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享经济行业和用户研究报告

  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经济显著下滑,造成世界范围内需求严重萎缩,扩大了产能过剩的危机,也由此引发失业浪潮的到来。此外,环境恶化、新世代新价值观的诞生,以及技术的迅猛发展等时代背景因素,共同推动了共享经济的到来。共享经济强调人人参与,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共享经济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一新的经济形态正冲击着传统价值观和消费理念。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中国经济也进入了转型的关键期。居民消费结构由基础型、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升级。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来看,服务业对中国经济的支撑作用将不断加大。2016年,我国GDP增长率为6.7%,其中第三产业贡献率为58.2%,同比增长4.5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新驱动力。在政策和资本利好的作用下,中国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2016年有12家共享经济企业入选全球独角兽榜单。

  2016年各共享经济市场发展态势良好,各典型领域表现突出,同比增速基本超过100%。医疗共享、知识付费等虽然目前规模较小,但未来发展潜力广阔。继共享单车之后,共享充电宝又掀起了资本市场的投资热潮,受到瞩目。

  艾瑞调研显示,2016年平均100人中有77人使用过共享经济App平台。虽然共享经济强调人人参与,但目前大部分消费者还仅仅是作为“买家”参与到市场活动中,并没有太多人以“卖家”身份参与。共享经济的绿色环保、便捷,以及收入增益等,是消费者参与的主要因素。但共享经济涉及的人身、财产等问题,仍是消费者的担忧。

  共享经济进一步渗透到各行各业,给传统业态带来了新的变革。此外,参与方由原先深耕单一领域,走向了更大范围的生态化布局,由此扩展了多元化的变现途径。盈利渠道由传统的广告收入,增加了金融、电商、佣金、其他增值服务等更多的盈利渠道。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高科技的应用,扩大了共享经济的想象空间。

  此外,据国际电信联盟数据统计,2016年全球手机用户人数预计高达73.8亿。按照2016年总人口数74亿人测算,手机拥有率高达99.7%,几乎人均一部手机。手机的大范围普及为共享经济的实现奠定了物质载体,全球互联成为可能。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供需匹配等难点逐渐被解决。此前,分散、小规模的共享行为被聚合化,共享经济得以落地。

  服务业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结构发生变革

  2016年,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领先第二产业20.8个百分点。在投资增速总体趋缓的形势下,服务业投资仍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带来了巨大的投资需求,并成为引领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成为经济增长的新驱动力。

  服务型消费同时驱动着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新生代消费主体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以及对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需求的增长,使得传统产业发生创造性颠覆和重构。企业也逐渐从满足消费者的生存型需求转向侧重创意、体验等服务型需求,商业模式发生改变。

  中国共享经济快速发展

  为顺利度过经济发展的关键期,抓住改革发展的新机遇,国家鼓励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化社会闲置资源的配置,支持发展协同创新的经济新模式。由于共享经济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具体到战术层面,政府也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尝试。

  综观国内外共享经济领域的发展情况,二者均相继经历了萌芽、起步和快速成长的阶段。相比而言,中国市场的启动较慢,大致落后于国外2~3年的时间。基本是在2009年—2012年期间,共享型的企业开始在一些领域大量涌现。这批的先驱者中包括大众所熟知的滴滴出行、人人贷、途家、小猪短租、等。在经历3年左右的起步探索后,共享经济在中国的影响日益广泛,许多领域出现了本土化创新企业,并在此基础上,开始迈上全球化的征途。

  共享经济的运营模式分为三种:出租使用权、置换所有权和提供服务。区别于传统的交易行为,共享经济的本质表现为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目的在于各取所需,盘活闲置资源。究其原因,在于全球资源分配不均匀,供需断层严重。加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即时需求大量涌现,用户希望在需要时就能够即时使用,但并一定要拥有这件物品。“使用即拥有”的观念和模式,能够灵活、迅速地响应消费者需求,逐渐得到大众认可。以租代用,使用而不占有是共享经济的精神内核。

  CNNIC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我国整体网民规模突破7亿,其中移动端占比高达96%,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10%。庞大的网民数量为共享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用户基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线下经济的联系也日益紧密。2016年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到4.7亿,并不断向线下领域快速渗透,支付场景更为丰富和多元化,将共享经济延伸至更为广阔的领域。

  2015年全球共享经济规模为2519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占比33%。近几年,互联网巨头搭建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当千禧一代崛起时,他们的消费特征逐渐转变。得益于中国庞大的网民基数,预计到2018年,中国共享经济规模将达2300亿美元,占比超4成,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4%,将成为全球共享经济的领军力量。中国市场表现亮眼,将成为发展共享经济的沃土。

  据2016年11月CB Insights发布的全球独角兽榜单显示,共享经济领域有32家企业入选。其中金融领域以7家企业的数量领先,其次分别是出行、物流、空间共享等。共享经济领域企业的总估值超过2314亿美元,其中出行领域估值1169亿美元,占据绝对优势,Uber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独角兽企业。具体到国家来看,中美两国分别以12家和11家企业数量的优势领先其他经济体。

  比较2015—2016年国内外共享经济领域的投融资情况来看,B轮和B轮以后的融资比例均有所上升。由此可见,全球环境下资本市场对共享经济领域发展较为看好。但由于国内外共享经济发展步速不同,中国市场刚起步,不断有新的创业者入局,所以A轮和A轮以前的融资项目较多,但大多数都是昙花一现,唯有经受住市场的考验,才会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国内外资本热情不减,中后期融资占比逐年提升。

  艾瑞咨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