震天动地,随时随地准备战斗……“少年强则国强”,那个强健的新我与强盛的国家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脚下。

  (来源:国防在线客户端作者:牛晨斐责任编辑:康哲,有删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